中评关注:学者谈台海局势 统一进程或加速
中评社北京8月2日电 (记者 海涵)由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两岸统合学会协办的“台海新观察”第九次会议日前在湖北恩施州宣恩县举行。与会学者就当前台海局势予以分析,他们认为,赖清德当局上台执政给台海局势带来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两岸关系风险挑战增加。但是危中有机,两岸统一的进程或呈加速状态。
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彭韬表示,伴随赖清德上任后各种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上升,大陆对台工作也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环境以及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未来四年,预计赖清德当局在两岸关系层面会有如下特征表现:僵持对抗:政治上两岸对立成为常态;脱钩断链:经济上台湾减少对大陆依赖;挥刀自戕:文化上大肆操作“去中国化”;迎合投靠:外事上争取台湾问题“国际化”。
彭韬说,挑战伴生机遇,危中有机,两岸统一的进程或呈加速状态,具体将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陆两岸政策提供政治保障与发展契机。大陆方面牢固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与主导权,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行稳致远的关键;大陆方面坚持推进强军战略,为两岸交流交往提供安全保障;大陆方面坚持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为两岸交流交往创造机遇。二是,台湾社会主流民意顺应时代潮流与和平基调。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和中华民族共同利益是大陆长期坚持的目标任务;坚持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最大公约数;台湾民众觉醒已经成为岛内大势。三是,民进党先天不足跛脚当局导致人心涣散与舆论掣肘。赖清德双少数先天不足将给在野党提供机会,两岸政策上或有更多民意表达;蔡英文政府八年执政给赖清德留下不少烂摊子,岛内民怨沸腾,赖清德政策受民众舆论掣肘;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抗中”气焰不断受挫。四是,美国自顾不暇对台海影响持续走低与陷入困境。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匡宇表示,赖清德上台以来,既宣告了“台独自白书”,又明确了“谋独路线图”,曝光了一条多线并进、五脏俱全,计虑深沉、谋算长远的“台独”纲领和行动路线。为体现“美规赖随”让美放心,赖清德抛出“四个支柱”,承接蔡英文“四个坚持”,作为其“新两国论”的实施路径。除强化两岸对抗,就是要让台湾在从安全链、价值链、供应链上全面“脱中入美”,嵌入美西方对华“新冷战”全链条,充当战略围堵、军事威慑、价值对抗和脱钩封锁的尖刀毒刺。
刘匡宇说,岛内事务层面,赖打着“守护台湾主权”旗号,蛮横推行“政治重建、社会改造、洗涤人心”。赖清德这些“台独”妄想,充分暴露出其偏执激进的政治性格和狭隘病态的政治理念。在此路线下,赖上台仅两月,即充分展现其顽固暴冲、刚愎自用、狭隘冷血的政治性格,不断开辟战场四面点火、处处树敌。在两岸,层层递进铺陈“新两国论”,绑架民众对抗大陆高压“遏独惩独”,负隅顽抗强化台海准军事对垒,花样翻新升级“文化台独”产业化国际化;在岛内,阻挠“立院改革”,死磕主流民意,成立“三大委员会”扩权独裁,“绿色恐怖”矛头追杀政敌、整肃异己。其“绿色独裁”叠加“斗鸡执政”,正成为台海最大的风险乱源和不确定性。
武汉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明庭权表示,中国共产党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目标,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解决台湾问题,以解决台湾问题为重大契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全面完成。他指出,牢牢把握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主动权,意味着党和国家不受外部干涉势力和岛内分裂势力的限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复杂的岛内政局、两岸关系和国际环境中开展正确的战略判断和科学的战略谋划,能够主动把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具体时机、统一方式和最终结果。
他认为,大陆要把握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主动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大陆和平崛起决定了台湾问题的基本走势。其次,正确判断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时机,一是纯军事角度,无论外部势力是否干涉以及干涉程度如何,中国大陆都必须做到必胜、速胜和全胜;二是排除万难持续走好对台群众路线、尽最大努力争取台湾民心;三是无论武统还是和统,都应做到统一之后对台有效社会治理;四是统一后必须成功破解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我联合制裁。
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璃表示,台湾地区在“台美国际教育合作瞭解备忘录”(MOU)下推进落实“台美教育倡议”(U.S.-Taiwan Education Initiative)(2020-2025)及“‘台美’教育倡议三年策略计划(2023-2025)”。4年多以来,“台美”教育合作官方背书、学校实施,有计划地部署实施教育各层级“双边”合作,实现互相捆绑和全面强化,全方位实质性发展,其合作的目的和企图已逐渐突显。
王璃指出,从台湾地区教育政策以及“台美”教育合作的趋势来看,未来应积极推动中美青少年高频次、全面化、深层次的友好交流,共同谱写新时代中美两国人民友好故事的青少年篇章。中美关系的未来在青年。教育交流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相知相近,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工程。此外,可以结合香港、澳门的教育、科技、人才、语言等亮点,以内地与港澳教育发展及合作的成功模式和典范,统筹规划协调各地区的突出特色,积极推动打造中美教育交流综合平台,实现中美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共绘教育强国新图景。
湖北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研究员熊兴表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一旦处理不慎,如果踩到红线,酿成不可预知的后果,将给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全局性破坏。从赖清德上台以后不论是在两岸关系上,还是民进党内部斗争上,都明显体现出其固执、偏执的个性特征,这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都带来重大的挑战。当前,美台勾连呈现出美台关系机制化、实质化、“国际化”等特点。
熊兴说,台海问题事实上已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灰犀牛”,中美双方都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主动谋划,避免冲突和冲撞。美方的理性做法是继续与中方在一些领域加强沟通与合作,同时对民进党当局施加一些“适当的”影响,避免其做出某些可能严重冲击台海和平的危险动作,这将是稳定台海局势不失控的关键。
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董玲瑜表示,当前台湾社会对于两岸关系现状的认知带有明显的复杂、混乱和撕裂的特点,未来四年两岸关系既面临艰难挑战,也存在着一定的机遇。一方面,在“台独”分裂势力的误导下,台湾社会内部追求统一的声音仍然处于低迷状态,“维持现状”的话语体系在岛内仍然大有市场,对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形成较大障碍。但另一方面,台湾民众在务实心理的驱动下,也逐步
认清了反对“台独”、实现两岸良性互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有利于两岸和平和台湾经济繁荣。因此即便赖清德当局上台之后给两岸关系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以及不确定性,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别是实现两岸良性的互动交流的民意基础仍然存在,并未丧失,我们对此
也要有更清醒的认识。
董玲瑜说,展望未来,大陆应该更加注重发挥民间力量的积极影响和助推作用,更多利用岛内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团体来推动两岸全方位交流的恢复,特别是要鼓励更多岛内青年到大陆亲身感受和体验,增进两岸同胞一家人的认知认同,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加两岸良性互动的民意基础。
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黄伟表示,当前,“台独”风险严重威胁台海和平稳定,台海形势更趋复杂严峻,两岸关系进入风高浪急新阶段。面对这些内外风险因素,祖国大陆立场更加坚定,信心更加增强,能力更加强大,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在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外,通过两院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极大震慑“台独”分裂势力,“依法惩独”进入新阶段。
黄伟说,“以法遏独”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一是“以法遏独” 本质上是对“一个中国”基本法理和宪法权威的维护,是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贯彻落实。二是开展“两反”斗争,法治方式是重要策略之一。《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国家依法打击、惩治“台独”进入更加细致、完善,更具操作性的新阶段,也有助于从根本上逐步消融“台独”势力在岛内的生存土壤和发展基础。三是中国法治体系要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统一,决不允许任何分裂势力和外部势力破坏国家核心利益。
“台海新观察”第九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两岸统合学会协办,主题为“变局与塑造”,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厦门、武汉等地的二十余位台湾问题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评社北京8月2日电 (记者 海涵)由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两岸统合学会协办的“台海新观察”第九次会议日前在湖北恩施州宣恩县举行。与会学者就当前台海局势予以分析,他们认为,赖清德当局上台执政给台海局势带来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两岸关系风险挑战增加。但是危中有机,两岸统一的进程或呈加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