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两岸名家论中美关系与涉台分歧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陆文煜)第十九届“两岸和平研究”学术研讨会于日前在北京圆满落幕。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办,近三十位两岸学者围绕“世界秩序变化与两岸关系”主题展开深入研讨。闭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嘉树和台湾政治大学东亚所名誉教授邱坤玄就中美关系、两岸关系、台湾选情等研讨情况进行发言,并认为未来两岸民间交流绝不可少,学者更应为避免战争贡献两岸的智慧力量。
大陆知名学者黄嘉树分析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表示,中美已达成两大共识:一是中美关系需要走向缓和,二是需要妥善处理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对于此次台湾选举,黄嘉树认为非绿阵营正面临策略聚焦和如何真正兑现老百姓好感度的问题,亦提醒若赖清德执政将会在台湾清理中华民族认同的基础。
黄嘉树表示,在中美关系的缓和上,中方态度一直想缓和,美方存在三方面考虑:一是美方为防止中美关系失控开始考虑共处之道。二是美国仍在经济领域、高科技领域想要打压中国大陆,但效果不佳。科技战方面,华为已有突破。同时美国还在中国大陆有巨大经济利益,如今把“经济脱钩”改为“去风险”就是想保障在华利益。美国商务部长等官员访华,重新开启有效的高层对话机制,说明美方意图缓和中美关系。三是美国期望和中国大陆寻求共同利益。美国原以为仅靠自己的同盟体系就能很乐观,后来发现在俄乌战争、巴以冲突、气候问题等方面,没有中国大陆的合作导致美国难以撑住。
黄嘉树指,中美达成的第二个共识,就是中美关系能否缓下去、好起来,核心要素是妥善处理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原因有三:第一,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美国对中国的坚定态度已有认知,也逐渐意识到插手台湾问题正成为美国的负担。第二,台湾问题是中美间持续最久的矛盾,从1949年至今一直没有解决,不断引起风浪。近几年因为美国不断破坏规则和制度安排、违背历史承诺,造成台海局势紧张。第三,美国充分理解到中美之间其他矛盾再尖锐也不及台湾问题尖锐,双方需要各让一步。美国需要至少回到当年建交后的原点,和台湾交往更守规矩。最近中国大陆也强调推行和平统一政策。
黄嘉树指出,此次台湾选举还是要做好民进党连续执政的准备。如果赖清德上台,对大陆以及对台湾非绿阵营的挑战会比蔡英文更大。赖清德会加快推进所谓“中华民国台湾”的法律化、制度化,会加快在台湾清理中华民族认同、中国人认同的基础。国民党这八年很苦,原因并非威胁民进党的政权,而是威胁到民进党的基本诉求和正当性基础。马英九先生讲得很清楚:“我们只是亲陆,我们也是‘中’,有中国人情怀,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在台湾。”如今民进党和中国大陆对抗的路线,只能倚靠美国跟中国大陆的决裂,因此民进党可能会在岛内进行一番价值清洗,要扶持“我们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洗脑工程,未来会渗透到思想文化等领域,正中美国的下怀。美国的意图在于要扶植一个完全信服西方的政党,现在民进党的理论基础、政治利益、经济利益都是亲西方的,他们会和中华民族意识对抗,把国民党挤到边缘。
台湾知名学者邱坤玄发言表示,“两岸和平研究”学术研讨会的目的即为避免一场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战争而贡献两岸的智慧力量。两岸的民间交流绝不可少,社会精英应当发挥影响作用,发挥理论倡导、引领群众的作用。美国目的是运用一切可能的筹码与手段来阻止中国大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美绝对可以实现竞争下的平衡。
邱坤玄表示,“两岸和平研究”学术研讨会历经19年,已经塑造成为一个两岸知名的品牌性论坛,得到两岸官方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品牌效应。“两岸和平研究”学术研讨会只有一个目的,即为避免一场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战争而贡献两岸的智慧力量。这场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归结于中美之间的大格局是否会走向僵化和恶化。
邱坤玄指出,中美激烈竞争的驱动因素可从权力角度、制度角度、规范角度等角度分析。1993年,美国开始用购买力评价法来去衡量中国大陆的经济总量,随着中国大陆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位开始迅速上升,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崛起感到担忧,开始有意引导,期望中国大陆走向美国期待的政权和国际角色。2010年,中国大陆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美国后来被反恐战争拖住,直到2021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才加大对中国大陆的系统性、全面性的阻挠。
邱坤玄指出,美国的目的是运用一切可能的筹码和手段来阻止中国大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一战后,美国一直在压制可能威胁自身霸权地位的国家,只是方法各有不同。例如,前苏联、日本、英国曾经一度崛起,美国运用经济、军事等手段层层阻挠,不让他们有取代美国的可能性。邱坤玄认为,历史上所有帝国的衰败都源于内因,外人没有能力阻止一个国家的崛起。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势不可挡,不会也不可能因为美国阻止而停止。
邱坤玄认为,中美两国应当尽量避免一场发生毁灭性的战争,双方运用管控机制,不要认为权力的崛起就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美国和中国大陆绝对有可能达到竞争下的平衡,而不必陷入国关理论中“中美冲突是必然的”这一说法。至少中美目前的最大共识是战争不可打,否则会引发一场毁灭性的人类灾难。
为避免两岸陷入战争,邱坤玄认为,两岸的民间交流绝不可少,社会精英应当发挥影响作用,发挥理论倡导、引领群众的作用。
中评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陆文煜)第十九届“两岸和平研究”学术研讨会于日前在北京圆满落幕。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办,近三十位两岸学者围绕“世界秩序变化与两岸关系”主题展开深入研讨。闭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嘉树和台湾政治大学东亚所名誉教授邱坤玄就中美关系、两岸关系、台湾选情等研讨情况进行发言,并认为未来两岸民间交流绝不可少,学者更应为避免战争贡献两岸的智慧力量。
大陆知名学者黄嘉树分析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表示,中美已达成两大共识:一是中美关系需要走向缓和,二是需要妥善处理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对于此次台湾选举,黄嘉树认为非绿阵营正面临策略聚焦和如何真正兑现老百姓好感度的问题,亦提醒若赖清德执政将会在台湾清理中华民族认同的基础。
黄嘉树表示,在中美关系的缓和上,中方态度一直想缓和,美方存在三方面考虑:一是美方为防止中美关系失控开始考虑共处之道。二是美国仍在经济领域、高科技领域想要打压中国大陆,但效果不佳。科技战方面,华为已有突破。同时美国还在中国大陆有巨大经济利益,如今把“经济脱钩”改为“去风险”就是想保障在华利益。美国商务部长等官员访华,重新开启有效的高层对话机制,说明美方意图缓和中美关系。三是美国期望和中国大陆寻求共同利益。美国原以为仅靠自己的同盟体系就能很乐观,后来发现在俄乌战争、巴以冲突、气候问题等方面,没有中国大陆的合作导致美国难以撑住。
黄嘉树指,中美达成的第二个共识,就是中美关系能否缓下去、好起来,核心要素是妥善处理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原因有三:第一,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美国对中国的坚定态度已有认知,也逐渐意识到插手台湾问题正成为美国的负担。第二,台湾问题是中美间持续最久的矛盾,从1949年至今一直没有解决,不断引起风浪。近几年因为美国不断破坏规则和制度安排、违背历史承诺,造成台海局势紧张。第三,美国充分理解到中美之间其他矛盾再尖锐也不及台湾问题尖锐,双方需要各让一步。美国需要至少回到当年建交后的原点,和台湾交往更守规矩。最近中国大陆也强调推行和平统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