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中日专家论两国重要责任

第十九届北京-东京论坛全体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 郭至君 海涵)10月19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本外务省支持,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的第19届“北京—东京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中日双方的专家们就当前国际秩序,两国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走向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日本原驻华大使宫本雄二认为,二战之后支撑世界的国际秩序已经迎来了它的极限,这个体系给人们带来了二战后的繁荣,但它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日本和中国包括属于这个世界的所有国家都要对现行的国际秩序进行改良,而且要不断的加固。现行的国际秩序就是联合国宪章的理念和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去致力于构建一个2.0版的联合国宪章,这对我们构建世界的和平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原驻日大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程永华表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法律形式确认了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国情制度存在差异的两个近邻确立了世代友好和平共处的大方向,这是构成两国关系45年来总体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理基础和法律基础。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5周年。中日两国比邻而居,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尽管各自经济结构在45年间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双方经济互补乃至相互依存这一面始终存在且不断深化。中日两国继续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符合两国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内在需要。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中日关系也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作为一衣带水、搬不走的邻居,中日两国应该重温缔约初心,推动双边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推进中日和平友好事业行稳致远。

  亚洲开发银行前总裁中尾武彦表示,确实目前世界经济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包括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粮食能源问题等等。“和平对于亚洲和日中的发展乃至全球的发展都是基础性的,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去维护和平?新兴国家在崛起之后会出现一些民族主义的倾向,而且对于过去的殖民地统治国家有一些痛恨,但是我们必须要管控过度的民族主义倾向。另外,在各国内政方面,我认为应该让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能够更多获益,从而避免各个国家出现的撕裂状况。”中尾武彦说。

日本原驻华大使宫本雄二(中评社 海涵摄)

  财政部原部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楼继伟表示,中日经济结构高度互补,这是两国经济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中日两国良好的经济关系是比较效益选择的结果,实现了双方互利共赢。中日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两国经济总量占东亚国家的80%,双方成功合作对促进东亚各国相互开放、经济一体化有重要意义。中日两国政治制度完全不同,也有不少争端,但在经济关系方面都主张全球化、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努力构建开放型的世界经济。需要注意的是,各国的政策都需要在政治因素、安全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取得平衡。近年来,日本加大了对华高技术产品设备技术出口管制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追随美国而为之,将经贸关系泛安全化。“日本社会意识相对较为务实,中日两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去落实45年前缔结的和平友好条约。”

  日本原防卫事务次官西正典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承担起了支撑和运作世界体系的责任,这应该肯定,但是也有它独断的一面。但是目前问题是美国已经疲于扮演这样的角色了,现在美国优先主义已经成为其国内一股强大的政治潮流,这是美国国内政治的问题,但同时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严重影响。对此,我们应该去探索新的机制,这是现在最重要的一个运营国际社会治理体系的课题。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张沱生表示,近二十年来,中日关系几经起伏,曾两次恶化,两次好转。当前,两国关系又再次趋向恶化。前两次中日关系恶化的原因分别有历史问题、岛礁争议以及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如今中日关系面临困难的原因却更加复杂多样,又加上了中美关系恶化,台海形势紧张及全球疫情造成两国社会与人文交流长期阻断等。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在世界、地区及中日两国关系均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中日双方必须坚持和平友好条约初心,并以其基本精神为指导,为维护世界与地区的和平发展、维护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承担起重要责任。首先,双方应共同为争取俄乌战争、巴以战争早日停火止战并建立起公正持久的和平机制做出积极努力;其次,双方应就避免冷战扩展到亚太地区作出重大努力;第三,中日两国要为维护和加强全球及东亚核安全机制开展合作;第四,中日必须加强危机管控意识和危机管控机制建设;第五,中日需携手应对日益严重的非传统安全挑战;第六,针对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安全领域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日应积极开展双边对话合作,并通过多边国际机制共同制定新的国际规则。

中国原驻日大使程永华(中评社 海涵摄)

亚洲开发银行前总裁中尾武彦(中评社 海涵摄)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中评社 海涵摄)

日本原防卫事务次官西正典(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张沱生(中评社 海涵摄)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大会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嘉宾在台上充分讨论(中评社 海涵摄)

嘉宾们在台上充分讨论(中评社 海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