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第二场吹风会 共建绿色丝路

吹风会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 李子宁)10月16日下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二场吹风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由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

  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表示,根据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筹委会的统一部署,生态环境部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举办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该论坛的主题是共建绿色丝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与共建国家,分享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分享一带一路提出10年来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助力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此次论坛将于10月18号的下午举办,已经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嘉宾确认与会,包括共建国家的政府部门、政府间及非政府国际组织,中方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以及中外专家学者、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代表,目前筹备工作已经就绪。

  周国梅表示,在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论坛已发布三项成果,分别是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中亚区域绿色科技发展行动计划。

  第一项成果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回顾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重要环境公约取得的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进展。特别是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历史性成果,也肯定了10年来绿色一带一路取得的积极进展,倡导各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防治、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伙伴关系,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助于各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倡议作为开放式的成果,广泛邀请中外合作伙伴加入,将会在论坛上正式发布。

  第二项成果是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中外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旨在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的投融资合作,积极探索开展绿色投融资和绿色项目的评价工作,完善项目的评价和管理,创建共建一带一路绿色的标准体系,为解决好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所面临的投融资的瓶颈,打造一个沟通合作平台,并提供务实的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中评社 李子宁摄)

  第三项成果是中亚区域绿色科技发展行动计划,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环资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中亚五国的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旨在充分利用中国和中亚各国在环境治理、高效节水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经验和技术,搭建对话机制,通过一系列的绿色科技成果的落地与转化,为中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张玉军介绍,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在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由中外合作伙伴共同启动。目前已经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150多个合作伙伴加入联盟。2023年5月,联盟召开首届会员大会,标志着联盟成为首个在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由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一个国际性环保社会团体。联盟为推动共建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携手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搭建了机制性的国际性的多边合作平台,并且为中国政府绿色一带一路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联盟先后启动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创新等10个专题伙伴关系,举办了绿色发展圆桌会,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等70余场活动。

  其次是开展联合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发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指南,一带一路绿色案例报告等研究报告近20份,分享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为中国以及共建国家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等相关方,推动和参与绿色一带一路提出了政策建议。

  张玉军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欢迎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联盟,期待同合作伙伴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全方位的深化合作,坚定不移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加快落实2030年议程,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张玉军(中评社 李子宁摄)

吹风会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吹风会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吹风会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 李子宁)10月16日下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二场吹风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由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

  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表示,根据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筹委会的统一部署,生态环境部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举办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该论坛的主题是共建绿色丝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与共建国家,分享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分享一带一路提出10年来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助力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此次论坛将于10月18号的下午举办,已经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嘉宾确认与会,包括共建国家的政府部门、政府间及非政府国际组织,中方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以及中外专家学者、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代表,目前筹备工作已经就绪。

  周国梅表示,在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论坛已发布三项成果,分别是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中亚区域绿色科技发展行动计划。

  第一项成果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回顾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重要环境公约取得的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进展。特别是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历史性成果,也肯定了10年来绿色一带一路取得的积极进展,倡导各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防治、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伙伴关系,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助于各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倡议作为开放式的成果,广泛邀请中外合作伙伴加入,将会在论坛上正式发布。

  第二项成果是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中外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旨在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的投融资合作,积极探索开展绿色投融资和绿色项目的评价工作,完善项目的评价和管理,创建共建一带一路绿色的标准体系,为解决好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所面临的投融资的瓶颈,打造一个沟通合作平台,并提供务实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