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稳物价
中评社香港6月12日电/大公报报导,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认为,5月物价大致符合市场预期。其中,CPI表现为“食品强、能源弱、核心稳”,PPI表现为“生产资料弱,生活资料稳”。总需求不足状况有待改善。5月CPI同比-0.1%,连续3个月维持在这一水准;环比-0.2%,基本符合季节性表现。从环比表现来看,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一强一弱,核心CPI则基本持稳。5月食品价格环比-0.2%,降幅小于季节性水准1.1个百分点,其中,应季蔬菜上市量增加,鲜菜价格环比下降5.9%;受部分地区暴雨天气影响,鲜果价格环比上涨3.3%;猪肉供需双增,市场价格震荡盘整,全月环比-0.7%。三大品类分别较季节性水准高2.9、2.6和1.0个百分点,带动食品价格强于季节性。5月能源价格环比-1.7%,弱于季节性。其中,受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5月汽油价格环比下降3.8%,而历史同期为环比上涨1.4%,明显弱于季节性。
如果剔除食品和能源,从更能反映需求情况的核心CPI来看,5月环比不变,符合季节性表现。由于去年同期基数下滑,同比上涨0.6%,较上月的0.5%涨幅略有扩大。
服务价格环比零增长,符合季节性表现。“五一”假期与各地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等影响叠加,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4.6%和0.8%,高于季节性水准,其中宾馆住宿价格涨幅创近十年同期新高。但租赁房房租价格环比-0.1%,弱于历史同期的0增长。
5月PPI同比-3.3%,降幅较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环比-0.4%,降幅较季节性水准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环比-0.6%,弱于季节性水准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环比不变,基本符合季节性水准。可以看出,生产资料价格下降是拖累PPI的主要因素。
这种拖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输入性因素。由于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下行,影响国内相关行业价格,如国际原油价格和有色金属价格下跌对相关产业链形成冲击;二是国内部分能源价格下降。如北方供暖全面结束,煤炭需求进入淡季导致煤炭产业链价格下跌,新能源发电替代作用增强,以及风力发电出力增加,导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环比下降。
而从生活资料来看,耐用消费品、一般日用品、衣着价格均为环比上涨,且好于季节性,只有食品价格环比下降,弱于季节性,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中国促消费等宏观政策加力扩围,终端消费需求边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