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监局答中评:五方面落实质量强国建设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 陆文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月28日下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22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表示,去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有关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健全质量社会共治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议。具体从加强质量规划引领、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严格实施质量安全监管以及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中评社记者提问,质量强国建设关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请问代表委员提出了哪些建议意见,市场监管总局在这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

  田世宏表示,质量强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去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有关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健全质量社会共治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议。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质量提升,加快推动质量强国建设。

  一是加强质量规划引领。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系统谋划了我国质量强国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新时代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是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市场监管总局报请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国务院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32个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三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同时深入开展全国“质量月”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创新实施质量分级、质量竞争型产业统计试点等一些举措,加大了质量品牌培育建设力度,加快产品和服务提档升级,促进供给质量的改善和扩大国内消费,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发布会现场(中评社 陆文煜摄)

  四是严格实施质量安全监管。围绕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等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些重点领域,持续加大质量监管力度,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缺陷召回和专项治理,进一步压实质量安全责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五是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我们都知道,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也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所以,在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推进构建现代化的先进测量体系,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深入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能力提升和市场秩序规范。积极推进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等建设,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效能,解决制约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质量堵点和难点问题。

  田世宏强调,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统揽,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纲要》提出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落地实施,全方位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坚实的质量支撑。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 陆文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月28日下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22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表示,去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有关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健全质量社会共治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议。具体从加强质量规划引领、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严格实施质量安全监管以及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中评社记者提问,质量强国建设关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请问代表委员提出了哪些建议意见,市场监管总局在这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

  田世宏表示,质量强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去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有关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健全质量社会共治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议。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质量提升,加快推动质量强国建设。

  一是加强质量规划引领。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系统谋划了我国质量强国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新时代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是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市场监管总局报请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国务院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32个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三是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同时深入开展全国“质量月”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创新实施质量分级、质量竞争型产业统计试点等一些举措,加大了质量品牌培育建设力度,加快产品和服务提档升级,促进供给质量的改善和扩大国内消费,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