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大报告看两岸关系的未来

无论从任何角度,两岸都不应该走上武力相对的道路。

  中评社╱题:从二十大报告看两岸关系的未来 作者:张亚中(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

  【摘要】本文分析二十大后大陆的“以统去独”新思路,以及把“外部势力”与“台独”结合作为“二合一”的敌人,大陆将以赢得中美对抗的思路来解决台独问题。既有的两岸交流政策不会改变,但大陆将推动以促统为主的新阶段,相关政策的思考逻辑与操作策略都会随之改变。为因应以上改变,作者认为台湾方面宜推出“弭兵避战”具体主张,并呼吁两岸就“和平统一方法论”进行对话协商。

  一、两岸统一与民族复兴不可分

  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二十大开幕式上的报告,非常清楚地揭示了中共对未来整体的思考、布局、方略与目标。报告中提及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醒目地标示了未来中共将会勠力以赴的目的地,在这个总目标面前,两岸关系的处理当然也是重点之一。也许可以这么说,在中共的思维中,如果两岸没能达成统一的结局,就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尚未完成,帝国主义就仍然在干扰着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因此,两岸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可分割的历史使命,而“中国式现代化”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推进力。

  在这次报告中,有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潜在表述模式,贯串了全文。从头到尾,习主席都没有直接点明目前的中美对抗态势,但是目前美国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准冷战”作为,却一直是引导整个报告思维的某个主轴。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目标而言,美国的作为的确就是目前这个复兴进程的最大障碍,它带来的是全面的“安全”威胁,因此无怪乎有人统计了,“安全”成为这份报告出现最多的词汇。如果说中国式的现代化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既定道路,而美国对大陆全面的遏制又已经成为对中国实现复兴的最大障碍,那么这份报告的所有举措,实质上就是针对这个障碍而发的策略,这当然也就很可想像了。

  二、对台工作六大重点

  提到这点,也是为了更好说明这份报告中对两岸关系表述上的真实状况,以便看出其中的变与不变之处。就两岸关系来说,这次报告的篇幅相对来说是比较简略的,就纯粹文字的表面,也几乎看不出方向上的重大变化。整体来说,在两岸关系部分,大概有六个重点。

  第一,就是重申了“九二共识”,当然大陆与台湾朝野政党对“九二共识”的认知有些不一样,大陆认知的“九二共识”,重点是一中原则,也就是体现整个中国主权的不允许分裂这点上,所以“反独促统”也是必然的要求。第二,重申了大陆对两岸终局解决的策略,仍然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设计,这点没有任何改变。第三,报告中也着意强调了有关两岸统一的进程,在大陆的政策上,仍然坚持努力追求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但是绝对不排除使用非和平手段以实现统一的可能性。第四,报告中也宣示要牢牢掌握实现两岸统一的主导权与主动权,这也就是说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大陆都会把握战略定力,按照自己的步骤与规划来推进整体的统一进程。第五,报告也一再宣示瞭解决两岸问题的信心与决心,强调两岸统一乃是必然会推动,也必然会达成的工作。

  上述这五个重点,无论篇幅长短,其实都是历次讲话中不变的内容,措辞上无论有多少不一样之处,大概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如果要说这次讲话有什么比较大的不同,也许就是第六点,那就是整个反“独”促统工作,出现了“二合一”的敌人。习主席口头报告的原文是这样说的:“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这里有关“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的“二合一”提法,应该是第一次出现的。如此说法,显示统一所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而这个变化也就特别值得注意与申论。

  在上述引文中所出现的外部势力,毫无疑问当然是指美国,这也就连接上了我们前面说的,这次报告中美国所扮演的主轴角色。任何熟悉两岸问题的人都很清楚,美国多年来在两岸问题中的分量,也瞭解美国乃是两岸问题如此难解的真正关键。但是不管美国在两岸的角色如何,在大陆以往任何有关两岸的表述中,似乎很少以这种二合一的正式方式出现。再深入点说,这个二合一的敌人中,美国的角色才是真正的主角,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不过是扮演美国的马前卒而已,所谓的“倚美谋独”的说法,很清楚显示出这两者间角色的孰轻孰重。换言之,这样的表述当然是一个重大而且特殊的变化。

  也许有人说,其实美国迄今从来没有支持过“台独”,不仅经常公开重申这个立场,也反覆强调美国的“一中政策”并没有任何改变,这些态度见诸美国官方所有公开文件。那么如今把美国与“台独”同时列为二合一的敌人,会不会只是基于与美国的缺乏互信所导致的一种判断呢?但是如果从这几年来,包括美国行政部门、军方、国会的种种涉台举措,很难不被理解为是一种不间断的“切香肠”行为。这些行为组合起来,或许并不等于美国已经决定放弃一中政策,但是它无疑是在运用“台独”作为遏制中国崛起的工具,甚至是刻意在营造一场可能的代理人战争。这些举措当然激化了各种矛盾,从而导致了在报告中所显示出来的两岸政策上的变化。

  三、“以统去独”走上议程

  对于这个变化,我的理解乃是如此:就反“独”促统这一个既定的政策来说,如果反“独”促统工作面对的障碍,单纯只是少数的“台独”分裂主义分子的话,那么政策紧迫性是不高的。只要台湾没有真正走上法理“台独”的道路,大陆就可以好整以暇地以种种交流活动来逐步推动统一工作。即使一些分离主义“台独”分子已经逐渐化显为隐,以所谓的渐进式“台独”,通过种种文化的、社会面的“台独”趋向来从事“独台”行径,大陆都觉得整体情势还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对比于其他更迫切的领域,台湾问题还都可以放在“慢慢来”的情况下。但是当美国的因素开始有了一些质变之后,反“独”促统工作所面临的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不一样表现在一点上,就是反“独”促统工作无法被孤立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而有了随时外溢的危险。在此之前,如在陈水扁时期,曾经是由大陆与美国透过某种默契,一起共管“台独”的风险,大陆根本不必自己出手,通过美国就可以约制住“台独”的发展。但是这几年来情势的快速变迁,当“台独”与美国试图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走向结合在一起后,对大陆而言,以遏制法理“台独”为主的反“独”促统工作,就面临了不得不调整的状况。这个时候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台湾敢不敢宣布“台独”,而是只要“台独”活动可资运用,就可以源源不断给美国提供遏制中国的炸药。这样的情境,无疑会让大陆开始思考如何拆掉这个炸药引信。于是,我们看到这次报告在两岸问题上最大的改变,就是整个反“独”促统工作重点的调整,大陆开始了“以统去独”的历史新阶段。

  所谓“以统去独”的意思,简单说就是以两岸统一来彻底解除因为“台独”所带来的所有不确定因素,直接拔掉美国目前最具操作性的遏制中国工具。换句话说,这样的改变意味着两岸问题将会进入以促统为主的新阶段,这当然会带来两岸政策与具体作为上的重大改变。这固然并不意味之前两岸各种交流政策的失效,但显然所有政策的思考逻辑与操作策略都会随之改变。举个例子来说,台湾各方这些年来经常挂在嘴边的“维持现状”这一说法,大概将会基本失效了。现状已经不在,如果台湾还要继续以现状为名,采取种种拖的策略,恐怕就会再也拖不下去了。从这角度来说,以前大陆每次政策表述中“以和平统一为追求的目标,但是决不放弃非和平的选项”的说法,其实并没有实质的威胁,因为在不急着促统的状况下,所谓“非和平的选项”只是作为一种逻辑上最后处理的手段,纯属备而不用的意思。可是这次在报告中同样的说辞再度出现时,它的意义就全然不同了。当历史新阶段来临,促统真正被提上台面开始考虑时,我们就不免开始远远听到渔阳鼙鼓的鼓声了!这真的是一个重大转折。

  四、“弭兵避战”为当务之急

  在二十大之后,我们看到的各方评论,大致都已经指出了这个转折。面对这一转折,对台湾而言,就显然来到了“和战”选择的关头。当然,美国也清楚看到这样的转折,我们不清楚美国人心中是见猎心喜呢?还是也有担忧?但从“台湾政策法案”的研拟等等作为,我们基本可以看到,美国采取的其实是倾向于“拱火”的策略。这段时期以来,美国在两岸之间,经常以“拉偏架”的方式处理涉台及两岸事务,这很难不让人疑虑美国的居心。然而更重要的是,面对这样的转折,台湾的态度究竟如何?

  从八月份佩洛西访台后的围台军演开始,台湾的确越来越多人感觉到了战争可能性迫近的压力,两党政治人物高唱和平的调子,可是实质上没有任何人在思考如何可以让两岸真正走向和平;另一方面则又总呼应美国的想法,心态上做着“应战”的准备,比如说改回征兵制、加强不对称战力等等,都成了两党的基本政策。至于台湾社会,无论对局势的看法如何,多数人则多存着一种无奈的心态,从最近的民调认为台湾一旦有状况,美国一定会来救的比例再度攀高,就可以看得出来。换言之,台湾社会只能把美国视为救命稻草,其实反映出来某种心理感受,就是对两岸还有没有希望和平解决问题,充满了悲观与无力感。

  对于当前局势的演变,说两岸已经进入了“兵凶战危”的情境,的确不是夸张的说法。尽管在报告中,习主席仍强调要追求和平统一,但是在中美对抗越演越烈的状况下,台海挑起一场代理人战争的可能性确实无法排除。虽然从某种角度说,这似乎是美国的阳谋,各方也不断呼吁要谨慎、提醒千万不要掉进陷阱,但在某些作为的步步进逼下,情势是否仍能一直维持在可控范围内,谁也不敢讲。而我们也都瞭解,如果两岸真走到了武统,不只中国崛起之途必将重挫,届时台湾必沦为战场,眼前乌克兰的情境也必将在台湾上演,这种惨况我们又于心何忍呢?也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来到之前,面对两岸的险境,我认为眼前最重要的工作,已经不再是说些两岸应该和平的空话,或者冒着生灵涂炭的风险倡言“备战”之途,而是该严肃思考“弭兵避战”之道的时刻了。

  弭兵避战就像呼吁和平一样,这必然是大家都想要的,但是我们该问的是,究竟要如何才能真正弭兵避战呢?春秋时期,向戌的弭兵之会固然是历史的一段佳话,但是他毕竟没有办法阻止大争之世的杀伐,因为他并未抓到那个时代足以止争的关键点。然则对两岸的弭兵避战,我们要怎么才能做到呢?在我看来,面对现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特别是台湾正在被卷入的地缘政治冲突,只要能够掌握四个要点,就可以让台湾及两岸都免于在台海卷入战火,而这四点是只要台湾单方面做出承诺,就完全可以弭兵避战的。怎么说呢?

  要想直接拆除战争的引信,我认为最直接的方法也许还不是两岸或中美展开谈判,而是台湾要看清形势,自己主动从战争漩涡边上先退开。换句话说,现在战争密布的阴云固然不单只是由于台湾的作为而造成,但台湾却握有拈熄引信的地位与可能性,只要我们愿意向各方、向世界主动作出如下的四点承诺,至少就可以让中美对抗所可能引爆的冲突不落到台湾头上。这四个承诺就是:第一、台湾认同不分裂“整个中国”的主权。“整个中国”乃是由大陆加台湾、属于两岸所共有的中国,不分裂整个中国其实也是“九二共识”的原意,这项认同也表示接受“九二共识”。第二、台湾认同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第三、主动向世界宣示台湾乃是“非战和平区”。基于非战和平区,台湾不接受任何外国力量在台做军事部署。第四、台湾只在自卫的状况下使用武力。台湾仍然需要自我防御的军事力量,但做出只有在自卫下才使用武力的承诺。基于如上四个承诺,也就表示台湾从地缘政治的风险中撤出,不再做任何强权的棋子,也同时向大陆释出真正的善意,在保证不分裂整个中国主权、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前提下,基于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保证,两岸自然能够从战争边缘中撤出,美国也没有理由再把台湾绑上遏制中国崛起的战车,这样至少能先让台湾脱离战争的阴影,并徐图两岸终极解决之道。

  我觉得以上的四点承诺是极为重要的,且严格来说,台湾并未向谁做出让步,因为这四点承诺都是基于宪法的义务与盱衡时局所做的最佳应处之道,台湾只有聪明地从战争的漩涡边退开,先弭兵避战,才可能再为自己争取发展之道。

  五、两岸应进行“和平统一方法论”的对话

  当然,随着这段时间局势的推移,也该让所有台湾民众意识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随着两岸乃至整体地缘政治形势的演变,大陆跟台湾应该也来到了必须思考终局解决之道的时候了。习主席在报告中已经很清楚勾勒出大陆面对两岸问题的集体意志,特别是在美国遏制中国的催逼下,解决两岸问题已经成为大陆追求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时,台湾还有多少可能可以躲开这个问题呢?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其实也正是这份报告对台湾可能具有的最大启示。统一这个词汇在台湾已经被妖魔化许久,因为台湾很多人认为统一就是“被”统一,是一个不太可能有自主性安排的终局解决,但是真是如此吗?底下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如前所述,在报告中,习主席一如既往重申大陆解决两岸问题的既定方略,那就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此一方略当然不是新鲜的主张,然而我总觉得这个方略中的两个部分存在着悖论关系。就大陆目前的主张而言,“一国两制”中两岸的关系乃是中央对地方的关系,然而就目前台湾多数人的认知而言,无论两岸实力对比的差距有多大,要让台湾民众“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的关系,恐怕是不容易的。若以这样的“一国两制”作为统一具体方案,这样的统一恐怕就很难只靠和平的方式来达成,“和平统一”与“一国两制”因而成为了悖论的关系。这里有没有转圜的空间呢?

  其实在我看来,倒也不是要挑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略,而是两岸可否先考虑一个顺序问题?既然习主席在报告中也说,大陆愿意尽最大努力追求和平统一,而“一国两制”乃是在两岸统一后大陆所主张的安排,但是如大陆一再说的,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从未分裂,只是在尚未统一情形下分治,既然现在还没有统一,那么两岸可否先把注意力放在“从敌对走向和平、从和平走向融合”(和合)的“和平统一前”的和合政治安排?亦即先把这个从统一前过渡向统一的安排处理好,让台湾民众对这个安排都有了信心之后,再来讨论统一后的安排,这样是不是会更平顺呢?

  如果我们认同“整个中国”包含大陆与台湾,现在两岸就是两制与两治。大陆当然仍可主张统一后实行“一国两制”,台湾方面也可提出对统一后的政治安排主张。我个人还是认为,两岸把精力放在“从统一前过渡向统一”的“和平统一方法论”思考更为重要,我也相信,只要能够依如此脉络进行,应可在最大程度上消弭台湾民众对统一问题的不信任与恐惧感,从而让两岸有可能获得一个彼此都能满意的终极解决方案。

  关于这种方案究竟要循什么途径进行,在我的许多著作中其实早已做过清楚阐述,我也早就草拟过有关两岸和平协议的内容,并提出了“一中三宪、两岸统合”的“和合论”的主张,以作为“从统一前过渡向统一”的安排模式。这些内容我已做过各种表达,也曾经在之前几次参选公职过程中,作为我最重要的政见,此处不再多所申述了。总之,无论从任何角度,两岸都不应该走上武力相对的道路,因为这必将是民族的悲剧,也必然造成亲痛仇快的结果。两岸走到如今的形势,寻找终极解决之道已经是横亘在我们每个人面前逃不开也躲不掉的现实,我未来还是会为两岸的和合继续努力,也期待两岸人士能就两岸政治难题进行协商对话,让孙中山先生的“振兴中华”梦想,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在和平的坦途上实现。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12月号,总第300期)

无论从任何角度,两岸都不应该走上武力相对的道路。

  中评社╱题:从二十大报告看两岸关系的未来 作者:张亚中(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

  【摘要】本文分析二十大后大陆的“以统去独”新思路,以及把“外部势力”与“台独”结合作为“二合一”的敌人,大陆将以赢得中美对抗的思路来解决台独问题。既有的两岸交流政策不会改变,但大陆将推动以促统为主的新阶段,相关政策的思考逻辑与操作策略都会随之改变。为因应以上改变,作者认为台湾方面宜推出“弭兵避战”具体主张,并呼吁两岸就“和平统一方法论”进行对话协商。

  一、两岸统一与民族复兴不可分

  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二十大开幕式上的报告,非常清楚地揭示了中共对未来整体的思考、布局、方略与目标。报告中提及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醒目地标示了未来中共将会勠力以赴的目的地,在这个总目标面前,两岸关系的处理当然也是重点之一。也许可以这么说,在中共的思维中,如果两岸没能达成统一的结局,就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尚未完成,帝国主义就仍然在干扰着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因此,两岸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可分割的历史使命,而“中国式现代化”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推进力。

  在这次报告中,有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潜在表述模式,贯串了全文。从头到尾,习主席都没有直接点明目前的中美对抗态势,但是目前美国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准冷战”作为,却一直是引导整个报告思维的某个主轴。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目标而言,美国的作为的确就是目前这个复兴进程的最大障碍,它带来的是全面的“安全”威胁,因此无怪乎有人统计了,“安全”成为这份报告出现最多的词汇。如果说中国式的现代化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既定道路,而美国对大陆全面的遏制又已经成为对中国实现复兴的最大障碍,那么这份报告的所有举措,实质上就是针对这个障碍而发的策略,这当然也就很可想像了。

  二、对台工作六大重点

  提到这点,也是为了更好说明这份报告中对两岸关系表述上的真实状况,以便看出其中的变与不变之处。就两岸关系来说,这次报告的篇幅相对来说是比较简略的,就纯粹文字的表面,也几乎看不出方向上的重大变化。整体来说,在两岸关系部分,大概有六个重点。

  第一,就是重申了“九二共识”,当然大陆与台湾朝野政党对“九二共识”的认知有些不一样,大陆认知的“九二共识”,重点是一中原则,也就是体现整个中国主权的不允许分裂这点上,所以“反独促统”也是必然的要求。第二,重申了大陆对两岸终局解决的策略,仍然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设计,这点没有任何改变。第三,报告中也着意强调了有关两岸统一的进程,在大陆的政策上,仍然坚持努力追求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但是绝对不排除使用非和平手段以实现统一的可能性。第四,报告中也宣示要牢牢掌握实现两岸统一的主导权与主动权,这也就是说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大陆都会把握战略定力,按照自己的步骤与规划来推进整体的统一进程。第五,报告也一再宣示瞭解决两岸问题的信心与决心,强调两岸统一乃是必然会推动,也必然会达成的工作。

  上述这五个重点,无论篇幅长短,其实都是历次讲话中不变的内容,措辞上无论有多少不一样之处,大概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如果要说这次讲话有什么比较大的不同,也许就是第六点,那就是整个反“独”促统工作,出现了“二合一”的敌人。习主席口头报告的原文是这样说的:“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这里有关“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的“二合一”提法,应该是第一次出现的。如此说法,显示统一所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大大增加,而这个变化也就特别值得注意与申论。

  在上述引文中所出现的外部势力,毫无疑问当然是指美国,这也就连接上了我们前面说的,这次报告中美国所扮演的主轴角色。任何熟悉两岸问题的人都很清楚,美国多年来在两岸问题中的分量,也瞭解美国乃是两岸问题如此难解的真正关键。但是不管美国在两岸的角色如何,在大陆以往任何有关两岸的表述中,似乎很少以这种二合一的正式方式出现。再深入点说,这个二合一的敌人中,美国的角色才是真正的主角,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不过是扮演美国的马前卒而已,所谓的“倚美谋独”的说法,很清楚显示出这两者间角色的孰轻孰重。换言之,这样的表述当然是一个重大而且特殊的变化。

  也许有人说,其实美国迄今从来没有支持过“台独”,不仅经常公开重申这个立场,也反覆强调美国的“一中政策”并没有任何改变,这些态度见诸美国官方所有公开文件。那么如今把美国与“台独”同时列为二合一的敌人,会不会只是基于与美国的缺乏互信所导致的一种判断呢?但是如果从这几年来,包括美国行政部门、军方、国会的种种涉台举措,很难不被理解为是一种不间断的“切香肠”行为。这些行为组合起来,或许并不等于美国已经决定放弃一中政策,但是它无疑是在运用“台独”作为遏制中国崛起的工具,甚至是刻意在营造一场可能的代理人战争。这些举措当然激化了各种矛盾,从而导致了在报告中所显示出来的两岸政策上的变化。

  三、“以统去独”走上议程

  对于这个变化,我的理解乃是如此:就反“独”促统这一个既定的政策来说,如果反“独”促统工作面对的障碍,单纯只是少数的“台独”分裂主义分子的话,那么政策紧迫性是不高的。只要台湾没有真正走上法理“台独”的道路,大陆就可以好整以暇地以种种交流活动来逐步推动统一工作。即使一些分离主义“台独”分子已经逐渐化显为隐,以所谓的渐进式“台独”,通过种种文化的、社会面的“台独”趋向来从事“独台”行径,大陆都觉得整体情势还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对比于其他更迫切的领域,台湾问题还都可以放在“慢慢来”的情况下。但是当美国的因素开始有了一些质变之后,反“独”促统工作所面临的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不一样表现在一点上,就是反“独”促统工作无法被孤立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而有了随时外溢的危险。在此之前,如在陈水扁时期,曾经是由大陆与美国透过某种默契,一起共管“台独”的风险,大陆根本不必自己出手,通过美国就可以约制住“台独”的发展。但是这几年来情势的快速变迁,当“台独”与美国试图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走向结合在一起后,对大陆而言,以遏制法理“台独”为主的反“独”促统工作,就面临了不得不调整的状况。这个时候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台湾敢不敢宣布“台独”,而是只要“台独”活动可资运用,就可以源源不断给美国提供遏制中国的炸药。这样的情境,无疑会让大陆开始思考如何拆掉这个炸药引信。于是,我们看到这次报告在两岸问题上最大的改变,就是整个反“独”促统工作重点的调整,大陆开始了“以统去独”的历史新阶段。

  所谓“以统去独”的意思,简单说就是以两岸统一来彻底解除因为“台独”所带来的所有不确定因素,直接拔掉美国目前最具操作性的遏制中国工具。换句话说,这样的改变意味着两岸问题将会进入以促统为主的新阶段,这当然会带来两岸政策与具体作为上的重大改变。这固然并不意味之前两岸各种交流政策的失效,但显然所有政策的思考逻辑与操作策略都会随之改变。举个例子来说,台湾各方这些年来经常挂在嘴边的“维持现状”这一说法,大概将会基本失效了。现状已经不在,如果台湾还要继续以现状为名,采取种种拖的策略,恐怕就会再也拖不下去了。从这角度来说,以前大陆每次政策表述中“以和平统一为追求的目标,但是决不放弃非和平的选项”的说法,其实并没有实质的威胁,因为在不急着促统的状况下,所谓“非和平的选项”只是作为一种逻辑上最后处理的手段,纯属备而不用的意思。可是这次在报告中同样的说辞再度出现时,它的意义就全然不同了。当历史新阶段来临,促统真正被提上台面开始考虑时,我们就不免开始远远听到渔阳鼙鼓的鼓声了!这真的是一个重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