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冼汉迪谈香港科创与青年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冼汉迪。(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香港2月24日电(记者 段晓鲁)2023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召开。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冼汉迪接受中评社专访,在采访过程中,冼汉迪用亲身经历解答了有关年轻人创业的相关问题,其中包括了创业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各地方的营商环境、两地的青年交流及香港创科发展。冼汉迪表示,创业者需要瞭解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资源圈、优势和不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行业并做好前期的行业、需求和竞争调研,并看是否与自己的资源圈匹配。冼汉迪认为,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香港特区政府应该在科技创新领域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布局,加强内地和香港科研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培育,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加快重大合作区建设,互相输送科技教育、技术资源。

  很早接触内地市场投身深圳创业热潮

  中评社记者:您当初是在深圳创业,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创业者如何判断各地方的营商环境?

  冼汉迪:我曾在国际投行工作12年,帮助中资企业融资超过500亿元,这段工作经历让我能够在很早的阶段就接触到内地市场,对当时内地的经济和各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更深的认识,这对我后来选择创业的方向和地方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时期我也见证了深圳飞速发展的历程,深圳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这是一个非常有活力、充满机会的创业热土,大家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都是为了追求梦想,很有冲劲。此外深圳临近香港,生活、语言等各方面都跟香港比较接近,作为经济特区在政策上有先行先试的优势,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落地能力强,在这我也遇到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于是把握移动互联网兴起红利毅然投身到深圳创业热潮中。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冼汉迪。(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营商环境是决定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认为评估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可以从产业链是否集聚(能否找到上下游客户和供应商)、政府服务和行政审批是否高效、企业经营的各项成本(人员、场地等)是否有优势、股权债权等融资渠道是否畅通这几个大的维度去对比。在早期创始人最需要做的是找人、找钱、找客户,归根到底是要围绕这几个核心点去评估一个地方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

  中评社记者:您在创业过程中接触了各种不同的市场,如美国、中国内地及香港,想请您谈一下各地方的创业环境及营商模式。

  冼汉迪:美国的创业环境比较自由,有助于创业者创意的激发,再加上付费习惯差异、人工成本高等原因,从创业方向来说美国还是更偏向数字化、互联网化、自动化的,前沿的工业级软件、消费级软件和应用发展很快也一直引领着行业,例如最近很火的Chatgpt等现象级应用都是诞生于美国。美国的创业环境仍然是很活跃以及具有一定领先性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地的创业氛围近几年也越来越活跃,汇聚了很多优秀创业者和投资机构,也诞生了全球知名的创业企业例如腾讯、大疆、阿里巴巴等,创业环境也日趋成熟。目前内地的创业环境更偏向政策导向型,国家从整体发展规划的角度出发出台一系列引导战略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创业者、资金、市场往战略产业方向聚集,在很短时间内培育出具备全球竞争力和领先优势的企业。目前更多的重点会放在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等硬科技方向。

  香港的创业环境最突出的优势是具备强大的基础科研实力、国际化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市场小、产业链薄弱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所以过往香港的支柱产业一直都是贸易物流、金融、服务业,创业门槛高相对氛围也没这么浓厚。但随着近年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的推进,以及建立国际创科中心目标的确立,香港的科创创业氛围也越来越活跃,特区政府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各大高校和特区政府也纷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早期科创企业发展,相信香港也很快会成为一个创业的热土。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冼汉迪。(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两地优势互补可助力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中评社记者:目前香港在积极发展创科产业,如何加强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提升整体产业水平?

  冼汉迪:内地非常欢迎和支持香港青年来创业发展,在政策和资源上都给予香港青年很多创业支持,例如深圳近年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便利港澳青年在深发展措施等,覆盖人才补贴、人才公寓、办公场地、创业就业补贴、产业扶持资金、低息贷款等,帮助解决创业所需的人、资金、场地等方面的问题。内地一二线城市有浓厚的创业氛围,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人才,有成熟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是很好的创业起点。香港高校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基础,也培育了一大批科创人才,过往我们也看到有很多优秀的港澳创业团队在内地的成功创业经历,例如大疆、商汤等,都是很好的示范。香港的科研成果可以依靠内地广阔的市场和成熟的产业链进行市场化验证,待产品成熟再推向全国甚至全球的市场。除此之外,内地创业投资环境活跃,有充足的机构资源和人才资源,更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香港的前沿科研成果叠加内地的市场、产业链、资金和劳动力的优势,我相信定能快速提升整体产业水平,助力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中评社记者:未来内地青年与香港青年如何加强交流,特区政府在这方面还可以做点什么?

  冼汉迪: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香港政府应该在科技创新领域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布局,加强内地和香港科研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培育,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加快重大合作区建设,互相输送科技教育、技术资源,加快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的进程,给予香港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给年轻人带来新机遇。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冼汉迪。(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青年创业要有敢想敢做的决心和使命感
  
  中评社记者:留意到您成立了支持深港澳青年创业发展基金,能否谈一谈为什么有这个想法?

 冼汉迪: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也很关心香港青年的发展问题,多次带队组织科技资讯业界青年到内地交流、互动,希望帮助香港青年能更多瞭解内地的发展成果,瞭解国家的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到大湾区的融合发展的建设中。随着国家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各项发展促进政策、便民措施陆续落地,深港的合作也会越来越紧密。国宏嘉信创始团队本身就有深港创业的基因,对两地环境和政策很熟悉,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下我们与深圳市天使母基金、福田区引导基金共同成立5亿元人民币的天使创业基金,为唯一由深圳市区两级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支持的深港青年创业天使投资基金,主要围绕硬科技领域和深港澳青年创业项目进行重点布局,以实际行动助力深港澳青年创业,帮助他们在深落地、成长。截至目前我们基金已投资近3亿元,20多个项目,其中9个是香港背景团队创业项目。

  中评社记者:作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您对选择创业的年轻人有什么特别的建议?为创业应该做好怎样的准备?

  冼汉迪:既然选择了创业这条路,我们就要有敢想敢做的决心和使命感,认定了方向就全力以赴去达成目标。

  首先我认为要做一个自我评估,瞭解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资源圈、优势和不足,要充分发挥优势并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其次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行业并做好前期的行业、需求和竞争的调研,并看是否与自己的资源圈匹配,可以触及所需的人、货、场、资金。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要保持对国家政策、发展趋势的关注,顺势而为,必定事半功倍。
     建议促进教育与产业共生发展 职业教育改革由“教育”转向“产教”

  中评社记者:全国两会就要开始,能否谈一下您今年向全国两会提交的议案有哪些重点内容?

  冼汉迪:作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希望能借着自己多年来较为熟识的事物去提出一些建议吧。今年两会我会提交多份人大建议,主要是围绕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科创发展、推动香港跟内地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内地互联网产业发展等方面去提出建议。特别是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科创发展的建议当中,我建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与产业共生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由“教育”转向“产教”,主动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就业需求。对于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专业,要及时进行专业优化,而对于发展势头足,人才需求大的新兴科技和数字文创产业,则需进行快速及时的响应,促进专业结构升级。通过结合粤港澳三地在职业教育上各有优势,粤港澳三地打通职业教育融合贯通,汇聚整合,加快高质量人才生态建设,深化大湾区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育,解决企业人才输送问题,提升“世界科创中心”的实力与能力。

  此专访为2023年全国两会系列专访之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冼汉迪。(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香港2月24日电(记者 段晓鲁)2023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召开。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冼汉迪接受中评社专访,在采访过程中,冼汉迪用亲身经历解答了有关年轻人创业的相关问题,其中包括了创业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各地方的营商环境、两地的青年交流及香港创科发展。冼汉迪表示,创业者需要瞭解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资源圈、优势和不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行业并做好前期的行业、需求和竞争调研,并看是否与自己的资源圈匹配。冼汉迪认为,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香港特区政府应该在科技创新领域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布局,加强内地和香港科研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培育,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加快重大合作区建设,互相输送科技教育、技术资源。

  很早接触内地市场投身深圳创业热潮

  中评社记者:您当初是在深圳创业,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地方?创业者如何判断各地方的营商环境?

  冼汉迪:我曾在国际投行工作12年,帮助中资企业融资超过500亿元,这段工作经历让我能够在很早的阶段就接触到内地市场,对当时内地的经济和各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更深的认识,这对我后来选择创业的方向和地方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时期我也见证了深圳飞速发展的历程,深圳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这是一个非常有活力、充满机会的创业热土,大家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都是为了追求梦想,很有冲劲。此外深圳临近香港,生活、语言等各方面都跟香港比较接近,作为经济特区在政策上有先行先试的优势,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落地能力强,在这我也遇到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于是把握移动互联网兴起红利毅然投身到深圳创业热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