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国家发展带来机遇 加“工具”招才

  中评社香港10月25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导,行政长官李家超施政报告中的“抢人才”“抢企业”政策是香港各界全城甚至国际关注和热议的焦点,施政报告提出多项具备突破性思维的政策,但全球人才竞争激烈,社会依然关注香港是否“够人抢”。李家超在接受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媒体联合专访时强调,香港具备很强的吸引力,不只具备固有的“优质DNA”,特区政府亦增加了主动招揽人才企业的“工具”,加上香港的产业政策、努力打造的产业生态链,以及国家政策和发展带来的机遇,“爱国者治港”下稳定环境等元素,“我好有信心‘抢到’。”

  为强化香港竞争力,施政报告提出一系列招商引才的措施,包括成立由财政司司长带领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针对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等策略产业的重点企业,“量身定制”落户方案; 在各地经贸办设立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目标企业和人才; 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从“小政府、大市场”的思维中跳脱,更主动地参与产业引导和投资,争做有为政府,为香港构建更多元、健康的产业体系和人才储备。

  李家超指,他对香港推出的抢人才抢企业政策信心足够。他表示,特区政府会积极“抢”,增加了出去主动招揽人才的“工具”,吸引人才、企业的政策,加上香港的产业政策,固有的低税率、简单税制、开放、中西文化共融、地理位置优越等“优质DNA”,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无限发展机遇,“爱国者治港”下稳定的环境等元素,“我好有信心‘抢到’。” 政府订下2023至2025年期间,每年通过输入人才计划输入至少3.5万名预计逗留至少12个月的人才的目标,李家超指,希望每年检讨时,再调校提高。

  上游优势 中游发展 全程推动

  是次抢人才抢企业政策一大特点是,无论各项招商引才政策之间,抑或是招商引才与其他产业发展政策、整体规划蓝图都有相辅相成的紧密关联。李家超以创科为例指出,创科是未来,对人才而言是好机遇,香港会致力建立好创科生态链。   他说,以前香港“上游科研厉害”,此次施政报告设立100亿元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的“产学研1+计划”,“令中游都厉害...... 下游绝对有优势,因为和整个大湾区融合。这个生产链、大市场...... 这是我最少担心的事,也是最乐观的。” 他认为,上游优势、中游发展、全程推动,有产业政策,也优待所有人才,加上特别设计、度身定做的企业落户配套,“来到的人才,很容易看到社会环境、发展机会和整个生态。” 他特别强调,不是只是讲香港,而是讲整个国家里面的一个特区。(来到)特区会给机会去整个中国发展,你话几咁有吸引力? 任何地方都没有,这是我们的优势。”

  培育留住本地人才

  他并提到,特区政府也要努力照顾本地人才,培育和留住本地人才,“每年四五万大学毕业生,都是我们的优秀人才。” 特区政府亦重视青年多元发展,除了发展传统学术型大学,还会加强职专教育,加快发展“职业资历阶梯”,“整个施政报告整体全面让整个(人才)环境动起来、活起来,让土壤肥沃。”

  加强联通海外机构 助艺团“冲出香港”

  “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李家超在专访中被问及如何协助香港的艺术团体“冲出香港”时指出,特区政府最重要的是为本地艺团制造机会,除加强与外地的艺术团体与机构联系外,更要培训人才,令艺团的表演内涵提升,将本地文化推广到海外。他相信当前政府加强了政策统筹,会有配套完备的政策规划,“所以我不觉得香港艺团冲出去会有困难,政府会带头。”

  施政报告提出特区政府会把握香港中外文化荟萃的独特创意氛围,打造香港作为亚洲文化及创意之都的品牌,并会循不同方向落实香港的新文化定位,当中除包括建立世界级的文化设施和多元文化空间外,并要加强与海外艺术文化机构的联通。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要为本地艺术团体制造冲出香港的机会,他并以艺团到作为文化及艺术之都的法国演出为例,表示要做好有关的联系,包括与法国当地团体及有关机关的联系,以方便安排到当地演出。   拟设文委会做好人才政策

  另外,他表示要推广本地文化艺术,则一方面要符合当地的文化口味,同时亦将本地文化引进到当地。在内容上,“如果着重中华文化的,便要将中华文化的内容升华化,如果是一些表演文化的,便要研究将内容提升。” 他指出这需要加强人才的培训,要有多元发展。

  他指出,香港有不同培育文化的机构,均受外国认同,以往这些培训没有政策局统筹,但现届特区政府则由文化体育及旅游局负责,在政策上,日后会设立一个文化委员会,邀请在文化方面有经验、见识及有热诚的人士参与,给予意见,做好人才、硬件、内容、机会及网络等整个政策。   中评社香港10月25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导,行政长官李家超施政报告中的“抢人才”“抢企业”政策是香港各界全城甚至国际关注和热议的焦点,施政报告提出多项具备突破性思维的政策,但全球人才竞争激烈,社会依然关注香港是否“够人抢”。李家超在接受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媒体联合专访时强调,香港具备很强的吸引力,不只具备固有的“优质DNA”,特区政府亦增加了主动招揽人才企业的“工具”,加上香港的产业政策、努力打造的产业生态链,以及国家政策和发展带来的机遇,“爱国者治港”下稳定环境等元素,“我好有信心‘抢到’。”

  为强化香港竞争力,施政报告提出一系列招商引才的措施,包括成立由财政司司长带领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针对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等策略产业的重点企业,“量身定制”落户方案; 在各地经贸办设立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目标企业和人才; 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共同投资基金”,从“小政府、大市场”的思维中跳脱,更主动地参与产业引导和投资,争做有为政府,为香港构建更多元、健康的产业体系和人才储备。

  李家超指,他对香港推出的抢人才抢企业政策信心足够。他表示,特区政府会积极“抢”,增加了出去主动招揽人才的“工具”,吸引人才、企业的政策,加上香港的产业政策,固有的低税率、简单税制、开放、中西文化共融、地理位置优越等“优质DNA”,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无限发展机遇,“爱国者治港”下稳定的环境等元素,“我好有信心‘抢到’。” 政府订下2023至2025年期间,每年通过输入人才计划输入至少3.5万名预计逗留至少12个月的人才的目标,李家超指,希望每年检讨时,再调校提高。

  上游优势 中游发展 全程推动

  是次抢人才抢企业政策一大特点是,无论各项招商引才政策之间,抑或是招商引才与其他产业发展政策、整体规划蓝图都有相辅相成的紧密关联。李家超以创科为例指出,创科是未来,对人才而言是好机遇,香港会致力建立好创科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