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李家成论中韩面对的问题
中评社香港5月14日电(记者 梁帆)2022年,中韩迎来建交三十周年。三十年间,中韩关系飞速发展,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成就硕果累累,不但为双方带来实在的发展利益,更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显着贡献。今天,站在新的起点,立足新的世界局势,如何推动中韩关系迈上新台阶,成为双方密切关注的课题。韩国将迎来新总统,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世界经济、人文交流的复苏,俄乌战争为国际局势增多一层迷雾,中韩关系将何去何从?近期,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家成接受中评社记者的专访,就尹锡悦政府的对外政策、朝鲜半岛局势、半岛无核化、中韩关系的期待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总体上,李家成认为,两国建交三十年来,已呈现出多领域、多渠道深度融合的客观形式,且双方都从中获利。未来中韩关系难免出现波澜,但互利共赢的大局基本可以得到维持,只要能摆脱过去的一些阴影与误解,相信两国能携手并进,取得更大发展。
李家成,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在校主要讲授课程为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研究方法、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朝鲜半岛问题、美国亚太战略,他曾发表的多篇有关国际关系及东亚局势的论文,被收录于北大核心期刊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以下是专访全文:
尹锡悦政府上台 中韩关系如何变
中评社:韩国第20届总统选举,代表在野党“国民力量”的尹锡悦以不到一个百分点的差距,击败执政党候选人李在明。您曾提到,尹锡悦的民意基础非常薄弱。您认为,尹锡悦上任之后的中韩关系、东北亚局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李家成:尹锡悦本次以0.7%的微弱优势赢得选举,在胜选后有关他施政满意度的民调结果也一直在50%上下徘徊,说明他的民意基础与执政基础都相当薄弱,执政时容易受到韩国其它政治势力的牵制。尽管胜选之后,中方和尹锡悦互动呈现向好发展的态势,中韩互利共赢的大局基本可以得到维持,但以后的中韩关系还是可能会出现波澜。一方面,尹锡悦在竞选期间的涉华表态令中国充满担忧。萨德风波曾经给中韩关系带来极大的困扰,文在寅政府上台之后,通过提出“三不”表态,好不容易使中韩关系重回正轨,结果尹锡悦今时又要给未来的中韩关系蒙上一层阴影,提出要加强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另一方面,尹锡悦在竞选期间指责文在寅政府奉行“屈从外交”,其对华政策过于软弱。虽然尹锡悦提出要构建相互尊重的中韩关系,但韩国的对华关系其实是以韩美同盟为依托,建立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础上。尹锡悦可能认为,现在的韩国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排得上世界前列,已具备大国素质,应该持大国心态,韩国构建所谓东北亚枢纽的定位其实就表现出此心态。
因此,未来的东北亚局势,韩国会更加亲美,或者向美“一边倒”。美日韩抱团,中俄朝对外政策又相对接近,两边就形成了一种对抗、不健康的发展态势。
中评社:尹锡悦获胜后第一时间与拜登通话,他亦曾表示要强化韩美同盟,对于可能转变的韩美关系,您如何看待?中韩关系是否会因此走向恶化?中方应如何应对?
李家成:尹锡悦胜选之后,他言行之中经常透露出亲美的态度,无论是他胜选当天与美国总统拜登的紧急通话,或是胜选后派出赴美代表团,还是近期美国国务院对朝鲜政策特别代表金成访问韩国,皆表明尹锡悦对韩美同盟是极其重视的。他把对美外交排在整个国家外交政策的首位。
像是美日韩三方合作结盟或是美日澳印四方的合作论坛,这些在亚太地区搞军事集团的行为,中国都是极力反对的,但也难以应付。如果韩国也加入到美日澳印四方合作论坛中,中国可能很难采取比较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因为太强反而会对中韩关系起到反作用,把韩往美的方向推。因此,还是希望尹锡悦政府能在中美之间保持一个恰当位置。
最近的南北关系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问题就是尹锡悦的对朝政策。他正式上台执政之后,南北关系肯定还会再生波澜。从他在竞选期间提出“先发制人打击论”、“构建杀伤链”等对朝政策的基调来看,应该是会回归到类似朴槿惠和李明博时期的对朝政策。
东亚局势复杂 短期难乐观
中评社:尹锡悦在竞选期间对朝政策表态强硬,同时韩美两国多次在韩朝边境举行联合军演,致使朝鲜局势一直不稳定。近日就朝鲜最近发射导弹,韩外长提名人朴振向美寻求重启对朝“延伸威慑”,此举招致了朝鲜的严厉抵制。您对此如何看待?您如何看待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前景?
李家成:根据建构主义,英国拥有100枚核武器,对美国也不会造成威胁,所以这其中并没有相关性,因此,今时今日的中朝关系依然稳定良好。
2016年朝鲜在完成第五次核试验之后,到目前从未再有进行过核试验。尽管最近核生产还在继续,出现丰溪里核试验场三号坑道修复的迹象,朝鲜有核方面的准备,但他们在核试验上还是相对谨慎,要根据韩国和美国的对朝政策而定。
现在受中美战略竞争、乌克兰冲突的影响,各方围绕半岛问题的分歧会越来越大,无核化的前景不容乐观。韩国方面也知道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根源,主要来自美朝关系。美国一直不愿意诚恳地采取一些鼓励朝鲜契合的措施,那也就导致朝核问题延宕至今无法破解。如果朝鲜方面强行进行核试验的话,那肯定会对东北亚的整个局势带来乱流。
中评社:朝鲜时间4月25日在平壤市中心的金日成广场举行了大型阅兵式,并展示了各种先进武器。您认为这其中释放了哪些信号?
李家成:阅兵式主要向朝鲜国内以及国际社会展示朝鲜近年来的军事发展和目前具备的军事力量。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金正恩当天的讲话,代表着朝鲜的核战略作出“从守转攻”的重要调整,这亦是俄乌战争对朝鲜产生影响的体现。
中评社:对于朝鲜半岛的僵局,您之前曾提到朝鲜半岛最大的外部因素是中美关系,那您是如何看待中美朝韩之间的关系?您认为有没有好的方式让各方坐下来谈判?另外,中国能做什么,来推动朝鲜回到谈判桌上来?
李家成: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就算中国想推动各方坐下来谈判,但现今美国的注意力聚焦在俄乌战争而不是朝鲜,其首要的对外政策还是放在了乌克兰。尽管5月20号拜登拟访问韩国,美国重新将目光聚焦到朝鲜半岛,但我认为这很可能只是短暂聚焦,不具备持续性。从以往的美朝谈判或者美朝互动的历史来看,基本上美国不愿意做出让步,长久以往的积累,就导致谈判重启的门槛非常高。
中国呼吁美国缓和对朝的制裁,显然美国不会同意。在特朗普时期,文在寅政府也呼吁减缓对朝制裁,他们还曾经试图绕过国际制裁开展韩朝之间的经济合作,但由于美国的反对,都无果而终。因此,即便是美国的盟友,想要在制裁之外做一些事情,皆会受到美国的阻挠,中美朝韩四方会谈之前也搞过,但现今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中评社:尹锡悦在竞选过程中曾极力主张改善韩日关系,您认为韩日关系的改善是否会给中国带来压力?中日韩三方应如何维持东亚局势稳定?
李家成:我不认为短期上会带来压力,韩日关系的矛盾积重难返,涉及到许多方面。想要从中有所改善或突破,两国双方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国内政治阻力。例如,近期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内阁的阁僚虽然没有去参拜靖国神社,但日本有多达百名议员去参拜,韩国候任外长朴振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其次,美日在朝鲜半岛的近海搞联合军演,韩国选择不参与,说明韩对日始终是有戒备之心的。
另外,我们亦能够看到,在历史问题上,韩国和日本都没有太大的妥协空间。就算韩日关系未来有改善,程度也有限,不会对东北亚局势造成颠覆性影响。当然,必须要指出的是,韩日关系改善是有利于中日韩三方的,比如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
面向未来三十年 中韩应化解矛盾深度融合
中评社:中韩两国本是近邻,文化亦颇有渊源。但我们看到,由于中韩两国国情、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中韩的人文社会领域的负面认知不断加重。对此,您认为该如何缓解这种恶化趋势?
李家成:今天中韩两国的民意对立,我认为是由特定事件引起,不可能每天都会发生这些特殊的负面事件。大部分时间里,两国相互之间的认知是良好的。其中最大的特定事件就是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中韩之间人员交流出现中断,双方长时间不交流,导致产生千奇百怪的误解。但现在中韩之间正通过在网络上的沟通,试图化解两国人民的误解。
中评社:习近平总书记同尹锡悦通话时指出,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也是分不开的合作伙伴。实事证明,中韩关系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了地区和平与发展。对此您怎么看?您如何评价中韩建交三十周年来的成就?
李家成:我非常赞同习主席对中韩关系的定位。中韩关系发展好肯定有利于双方,因为中韩不单属于邻国,在地理上非常接近,同时在文化、经济、民生等方面,呈现出多领域、多渠道深度融合的现象。
从九二年建交之后,中韩关系这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尤其是经贸领域的发展,中韩之间的经贸额不断的攀升,可谓一日千里,两国经贸的依存度还在不断深化。其次,人文交流也同样十分活跃,双方的留学生数量非常之多。如果未来能摆脱过去的一些阴影与误解,相信两国能携手并进,取得更大发展。实际上,中韩建交三十年来两国合作取得的成果已超乎了预期。未来中韩关系应该会建基于前三十年的发展成就,面向未来的三十年。中韩两国应把这三十年来已取得的成就持续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通过不断的交流,化解存在的问题。
本专访为中评社“中韩建交三十周年”系列深度专访之一,更多内容敬请期待。
中评社香港5月14日电(记者 梁帆)2022年,中韩迎来建交三十周年。三十年间,中韩关系飞速发展,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成就硕果累累,不但为双方带来实在的发展利益,更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显着贡献。今天,站在新的起点,立足新的世界局势,如何推动中韩关系迈上新台阶,成为双方密切关注的课题。韩国将迎来新总统,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世界经济、人文交流的复苏,俄乌战争为国际局势增多一层迷雾,中韩关系将何去何从?近期,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家成接受中评社记者的专访,就尹锡悦政府的对外政策、朝鲜半岛局势、半岛无核化、中韩关系的期待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总体上,李家成认为,两国建交三十年来,已呈现出多领域、多渠道深度融合的客观形式,且双方都从中获利。未来中韩关系难免出现波澜,但互利共赢的大局基本可以得到维持,只要能摆脱过去的一些阴影与误解,相信两国能携手并进,取得更大发展。
李家成,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在校主要讲授课程为当代中国外交、国际关系研究方法、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朝鲜半岛问题、美国亚太战略,他曾发表的多篇有关国际关系及东亚局势的论文,被收录于北大核心期刊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