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研讨:地缘冲突下中美关系如何前行
中评社香港3月30日电(记者 郭至君)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日前举办线上研讨会,在拜登上台满一周年之后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东南亚的专家们分析在目前变换的地缘格局之中中美关系的走向,卡内基中国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为本次会议的主持人。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公共政策系副教授Sheena Chestnut Greitens表示,她认为拜登上台以来的对华政策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状态,并未有其之前设想地那样更为平衡。她说,目前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受到了美国对印太政策的牵制和约束,而且中美在公众层面的紧张程度令她感到比较惊讶,比如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会谈和两国元首前不久的通电之后,两国的公众层面都有很多负面声音。现阶段看来,两国对彼此的政策都不会有什么太明显的再调整。
卡内基核项目高级研究员赵通表示,目前中国的主流声音认为美国正在加强与盟友的关系以长期遏制中国发展,中美在战略层面也越来越接近,它们都认同应该维持稳定的双边关系。赵通说,“去年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之后,中国对拜登政府联合盟友,挑动中国在台湾、新疆等议题上的核心利益的政策感到失望,不管怎么说,中国还将中美关系视为最重要的外交议程之一……中国非常欢迎华盛顿方面来探讨战略稳定的相关议题。”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William Choong表示,从新加坡的角度来看中美关系,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比起特朗普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表面上看更友善一些。从2017年开始,我们就看到中美两个大国在互相角力直到现在。他也提到,如果美国想发挥在亚太地区更大的影响力,需要特别是向东南亚地区国家传达友善的信号,因为众所周知,许多东南亚国家不倒向中美任何一边,且整个东南亚在亚太地区的权重在上升。
Sheena Chestnut Greitens则表示,从美国的角度看,尽管中国在面对乌克兰冲突的外交措辞上经常表达不希望战事升级,但国际社会并没有看到太多中国试图降低战事风险的具体行为。William Choong从东盟的角度提到,该地区国家也会一直持续关注中国的做法,因为俄乌冲突不仅影响到了一些观察人士对未来台海局势的猜想,也会对东海和南海局势产生影响。
谈到美国的印太战略,赵通表示,尽管战略没有明确谈到“中国”二字,但是中国专家们都明白这不过是辞藻上的修饰,美国已打算长期对中国进行战略竞争,中国方面很不高兴看到中美之间的这种意识形态之争,但中国也明白应该怎么去应对,特别是最近的乌克兰冲突让中国意识到需要更好发展自己,增强实力,拉近与南太平洋国家之间的关系来抗衡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
中评社香港3月30日电(记者 郭至君)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日前举办线上研讨会,在拜登上台满一周年之后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东南亚的专家们分析在目前变换的地缘格局之中中美关系的走向,卡内基中国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为本次会议的主持人。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公共政策系副教授Sheena Chestnut Greitens表示,她认为拜登上台以来的对华政策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状态,并未有其之前设想地那样更为平衡。她说,目前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受到了美国对印太政策的牵制和约束,而且中美在公众层面的紧张程度令她感到比较惊讶,比如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会谈和两国元首前不久的通电之后,两国的公众层面都有很多负面声音。现阶段看来,两国对彼此的政策都不会有什么太明显的再调整。
卡内基核项目高级研究员赵通表示,目前中国的主流声音认为美国正在加强与盟友的关系以长期遏制中国发展,中美在战略层面也越来越接近,它们都认同应该维持稳定的双边关系。赵通说,“去年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之后,中国对拜登政府联合盟友,挑动中国在台湾、新疆等议题上的核心利益的政策感到失望,不管怎么说,中国还将中美关系视为最重要的外交议程之一……中国非常欢迎华盛顿方面来探讨战略稳定的相关议题。”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William Choong表示,从新加坡的角度来看中美关系,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比起特朗普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表面上看更友善一些。从2017年开始,我们就看到中美两个大国在互相角力直到现在。他也提到,如果美国想发挥在亚太地区更大的影响力,需要特别是向东南亚地区国家传达友善的信号,因为众所周知,许多东南亚国家不倒向中美任何一边,且整个东南亚在亚太地区的权重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