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两岸茶人在京共话“茶之缘”
中评社北京4月20日电(实习记者 刘璐璐)4月18日,由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北京市茶业协会、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北京中道公益基金会,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高雄茶商协会等两岸多家茶行业机构联合主办,北京市朝阳区台办支持的第七届“茶之缘”两岸茶人交流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11号馆活动区举行。会议由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秘书长黄萍主持。来自海峡两岸的茶企代表、台胞台商、两岸婚姻家庭、文化学者及青年茶人10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民乐悠扬,两岸茶人共聚一堂
来自台湾的青年学生以古筝、二胡与琵琶演奏《茉莉花》、《上春山》等经典曲目开场,带来极致的视听盛宴,随后活动尾声台湾学生更以琵琶独奏融合《菊花台》、《青花瓷》、《望春风》等悦耳旋律,展现传统民乐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之美,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同根同源,茶香连两岸
北京市茶叶协会会长陈方俊致辞时表示,海峡两岸茶树同源,茶道同源,茶文化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他指出,品茶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趣味活动,不仅是联系两岸民族民生福祉和情感互动的纽带,更是对两岸融合发展发挥出重要的引领作用。
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孙蔚在致辞时表示,茶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情感交融的见证。她表示,以后会与台湾相关茶业社团组织密切合作,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为两岸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华茶人之间的交流互鉴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副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出版社原党委书记、社长李万瑛致辞时表示,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宝,两岸茶人因茶结缘,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两岸茶产业合作正迎来更广阔的前景,两岸可以通过深化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中国茶的国际竞争力。
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现任理事长黄美云通过线上方式致辞,她首先向活动献上诚挚的祝福,并表示期待与会嘉宾在茶艺切磋分享中厚植友谊,共为中华茶文化繁荣努力。
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云刚也通过线上方式致辞。他表示,本次汇集两岸茶界精英,不仅展现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更搭建起促进交流,深化合作的桥梁。
传承与创新:青年力量赋能茶文化
在“两岸茶香共融 文化传承发展”的主题对话环节,两岸青年茶人分享了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台湾有余堂茶庄总经理吴应成回顾了推广台湾茶从市场认知度低到如今台湾茶收获大批忠实消费者的经历。和静园品牌二代传承人、和静茶坊主理人李明恬分享了儿时回忆,并以自身经历为例讲述如何通过互联网传播茶文化:“我们与台湾百年茶企合作,引入东方美人、阿里山冻顶等名茶,并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年轻一代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高山茶品牌“薪传香”主理人林丽淑作为两岸婚姻代表,分享了“以茶为媒”的故事。资深媒体人、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前副主编赵光辉分享了多年工作中与台湾茶人建立深厚情谊的故事,并在现场特意展示了多年前台湾茶友赠送的品茗杯。
茶艺交融,匠心共鉴
活动现场,两岸精选特色产品,围绕茶叶品质、工艺创新及品牌故事展开分享。台湾陆延茗茶(云深不知处)总经理刘耀楚系统介绍了冻顶乌龙、大禹岭茶等台湾高山茶的特色与工艺,并强调:“两岸制茶技艺各有千秋,深化技术交流才能实现共赢。”台湾顶级工艺协会理事长、脱胎漆器技术保存者铁山漆坊负责人廖胜文则展示了以天然漆工艺制作的茶具,诠释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漆器环保耐用,承载着中华千年工艺智慧。”
以茶为桥,共绘未来
本届“茶之缘”活动为两岸茶人搭建了深度合作平台,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基因,两岸同胞应携手挖掘茶产业潜力,推动中国茶提升国际竞争力。相信未来,随着交流机制不断完善,两岸茶文化必将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让世界品味中华文明的悠长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