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重回文学现场 云游大家故居

热点搜索

重回文学现场 云游大家故居

茹佳介绍巴金故居。 直播截图(图片来源:香港文汇网)

  中评社香港7月6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回到文学现场,云游大家故居”,这个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起的直播活动在整个疫情期间带领数百万读者在线观览作家故居,既满足了疫情期间社会的文化需求,丰富了观众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带动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使万千读者重回文学现场,触摸历史记忆,更加深入地感受文学的魅力。■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刘蕊

  自五月起,“回到文学现场,云游大家故居”系列直播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场活动。人民文学出版社放眼文化生活,携广大读者跟随最专业的讲解团队一起深度游览了老舍纪念馆、沈从文故居、萧红纪念馆、巴金故居、鲁迅博物馆等文化名迹。据统计,直播活动累计观看人数已超过370万。网友赞叹道,这种形式和内容太好了,让没有机会没有时间去现场的读者可以直接去了解大师们更多的故事。

  走进最真实的老舍

  “看了云游故居系列,才了解老舍先生过着多么简单又自律的生活。”一位读者在直播间留言道。云游老舍故居的主讲人何婷,是北京老舍纪念馆资深馆员,2005年起在馆内工作至今。读者跟随着她,从老舍故居的一草一木中窥到了不少“冷知识”,恍若又重新认识了老舍一般。

  进入故居后,穿过影壁便能看见两棵高大的树,何婷指导着第一视角的直播镜头:“我们能不能转个圈,环绕着看一下。”1953年,老舍夫妇亲手种下了这两棵柿子树,每到10月,薄皮的小圆柿子缀满枝头,红彤彤的很好看。“因为有这两棵柿子树,老舍夫人给这个院子起名字叫『丹柿小院』。”讲到这儿,何婷笑着补充:“丹是红色的那个『丹』。我以前讲的时候有小孩问我,有两棵柿子树,为什么叫『单柿小院』不叫『双柿小院』?所以我每次都要加一句解释。”

  客厅的墙也是有故事的。何婷介绍道,老舍买下四合院的时候比较急,搬进来的时候未做过多装饰,只是刷了一下墙,补了一下缺漏。家人不太满意,觉得墙花得厉害,老舍却说,这就像一个天然的山水画一样。老舍喜欢国画,所以他把这面墙当作他收藏国画的展示墙,在他还在世的时候,他会在这个墙上放三四张不同的画作。

  对一个作家来说,书房就是他战斗的地方。在书房的书桌上,老舍完成了他在1950年之后的所有作品,包括《养花》、《猫》、《草原》等选进语文课本的散文,还有《茶馆》和《龙须沟》。何婷介绍道,老舍的生活非常规律简单:6点多起床,起床之后先打一套拳;饭后在书桌上写作,每天必写2,000到3,000字不间断;12点吃午饭,下午出门处理公务;6点吃晚饭,饭后聊聊天看看书,10点就睡了。

  “我带孩子一起跟着云游了老舍故居,希望能够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一个关于作家最真实最朴素的印象。”一位读者看完直播后留言道。

  云游中找到阅读坐标
 
  另一位读者则带领全班同学一起“云游”萧红故居。“《呼兰河传》有一部分入选语文教材,当得知要走进萧红故居的消息,第一时间将链接分享给同学,同学们在书中读来的场景、食物,终于在故居中找到了坐标,这样的阅读是高效的,深刻的。”

  在“云游萧红故居”现场,不仅有萧红故居纪念馆副馆长葛洪伟,更有萧红研究学者、黑龙江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萧红全集》主编章海宁全程为大家讲解直播。

  读过萧红《呼兰河传》的朋友们都会有很深的印象,后花园是萧红童年一直跟她祖父在一起玩耍的地方。在夏天的时候这个后花园里面是另一番景象,里面会种很多蔬菜,比如豆角、黄瓜,沿着这个墙边还会有向日葵、倭瓜。章海宁说,“今天我们云游萧红故居,天空是阴阴的,但平时后花园的天空确实很蓝,又很高。拍一拍土墙,土墙也会有回声,土墙也在说话。”

  萧红在后花园的天地里一切都是自由的,她说“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一样,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一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黄瓜愿意开花就开花,所有都是自由的。“萧红写后花园绝对不是写一个菜园这么简单,她是说人生在这个过程中怎么能够获得超越生命的自由。”

  章海宁随后带着镜头来到萧红故居的西院,穿过一个短短的葡萄藤架起的长廊,葡萄藤的叶子已经长出来了,旁边结出了小葡萄粒。“在萧红小的时候,故居院子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榆树,萧红经常在这个榆树下玩,她描写她家后院的时候说,刮风的时候,风一来了大榆树先啸,就是说刮风的时候大榆树好像也在唱歌一样,萧红的文字有很多特别神奇的地方。”

  听着如此美妙的讲述,萧红故居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在讲着故事般,“这真的是一场文化之旅,历史之旅。参观萧红故居是我多年的心愿,没想到疫情当前,我竟然通过云游故居的形式圆了我的梦,我感觉很幸福。恰逢今日小满,云游萧红故居,就是我的小确幸。”一位读者如此留言道。

  在讲解中,章海宁提及,萧红死的时候只有31岁,她去世后葬在了香港的浅水湾,后来迁到了广州的银河公墓,1992年萧红故乡的人民在西岗公园给萧红做了一个纪念碑和青丝墓。听到这里,有网友便留言道,“很喜欢浅水湾这个名字,第一次听这这个名字好像是在张爱玲的作品中,而今天听到,则有了一丝寒意。”

  读懂巴金大爱

  云游第四站来到了位于上海的巴金故居。巴金故居资深馆员、宣教部负责人茹佳介绍,巴金先生在这里所作的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随想录》,这个小院见证了一代文学大师后半生的生命历程以及中国文学的许多风风雨雨。

  巴金先生所居住的地方虽有车库,但它其实从来没有担任过这个功能,它一直是作为巴金先生家的一个藏书室和储物间使用的。在这里影壁上面有一段话,这是巴金先生的手迹,他曾经这样写过:“在我的心目中有一个愿望,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乾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可以说这个愿望,这种大爱一直伴随着巴金先生整个人生,巴金先生一直把这种最真挚、最善良,对人类的这种大爱表现在他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

  巴金先生家的客厅是主要的接待宾客的场所,这里也见证了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像巴老获得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意大利的但丁国际奖等等,这些奖项都是在这个房间里亲手交到他的手上。“一到这个环境,大家可能对旁边的书,还有这些沙发比较感兴趣,当然很多的大家,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名字,他们的主人都是在这里曾经围坐畅谈的,像他的好朋友曹禺、沈从文、唐弢、柯灵、王西彦、辛迪、张乐平等等这些著名作家和画家们以前经常一起围坐在这边沙发上聚会、畅谈。”茹佳介绍道。

  参观过程中,大家有种感觉,巴金先生家到处都是书,在哪个角落都有书。茹佳解释道,“以前在我们目所能及的这些空旷的场地上都堆满了摞得很高的书籍,中间留一条小道供大家通过。实际上他的藏书,把他捐赠给各个图书馆和大学的书籍全部加起来的话,可能会达到七八万册之多,我们在2011年整理故居的时候,整理出来的藏书将近四万册,你们现在所看到的也只是这些藏书当中比较少的一部分,三楼书库里面还有很多很多藏书。”

  从6月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带领读者“云游”郭沫若故居、茅盾故居、赵树理文学馆、孙犁纪念馆、鲁迅纪念馆、朱自清故居、艾青诗歌馆、姚雪垠文学馆、李劼人故居、冰心文学馆、海子故居、陈忠实故居等文化景点,在未来,“回到文学现场,云游大家故居”系列活动将放眼古今中外四大板块,穿越时间“云游”古典文学名家故居,穿越空间“云游”外国文学名家故居。“云游大家故居”系列直播活动总策划、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助理宋强表示,希望借助云游活动,架起文学和现代热爱直播的青年人之间的沟通桥梁。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0563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