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高扬谈历史的惯性与中美关系(下)

热点搜索

高扬谈历史的惯性与中美关系(下)

  中评社北京7月26日电/据盘古智库微信客户端报道,美国现在“政治正确”的一种就是对华强硬。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美国人越来越将中国视为同一级别的竞争者。两国社会的民意正在进行“软脱钩”,即对各自国家的正面的认识正在减弱。这必然也会带来两国未来加强合作的意愿减弱。对中国而言,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利用好现有的规则,有理有节的坚定做好对美斗争。

  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高扬,文章来源于“高见高论”微信公众号。

  03

  现在美国的战略界和政府、议会等机构中,充斥着对华强硬的少壮派,而原来对中国认知比较理性的知华派则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国内社会民意的发展变化,基本上都已经退出政治舞台和靠边站了。美国现在“政治正确”的一种就是对华强硬。这不仅是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的共识,更是美国社会精英层的主流认识。这样的共识导致的后果就是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作为主要的战略威胁,认为中国的崛起已经损害美国的利益。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美国人越来越将中国视为同一级别的竞争者。

  美国人自己表示,在美国以往的历史中,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如此巨大体量的竞争对手。在冷战时期前苏联最强大的时候,人口尽管比美国多15%,经济体量大约是美国的2/3,但是其经济体量是按照当年苏联官方定价的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计算出来的,实际上至少被高估了3-5倍。中国现在人口数量是美国的4.5倍,经济总量是美国的66%左右,但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GDP在十年前就已经超过美国。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就认定,仅从中国人口数量财富和内部制度来看,中国是美国在中长期的最大威胁。
 
  美国对于中国的恐惧还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于既定战略的实现能力。中国共产党在1982年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世纪末GDP翻一番和第二步实现小康都已经实现了,而第3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收入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来看实现应该没有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看已经基本实现。“从2020-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这个目标实现也没有问题。
 
  这对于中国的民众而言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中国共产党承诺的事情一般都会实现。但对于美国政客和社会精英层而言,这是一个可怕的噩梦,因为他们认为如果14亿中国人都能过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生活,这个世界将无法承受。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曾表示,如果中国人过上了美国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其实说白了就是美国人不愿放弃现在已有的利益和生活水准,美国认为要阻止这样的灾难,就必须对中国进行打压和遏制,避免因为中国的崛起而导致其主导的整个世界的崩溃。
 
  曾经被视为中美两国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合作,现在随着两国经济体量越来越接近,反而成为了两国发生冲突的重要性内容。这是一种类型的“后发国家陷阱”。这也能说明中美两国近年来协作不多而冲突越来越多的原因。早已习惯于在苏联解体后做世界霸主的美国开始对中国的自信感到不快,而有着遭受近一个世纪外国统治的屈辱记忆的中国也决心不再向外国人卑躬屈膝。实际上双方都在对方的刺激下陷入不断升级敌意的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双方都越来越成为对方的“合格反对者”。
 
  在以华人学者为关键角色的特朗普对华政策制定团队的引导下,美国将中国的外交视为原则性的现实主义,将中国提出的双赢、相互尊重等解读为毫无意义的陈词滥调。特朗普政府更是对中国多次重复且富含哲学意蕴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这句话,根本不予理会。特朗普政府还彻底撕破了对华政策的虚伪外衣,在今年5月发布的《美国对中国战略方针》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抛弃对中国的接触政策,要转而加强对中国的围堵和遏制。美国现在奉行的行动准则就是“太平洋足够大,但容不下中国。”
 
  美国现在挑明了就是要遏制和围堵中国,这倒让中国反而难办了,因为美国的明确表态缩小了中国对美国外交战略的弹性空间。以往中美之间的关系中,出于维护两国关系平稳发展的需要,美国往往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香港、南海等问题上保持谨言慎行。但现在美国已经撕下了脸,未来在南海、台湾、香港以及人权等问题上必然会对中国进行更加猛烈的发难。这也就必然会导致中美两国的对抗与摩擦会更加的激烈,甚至是在军事行动对峙中出现擦枪走火都有可能。

  04

  目前来看,中美两国关系的恶化对两国都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如果按照一般的国际关系的视角来看,国家为了利益是不会让两国关系失控。但特朗普政府现在对华强硬,祭出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两败俱伤做法。特朗普政府现在的做法更趋向于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即便付出较大的代价也要全力扼杀中国。从上个月两国外交高层在夏威夷的会晤来看,美国并没有改善当前两国关系现状的意愿,而是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做秀。双方在如此高级别的会晤中竟然没有达成任何有建设性的共识,只是互相向对方重复了对各自关心的问题上的立场。这可以清晰的表明了美国在未来对发展与中国关系上的消极态度。
 
  今年初,中美两国达成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尽管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延缓了两国进一步就第二阶段贸易协议协商的进程。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在未来第二阶段的贸易协议谈判中,美国必然会提出涉及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深层次的问题。美国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对中国的优势高科技产业进行打压。新冠病毒疫情进一步恶化了中美两国国内对各自的看法。最新的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认识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高。中国民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负面认识也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许多对美国民主制度还有好感的中国知识分子也纷纷“粉转黑”。这实际上反映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动向,那就是两国社会的民意正在进行“软脱钩”,即对各自国家的正面的认识正在减弱。这必然也会带来两国未来加强合作的意愿减弱。

  美国现在也正在推动美国企业包括其他外国企业迁离中国,以便能够推进与中国的经济脱钩。特朗普团队的核心成员、美国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更是提出,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的搬迁费用可以由美国政府全部支付。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中国是很多美国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地。根据美国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7月1日发布的《2000–2017年美国跨国企业在华活动趋势》报告,美国企业在华商业资产总额自2000年起增长15倍,并且经营活动逐渐远离制造端,向研发等高附加值的活动靠近。这表明了两国企业的合作已经逐渐从产业链的低端转向高端,从价值链的低端转向中高端。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巨大,更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高效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有最完善的工业门类制造体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企业是国际社会中最敏感的神经,尽管会受到国家间政治的影响,但更多的时候是利益的驱使!
 
  近年来中美两国围绕着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都在加强国际影响力的竞争。美国不断寻求盟友的支持,推动盟友与其一道对中国进行围堵和遏制。尽管由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导致盟友对没出现“信任赤字”,但在关键的时候盟友仍然会同美国站在一起。同时,美国还试图通过价值理念和一些小额援助,来拉拢分化与中国保持传统友好的亚非拉国家国家。中国则继续通过密切经贸合作、加强第三方合作等手段,深化与美国盟友和伙伴国家的关系。同时,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巩固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可以看到的是,价值观与政治制度一致并不意味着西方国家会形成集团来对抗中国。这在当今的国际政治中是很难实现的。现实情况是,每个国家都想从中国和美国的对抗中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不愿选边站队。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发展演化而来。国家关系的变化也都是在一定时期内量变到质变的体现。中美关系的发展从建交后的“蜜月期”到后来的“平稳期”,再到现在进入“对抗期”,这与国际形势的发展演变和两国实力逐渐的变化对比有着密切的关系。中美关系未来走向何方,这是一个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共同决定的进程。中国仍然是中美关系中的被动方,但同时也是中美关系中的最大变量。这就决定了中国如果按照美国制定的规则与美国进行游戏博弈,其后果必然是遭到失败,但中国如果完全抛开美国制定的规则,在实力对比仍有差距的情况下,面对的后果也是失败。

  对中国而言,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利用好现有的规则,有理有节的坚定做好对美斗争。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大国地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国给的,而是斗争出来的。但斗争不是要斗气打嘴仗,而是要以更加的开放打败美国的狭隘,以进一步的改革击溃美国的保守,以全面的发展赢得光明的未来!(全文完)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0938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