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安倍请辞 蔡东杰析美中日关系走向

热点搜索

安倍请辞 蔡东杰析美中日关系走向

蔡东杰。(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兴大学户外景致。(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9月1日电(记者 方敬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8月28日宣布因病请辞,终止日本历史上首相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纪录。分析安倍请辞后美中日关系走向,中兴大学法政学院院长蔡东杰向中评社表示,安倍请辞终止8年任期,预期接下来日本政局不稳定程度将升高,而依照自民党的调性,无论继任者是谁,短期内中日关系在政治层面会更加疏离,甚至可能强化追随美国的路线。

  蔡东杰指出,大陆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近期接连访问新加坡、韩国,研判目标就在推动RCEP,只要韩国能够同意,会对东北亚经贸生态造成影响,而新加坡则是让代表着在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协调,当韩国同意加入,且东南亚多数国家跟进新加坡签订,日本也会思考可能被孤立的问题,这是北京掌握东亚经贸话语权的布局,也将是影响东亚政治生态的巨大变数。

  不过,中长期来看,蔡东杰说,因为疫情重创日本经济,未来复苏经济必然成为继任者的挑战,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合作是重要的解套方法,而中国大陆近期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且今年是距离促成协定最接近的时机,假如成功促成RCEP,中国会成为东亚区域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届时中国的“经济引力”与美国的“政治压力”,对日本而言“孰轻孰重”,可能需要仔细衡量。

  蔡东杰,政治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博士,现任中兴大学法政学院院长、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日韩总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并担任中华当代两岸学术交流协会理事长等职。

  针对日相安倍请辞的政治效应,蔡东杰表示,安倍为战后乃至于日本宪政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这对日本的政治或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稳定性,这在政治理论来说,领导人的快速的更迭,对政治、经济、政策的持续性会带来很大的挑战,所以安倍的稳定执政,对日本的政局而言是利大于弊。

  安倍从2012年就任迄今长达8年,蔡东杰指出,对日本的发展来说,绝对是个稳定的来源,但也正因为如此,安倍的去职也意味着日本将来不稳定程度会相对升高,而不稳定因素的来源,主要会以执政党的内部问题居多,因为到目前为止,日本政坛的在野党挑战能力很有限,难以撼动执政的自民党,预测自民党会出现群雄并起的局面,产生党内竞争的茶壶风暴。

  蔡东杰认为,在后安倍时期,自民党派系之间的竞争会重新白热化,因为安倍长期稳定执政,有意角逐大位的自民党人士必然蠢蠢欲动,这也是之所以安倍选择请辞待命的方式下台,而非直接辞职改选。

  蔡东杰说,安倍下台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辞职,但如果选择直接辞职,立即要展开代理人选举,等于宣告直接进入政局混乱时期。而安倍选择请辞待命,则是让自民党展开预防竞争的状态,透过二至三周的时间,藉由党内总裁改选的过程,达到消化、吸收内部竞争压力,让安倍辞职对自民党的冲击程度降至最低。

  不过,这仅是安倍最后的缓冲手段,蔡东杰说,因为这个新任的党总裁任期只会到安倍原先任期的2021年9月止,这次新选出的自民党总裁将在国会上被指名为第99任首相,但任期大概只有一年左右,所以届时自民党总裁还是得再改选,过去派系斗争状况,势必重新浮上台面。

  蔡东杰指出,参考过去的历史,安倍之前执政时间最长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同样是自民党,其在2006年下台一直到2009年之间,自民党始终保持激烈的党内斗争状态,用以对照当前安倍下台的情况,是值得参考的情境指标,当然,也不见得会历史重演。

  麻烦的是,即便自民党群雄并起,也难以有人可像安倍一样,能够有效协调并取得派系妥协,蔡东杰说,至少现阶段台面上没有这样一号人物,所以后安倍时期,日本内部政局不稳定性会上升,自民党会重新掀起派系斗争,且目前找不到跟安倍一样具有协调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日本政局除了不稳之外,安倍过去的外交及施政路线能否持续也是问号。

  在对外部分,蔡东杰指出,目前所有的东亚国家,都要面对共同的结构问题,就是处理美中冲突上升的格局,过去安倍在处理美中对抗问题,奉行微妙的平衡路线,未来的日相若不愿维持安倍路线,日本在应对危机的过程当中,会趋于一种比较弱势的状态。

  蔡东杰认为,无论未来的日相继任者是谁,以自民党的调性,以及美日之间长期的协调,日本基本上还是会采取追随美国的态度。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对日本的经济压力也逐渐浮现出来,尤其日本今年的经济预测呈现大倒退状态,蔡东杰说,今年之后,如何在疫情重创下复苏经济,将成为继任日相最严峻的挑战。短期来看,东亚各国面对美中竞争可能被迫在政治上选边站,可是面对经济复苏,东亚各国也需要在经贸上团结合作,当政治与经济产生拉锯时,日本要怎么选,值得观察。

  尤其在经济面,蔡东杰表示,中国大陆近期积极推动RCEP,尤其在疫情冲击经济之下,各国具有经济合作的压力,让RCEP在今年底促成的可能性大增,一旦各国选择签署,就很可能颠覆过去的政治引力结构,中国将掌握东亚区域的经贸合作话语权。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1598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