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国评论》第273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热点搜索

《中国评论》第273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中国评论》第273期目录(中评社图片)

《中国评论》第273期目录(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73期《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9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两岸、台湾、南海、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关系等议题的独到分析。内容精彩,值得一读。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刊发了《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两个空间论”初探》一文。该文作者束沐(中评智库研究员、学术交流部主任)表示,“两个空间论”与习近平思想一脉相承,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治理观、统一观的体现,对发展两岸关系具有指导意义,是破解当前对台工作中一些迷惑与误区的理论解方。“两个空间论”的实践过程是两岸制度融合,实践成果是“两制台湾方案”,实践目标是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发了《评析》和《两岸应构建一套防止政治风险爆发的制度“防火墙”》两篇文章。

  《评析》一文作者王伟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台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表示,美国行政当局于 2020 年5月20日发布的《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是美国历史上首份综合性对华战略文献,标志着美国首个对华战略的诞生。本文从八个方面对该报告的内容进行评析,强调美方对中美意识形态差异和国际盟友作用的高度重视,以及美国对台政策的重大变化。这份报告表明,以防范与威慑为基本特征的美国对华竞争战略正式取代以交往与合作为基本特征的美国对华接触政策。

  《两岸应构建一套防止政治风险爆发的制度“防火墙”》一文指出,两岸“防火墙”制度是两岸因应台湾地区政党轮替常态化牵动两岸关系起伏的机制性路径,其核心功能在于调适两岸关系中的政治对抗力度与政治风险系数,为两岸最终实现和平统一提供有利的制度空间。如果给两岸“防火墙”制度下一个粗浅的定义,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岸着眼双方政治对抗升高,两岸关系游荡于“走火”边缘的紧迫情势,立足两岸处于“内战中止”状态的法理定位,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与法律要求,依托两岸和平协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等既有理论资源,所提出、构建的用以防控两岸“擦枪走火”跨海峡制度安排。然而,这一概括性的定义难以形成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也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实践需求。对两岸“防火墙”制度内涵的理解,还需要结合制度基础、制度内容、制度目的、制度底线等内容进行。两岸“防火墙”制度的构建必须纳入共同反对“台独”分裂图谋的要件,以之作为两岸达成“防火墙”制度的底线要求。唯有如此,两岸“防火墙”制度才能行稳致远,为两岸最终实现统一奠定有利的制度空间。

  本期“智库透视”栏目刊发了王昆义(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教授)的《王晓波与李登辉:两个不相连又相关的历史反思》一文。该文表示,严格说起来,李登辉跟王晓波一样,都是知识分子型的理想主义者,只是掌权的理想主义者,最终还是要蜕变成为一位如狮如狐的君王,这就让同样是理想主义者,最后还是会分道扬镳的缘故。王晓波找到的是“反殖民主义”,但李登辉找到的却是“后殖民主义”,也就是从日本统治台湾的历史经验,去找台湾的发展根源。

  本期“智库论丛”栏目刊发了《从“九二共识”存“废”之争论中国国民党民族立场迷失与危害性》一文。该文作者刘相平(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教授)表示,中国国民党关于“九二共识”的争论,是其内部中华民族认同出现分歧和偏差的结果,而搁置、弃用“九二共识”的声音高涨,直接冲击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是国民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丧失信心的表现,也是其中华民族主义立场迷失的表现。

  本期“智库思潮”栏目刊发了《特朗普的“笔尖” 台湾的命运》和《美国南海政策从“超然”到“干涉”的转变》两篇文章。

  《特朗普的“笔尖” 台湾的命运》一文作者黄光国(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指出,白宫前国安顾问波顿出版新书《事发之室:白宫回忆录》中,有几段文字涉及两岸关系,非常值得我们注意,波顿指出:特朗普最爱在白宫办公室随兴比喻,先指向一枝笔的笔尖说:“这是台湾”,然后再指向那张历史悠久、名为“坚毅”的大型办公桌说:“这是中国”。台湾在特朗普心中的意义是“油水”,哪一天如果特朗普发现他的“笔尖”再也挤不出台湾的“油水”,那这支笔就可以丢了!

  《美国南海政策从“超然”到“干涉”的转变》一文作者李理(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表示,2009 年以前,南海争端并非美国与中国及美国与东盟发展关系的主要议题,但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及在亚洲区域影响力的增大,美国一改冷战时期南海的“超然政策”,由“不选边站”和维护“南海航行自由”,转变为积极公开地介入和干涉政策,以“巧实力”外交为手段 , 在巩固传统盟友的基础上 , 积极拉拢新伙伴 , 力图构筑以美国为主的地区双边和多边机制,离间南海周边国家,控制南海航道 , 加强对中国海域的封锁和遏制,应对中国在亚洲日益形成的影响力 , 防范和制约中国的崛起 , 从而掌握亚太主导权。

  本期“智库聚焦”栏目刊发了《数位保护主义与数位民族主义——从 Tik Tok 在美国面临的困境谈起》和《三维视角对 ECFA 的审视》两篇文章。

  在《数位保护主义与数位民族主义——从 Tik Tok 在美国面临的困境谈起》一文中,作者蔡裕明(实践大学高雄校区博雅学部副教授)表示,现今数位民族主义已从硬体的领域扩展到网络服务、应用程式、云端与数据等领域,也表示数位民族主义已从防御性的态势,演变成为与国际政治与地缘战略联系在一起,同时数位民族主义者也想像着与国家主权结合,使得外国行为者可以被视为危害国家安全。美国限制抖音的立场已显示,更为广泛的技术与企业竞争已被认为从属于国家安全议题。当国家间之冲突已从“冷和”走向“冷战”过程当中,技术发展已被当作主要战场,而民生与数位经济以及使用者成为人质。

  《三维视角对 ECFA 的审视》一文作者周小柯(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经济学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指出,不管是主动终止 ECFA,还是 ECFA 在第三方提出异议情形下被动终止,都意味着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进程的中断,也意味着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风向的转变,将对台湾经济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然也会对大陆部分产业和部分同胞的利益产生影响,但受害最大的还是台湾同胞,两岸同胞想必都不希望这种情形发生。与其让 ECFA 面临被动终止风险,不妨主动暂停 ECFA 早期收获的执行,使 ECFA 早期收获处于“休眠状态”,以此既避免WTO其他成员对两岸之间的特惠待遇提出异议,也保留 ECFA 后续协商及发展升级的弹性空间。待条件成熟,两岸不仅可以启动早期收获,还可以在 ECFA 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期“智库观察”栏目刊发了《制定之政治意涵及其影响》和《中美南海角力与美国的意图》两篇文章。

  在《制定之政治意涵及其影响》一文中,作者柳金财(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表示,“一国两制”不能冲击“一国”底线,涉及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问题,并无挑衅空间。国家安全底线愈牢,“一国两制”空间愈大。《港区国安法》制定在“一国两制”和《香港基本法》框架下,尽可能平衡国家安全维护及人权保障间的关系。国安法条文设置既遵循中国《刑法》的规范与标准,又有类似《基本法》条文的内容,这意味着中国的“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强化中央政府对特区政府的“全面性管治”,实现中国国家安全法在香港地区的融入引介、适用及全覆盖。

  《中美南海角力与美国的意图》一文作者萧衡锺(国立台东专科学校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博士、中国文化大学博士)表示,未来中美在南海问题上还是会继续有摩擦和冲突,但也不会导致大规模的直接军事对抗或者战争。美国把中国大陆的崛起作为对其在亚太地区地位和影响力的威胁,而把南海问题作为其“再平衡”与“重返”战略的一个焦点,为此,中美两国在南海争端上会存在着长期竞争性共存的局面,或者说,中美南海争端对美国来说,也是其全球战略中的一盘棋局。

  本期“智库分析”栏目刊发了《跨境金融合作机制对区域贸易合作机制的助推——从粤港澳大湾区到东南亚命运共同体》和《蔡英文的政治“精算”与抉择》两篇文章。

  《跨境金融合作机制对区域贸易合作机制的助推——从粤港澳大湾区到东南亚命运共同体》一文作者张屹(法学博士,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表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区域货币合作的要求日益强烈,以此来降低结算风险,促进本地区经济稳定和增长,推动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随着中国参与世界经济贸易合作的日益紧密以及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阶段性进展,跨境金融体系的构建开始加速。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参与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着力点,打造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辐射东盟“10+3”平台机制,则展现出了一种成功范式,领航东南亚命运共同体。

  在《蔡英文的政治“精算”与抉择》一文中,作者周天柱(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指出,要说蔡英文是台湾岛内首屈一指的“政治精算师”一点也不为过,其“高人一筹”在于“精算”的轨迹如鸭子划水,常不留痕迹。其朝思暮想的最重大核心问题是,台湾靠什么与强大的大陆长期对垒?这次拼死一搏的“连任大战”前后,左右深思的结论似乎很简单:既然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既然美国的诸多理念与价值与中国大陆冲撞对抗,那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甘心做特朗普的马前卒,是“反中”、“拒中”的“捷径”,“仇中”、“抗中”的首选。

  本期“智库思考”栏目刊发了《台湾问题与国家历史正义性》一文。该文作者凡杰名(全国对台干部培训中心研究人员)指出,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两岸之间不仅差异巨大且越走越远。本文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的、在海峡两岸都能接受并认可的共同观察角度,这就是国家历史正义性。本文呼吁:应正视国家历史正义性,并从这一角度谋求两岸对台湾问题的共识。

  本期“智库研究”栏目刊发了《台湾地区教科书与课纲中 “二二八”事件之考察》一文。该文表示,课纲和教科书是执政当局向青少年宣扬家国理念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阵地。民进党再次执政,大力推行新课纲和教科书改革,进行新一轮的政治、文化清扫,引发两岸哗然。“二二八”事件一直被民进党高调炒作为打击国民党、推进本土化、争取民众选票的抓手,其历史究竟如何?该文就台湾教科书中对“二二八”事件之表述变迁进行梳理,以期解读台湾课纲和教科书政策变迁背后推手的政治逻辑及其影响。

  本期“思想者论坛”栏目刊登了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和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学研究中心暨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协办的“思想者论坛:展望后疫情时代中日关系”全文。是次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会秘书郭至君主持,邀请了八位两岸三地的重量级专家学者,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把脉。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20年9月号,总第273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是目前两岸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的中国评论月刊,已从一般的时政评论杂志,转型成为研判两岸及东亚安全情势、提出政策意见、构建解决两岸问题理论框架、提出思考方向的智库杂志,深受两岸及海外智库专家学者的肯定与好评。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15985.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