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社评:雪上加霜的黎巴嫩将向何处去?

热点搜索

社评:雪上加霜的黎巴嫩将向何处去?

  中评社香港9月26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9月22日,黎巴嫩艾恩卡纳地区又发生爆炸事故,爆炸威力巨大,浓烟冲天。据路透社披露,爆炸发生在真主党的一座军火库,爆炸系由技术故障引发。一个多月前,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刚发生了一次极为严重的爆炸,引发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如此接二连三地发生重大爆炸事故,不仅对黎巴嫩国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人们根本没有安全感,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该国在长期战乱后所陷入的治理严重缺失的动乱局面。

  8月4日贝鲁特发生了特大爆炸事故,该爆炸案造成超过180人死亡、6000余人受伤,而搜寻下落不明者持续了一个月以上。30万贝鲁特市民因此而无家可归,而黎巴嫩全国人口还不到700万!据世界银行估计,这次爆炸造成的损失约为46亿美元,而去年该国的GDP才533亿美元,也就是一声爆炸黎巴嫩一个多月的GDP就灰飞烟灭了,由此可见该爆炸案给这个国家带来的损失是何等惨重。贝鲁特市长阿布德称此次爆炸为“黎巴嫩的广岛核爆炸”,是一场“国家灾难”。

  引发爆炸的是存放在贝鲁特港口的2750吨硝酸铵。这批硝酸铵在贝鲁特港口存放了6年之久,其间港口官员多次发出警告但却被忽视了。爆炸引发了黎巴嫩国内新一轮反政府抗议并导致政府下台。8月6日,马克龙到访黎巴嫩,成为大爆炸后首位到访黎巴嫩的外国领导人。

  此后的20天内,黎巴嫩各派系之间因总理人选陷入僵局。一直到8月31日,黎巴嫩驻德国大使穆斯塔法·阿迪卜获得了议会多党派的支持,最终被任命为新总理,负责组建新一届政府。

  几个小时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再度抵达贝鲁特,在大爆炸后第二次访问黎巴嫩。马克龙在抵达贝鲁特机场时表示,黎巴嫩应尽快组建新政府,以带领国家走出当前危机。爆炸案发生一周后,黎巴嫩政府宣布总辞职,以对这一事件负责,但该国也由此进入了政治空白期。

  现年48岁的阿迪卜有法学和政治学博士学位,曾在法国和黎巴嫩大学任教。阿迪卜此前曾担任前总理米卡提的顾问,2013年开始担任驻德国大使。

  阿迪卜此前并未进入公众视野,但来自伊斯兰教逊尼派的他获得了多位前总理的支持,包括领导着黎巴嫩主要逊尼派党派“未来阵线”的前总理哈里里的支持。根据黎巴嫩的教派权力共享体系,总理职位必须由逊尼派穆斯林担任,总统由基督教马龙派担任,国会议长则由什叶派穆斯林担任。而黎巴嫩全国共有18个教派之多。

  据CNN报道,阿迪卜在总统府接受任命时表示,“没时间讨论、给出承诺或是表达希望了。必须开始行动”。他指出,必须尽快组建新政府并立即开始实施改革,“第一步就是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协议”。

  名不见经传的阿迪卜成为各派系联合推选的新总理,机遇和挑战并存。阿迪卜面临的优势是,他是在大爆炸后的危机之中接任总理的,这个时候的黎巴嫩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发展条件:一方面国际社会积极给予援助,另一方面国内改革呼声非常大。因此他实施改革、推动发展的条件比较有利。

  但阿迪卜要带领黎巴嫩走出当前的困境,仍然非常困难。在此次大爆炸之后,各方指出了黎巴嫩危机的两个沉屙,一个是持续数十年的教派分权,一个是外部势力交错。这两个因素导致黎巴嫩权力分散、腐败深重、政府执政效率低下,某种程度上也加重了该国的社会经济危机。因此,此次危机之下民众希望彻底改革政治。但目前来看,阿迪卜和刚辞职的前总理迪亚卜非常相似——两人都是在危机之中上台,都是技术官僚,迪亚卜上台8个月未能解决黎巴嫩危机,阿迪卜要实现也将非常困难。

  事实上,马克龙的干预在新总理任命中非常关键。此前马克龙和黎巴嫩领导人们多次电话沟通,要求他们尽快就新总理人选达成一致。

  爆炸案发生两天后的,马克龙就来到了贝鲁特。除了视察爆炸现场外,他还与黎巴嫩领导人们举行了系列会晤。当时,马克龙就一再呼吁黎巴嫩进行“政治改革”,称黎巴嫩处于多重危机之中,只有改革才能拯救这个国家。如果不能推进政治改革,黎巴嫩将无法接受国际援助。

  黎巴嫩的危机由来已久。在大爆炸之前,黎巴嫩就处于深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中,货币贬值(黎巴嫩镑目前比去年10月贬值幅度达80%)、通货膨胀、失业率居高不下,今年3月首次陷入无法偿还债务的困境,黎巴嫩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关于提供援助的谈判也没有任何进展。

  新冠疫情的肆虐则使黎巴嫩雪上加霜,面临着内战之后的最大危机。8月上旬黎巴嫩全国的新冠感染人数还仅为5000人,截至9月4日已猛增至1.4万人。由于大爆炸,很多医院被炸毁,根本无法接受和诊治病人。

  在曾经烽火连天的黎巴嫩,居民食用的粮食供应主要依赖进口。据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估计,该国一半居民在年底前将无法获得食品,生活将难以为继。

  在贝鲁特大爆炸后,国际社会纷纷予以援助,马克龙也呼吁国际社会帮助黎巴嫩,称若无国际社会帮助该国或将再次陷入内战之中。据悉由联合国主持的一个支援黎巴嫩重建的会议有望于10月在巴黎举行。

  此次再访黎巴嫩,马克龙将推动黎巴嫩政府实施改革,打击腐败和财政浪费等问题。这一点也是国际社会提供财政支援的前提条件。

  8月31日,马克龙还在社交媒体推特上用阿拉伯文发文,称他如约再次到访黎巴嫩,将和黎方一起“为了黎巴嫩的重建和稳定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贝鲁特港口大爆炸后,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表示将对黎巴嫩提供帮助,但法国是对黎巴嫩爆炸后的重建和稳定最为关注的国家。

  事实上,黎巴嫩和法国长期以来都拥有密切的盟友关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黎巴嫩被联军占领,由法国军队接管。1920年9月1日,法国将叙利亚和黎巴嫩合并成为大黎巴嫩国。一直到1943年,黎巴嫩摆脱法国委任统治宣布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

  在法国统治期间,黎巴嫩成为贸易中心,首都贝鲁特被称为“中东小巴黎”,人民生活水准得到明显改善。但1975年黎巴嫩爆发了一场持续15年的内战,战争严重损害了黎巴嫩经济。内战结束后,法国持续对黎巴嫩提供帮助,包括增加直接投资等。目前,共有近15万黎巴嫩人生活在法国,许多人拥有黎巴嫩和法国双重国籍,双方有着难以割舍的关联。

  据英国《快报》报道,在大爆炸之后,有数万人联名请愿,呼吁法国在未来再次接管黎巴嫩。在战争创伤尚未治愈的情况下又发生如此规模的爆炸案,黎巴嫩今后的走势无疑令人关注。

  从黎巴嫩的角度而言,作为一个中东小国,它需要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以发展自己。尤其是在国内经济局势非常糟糕的背景下,黎巴嫩很难仅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因此只能寻求外部大国帮助来寻求发展的生机。

  黎巴嫩国内的政治、社会、经济危机非常深重,黎巴嫩人将法国视为“救世主”,但法国可能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黎巴嫩的危机直接关乎着该国整个政治架构以及建国以来一直实施的教派分权,这不是法国能够改变的。此外,法国和欧盟本身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在中东问题上心力不足。

  黎巴嫩能否顺利重建?这恐怕是无法一厢情愿的。黎巴嫩国内各教派和国际社会必须有效形成合力,而黎巴嫩政府也必须实施有效治理,彻底结束一盘散沙局面,否则其重建的前景是无法乐观的。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19701.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