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走进侨批文物馆 从小小信件中找寻历史

热点搜索

走进侨批文物馆 从小小信件中找寻历史

侨批文物馆(中评社 海涵摄)

侨批文物馆内展品(中评社 海涵摄)

侨批文物馆(中评社 海涵摄)

侨批文物馆内展品(中评社 海涵摄)

侨批文物馆内展品(中评社 海涵摄)

侨批文物馆内展品(中评社 海涵摄)

侨批文物馆(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珠海12月9日电(记者 海涵)在汕头,有一个专门收藏“信件”的博物馆——汕头侨批文物馆。8日上午,参加第二届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联合报道活动的记者一行走进侨批文物馆,从小小信件中找寻历史。

  潮汕话把“信”称为“批”。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特殊凭证。近代潮汕籍侨胞为生活所逼或为逃避战乱,远渡重洋,到东南亚及其他国家谋生。由于当时东南亚等国金融邮讯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由专门往来国内外的“水客”和侨批馆递送,于是就有了大量的侨批文物。

  汕头侨批文物馆于2004年4月24日在汕头市落成揭幕。该馆由香港知名人士庄世平先生、饶宗颐教授倡导,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持建立,是中国首家侨批文物馆。

  据悉,汕头侨批文物馆已征集到侨批原件近3万封,此外还收藏有送批用的市篮、批袋、水布、纸雨伞等文物以及有关侨批研究的文件、书刊。其中,一封151年前旅居泰国的父亲给在家乡的儿子寄了10块洋元的侨批,成了迄今全国收藏年代最古远的华侨历史文物之一。

  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在文物馆收集的侨批中,有父亲为刚出生却不曾谋面的孩子取名的、有儿子问候年迈双亲的、有以“难”为题的七言绝句……一封封侨批,浸透着海外侨胞对故里的一片深情。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31151.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