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黄介正:明年上半年是中美关系变化观察期

热点搜索

黄介正:明年上半年是中美关系变化观察期

黄介正。(中评社 黄筱筠摄)

  中评社台北12月19日电(记者 黄筱筠)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副教授黄介正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拜登上台的前100天,会完整、重新检讨过去的政策,这个阶段他称为政策检讨阶段,接着是议题设定期,把中美未来四年的框架画出来后,才会思考下一步的事情。他强调,拜登上来会先处理的是中国议题,处理完以后才会去他处理内政,再处理外交、国际等关系。

  黄介正也分析,中美双方会在明年上半年做接触、沟通的工作,明年的上半年会是中美关系变化的观察期。
 
  美国选举人团12月14日按照各州选举结果投下选举人票共538位,最终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以306比232赢了特朗普,成为下届总统。

  黄介正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台驻美代表处谘议、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美国马里兰大学政府与政治系副教授、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陆委会副主委。现为中华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

  拜登政策幕僚、美国前亚太助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提及,希望看到台湾和北京降低紧张情势,甚至是恢复对话。针对坎贝尔的说法,怎么解读拜登上台后的两岸走向? 

  黄介正认为,美国一贯的立场就是希望两岸能够对话、降低紧张,所以并没有什么特别新奇之处。就他个人来讲,从以前担任外交工作这么多年,基本上这是美国传统制式的一种讲法,就是海峡两岸的问题,要由海峡两岸自行来解决,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鼓励对话,避免对抗。

  他表示,拜登外交政策幕僚团队、顾问,看到两岸目前军事活动增加,尤其中国大陆在台海周边的所谓远海长航训练,或者在台湾防空识别区(ADIZ)的西南侧进行常态化演习,逼使台湾对应措施也增加,两岸军事活动比过去增加许多。美方看到这样子,就会自然希望两岸降温,否则很可能会导致未来不可预期的意外发生,在这个时间点,美方自然会鼓励双方能够对话。

  黄介正对中评社表示,美国一直认定以谈判代替对抗是一个方法,对于危机管控是有帮助。如果双方完全没有官方管道,也没有查证机制,那么万一将来碰到了事情,可能状况就是,第一手上可能没电话;第二个是有电话没打;第三个是打了电话,没有办法解决争端;第四个是拨了电话,没有人愿意接;第五个是接了电话也没用,而上述这些最起码还有一个管道,如果通通都没有的话,那么就会迈向更可能的冲突。

  他指出,美国在雷根任内提出6项保证的时候,就已经说过美国不会要求台湾跟中国大陆进行谈判,美国真正在意的是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不要发生不预期的事端,或者是进入了危险的冲突的状况,这个是合乎美国利益的。

  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有重新发展的机会吗?他指出,拜登政策幕僚群基本上会有几个认知,比如说中国大陆快速崛起,是存有戒心,对于双方不公平的贸易、智慧财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经济体制政府补助等,这些双方有很大分歧。但另一方面,拜登的外交政策幕僚群也不认为美中是全面对抗,双方可能有些议题是必须要合作,主要展现在国际组织或者是多国机制上,需要全世界大国共同努力并展开合作,这个过程一定会导致中美重新再接触。

  黄介正认为,与其说海峡两岸的争端,或者说台海周边军事活动增加,其实真正来说应该是中美在台海、南海的军事活动增加,台湾只是一个配角而已。在这样子的情况之下,中美双方还是要再确认彼此的意图。

  他表示,拜登政府应该会更完整、重新检讨这一部分,从拜登确认当选,到就职后3个月或100天,这个阶段叫做“政策检讨阶段”,政策检讨期的过程当中,美中双方就有可能必须要做一些必要的接触。等到政策检讨完以后,下一个阶段他称为“议程设定期”,也就是说北京已经表达愿意跟美方谈,北京一定有自己想谈的部分,双方要透过接触去摸索,中美各个阶层从工作阶层、资深阶层、资深官员,再到部长级,最后看是否需要领袖峰会来解决,最后一里路或者是最后的障碍,必须要透过政治决心,并且付出政治承担的决定。

  他不认为,明年7月1日中共建党100年以前,中美关系会有一个石破天惊的变化,但中美双方会在明年上半年做接触、沟通的工作,明年的上半年会是中美关系变化的观察期。

  至于特朗普下台前,会不会再对台湾采取强烈动作,影响拜登上台后的政策?黄介正认为,政策延续性是一直存在的,但是特朗普现在做的事情,看不太出来会延续很久,包括限制中国大陆某些特定人士在美资产,或者入境的限制,都会有其他解决方案。拜登上台比较棘手反而是以色列的问题、伊朗协议等后面要怎么进行?会不会有不同的看法。

  黄介正也说,台湾在美国不只是行政部门,在国会也有很多友人,台湾在美国的国会工作几十年来有目共睹,这方面不太容易有太多变化。虽然特朗普对于批准对台军售,态度是比较积极。但自从与美国断交以后,台湾跟美国军事上合作逐渐深化,应该可以正面看待这一部分发展,相信美国民主党政府应该会延续。

  但他指出,特朗普广泛对台军售持正面态度的做法,已经使得台湾财政有很大负担,这不一定是美国想不想打台湾牌,或者要不要对台军售,“而是在于台湾自己的财政能力,有没有办法负担”,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点。
 
  他表示,接着再来看海峡两岸之间到底会不会发生非和平,或者是军事上的冲突。如果会的话,特朗普政府任内同意的军售项目,很可能都还没有到台湾,或者是到了台湾还没有正式演练好。
 
  特朗普卖给台湾这么多武器,让两岸非和平时间到来可能缩短?黄介正说,不敢讲时间缩短,但是特朗普答应卖给台湾的东西,台湾拿到武器后,都还需要花4至8年慢慢消化。台湾能够完全接收、处理美国对台军售,还需要一段时间。
 
  不过,他也说,随着拜登上台,对中国压力是比较小一些,没有那么大的急迫性,美国外交政策的可预测性增加,传统的外交手段策略会相对比较明显,比较不会像特朗普不可预测性极高。

  拜登上台对中国态度转变,会不会让蔡英文在两岸关系重新论述?

  黄介正表示,蔡英文2016上任后,两岸调整的机会一直是存在,只是蔡必须考量民进党内的想法,以及整个社会可以接纳的程度,并非蔡英文在2020年拿了817万票,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加上明年是中共建党100年,接着台湾陆续展开2022年地方县市首长选举布局,调整的空间不大。

  他也说,对美国人来讲,美中关系是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去看台美关系,也就是说台美关系从属于中美结构或中美关系,所以在中美关系还没有厘清以前,美国不可能片面的、单独的,在对台政策上面做出跟令人惊讶政策。

  他提及,1990年代两岸、两会断线的时候,确实是两岸都在争取美国的支持,所以战场是在华盛顿。可是现在来说,美国自己“公亲变事主”,美国自己也在中美对抗的架构里,美方就无法置身事外去处理两岸关系。

  拜登上来是否会形成中美共同处理台湾问题?黄介正认为,中国一定认为台湾问题是内部问题,何必跟美国商量,所以还是等中美自己架构出来后,才会有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变,因为中国跟美国双方认知不同,也难以形成这样的模式。

  他提及,90年代基本上中国对美国、台湾对美国,双方都在加强关系,所以美国是在一个圆规的顶点位置,才会说90年代战场是在华府,美国处于关键地位。但现在美国跟中国双方成为战略竞争对手,双方要怎么重建互信?双方又怎么愿意共管台湾?上一次共管这种概念出来的时候,是因为陈水扁既得罪北京,也得罪华府,那时没有所谓共管的问题,就是扁得罪双方,那时候美国也希望台海能够维持一定的稳定度。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3278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