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戴北方:可从五个方面深化深港科技创新合作

热点搜索

戴北方:可从五个方面深化深港科技创新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前主席戴北方(直播截图)

  中评社香港2月21日电(记者 沈而忱)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前主席戴北方日前出席“开辟港深合作新天地 - 创新科技”研讨会时,以《深化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题发表演讲。戴北方从机制合作、规则合作、平台合作、项目合作以及合作氛围五个方面,提出了深化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具体建议。

  戴北方在介绍了深圳方面在深港创新合作上所做的工作后,总结了一些存在的问题。第一,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规则不兼容,标准不衔接,存在“大门开了,小门未开”的现象。科创资金双向的跨境流动、科研实验用品的跨境运送、科研人才流动等仍然有很多制约。

  第二,两地缺乏高效有力合作机制,同时宣传力度不足,沟通不到位,导致信息不对称,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等现象也时常发生。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向纵深发展。

  对此,戴北方表示,深港两地的政府有必要再认真总结梳理,在过去科技创新合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现存的问题和障碍共同研究,提出一些深化合作的具体举措。涉及中央事权的,建议两地政府能够积极向中央反映,共同争取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还可以通过纳入深圳综合授权改革清单,或者运用立法的变通权来实现障碍的突破。

  对于深化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具体层面,戴北方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深入的见解。第一,加快合作机制的完善,加强两地政府之间的工作联动。合作机制是合作的一个利益要素,从前期合作的实践中看,合作机制做好了,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建议在中央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框架下,设立相关的机构、专门的通道或者特定的平台,加强深港两地政府的统筹协调,尤其是在政策的设计、相关的规划、项目的导入、运营的管理等方面,能够形成实质性的协同和联动,改变过去各行其是的局面。针对目前深港园区规划建设不同步的情况,探索“一区两园”的可行性,或者在深圳这方能够率先开展合作,落实科技创新服务市场的开放、通关的便利化、人才制度的创新等等。这些工作可以在深圳这边的园区够率先开展起来,以此获得合作区建设的早期经验。

  第二,加快合作规则的对接,促进发展要素的流动。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如何利用“一国”之便和“两制”之利,需要两地深入思考。“两制”之利的关键在于规则的对接。利用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的契机,支持河套合作区在“五流”,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以及“四制”,即法制、税制、科研体制、园区管理体制方面推进自主创新。深圳在这几方面已经提出来了,但是深圳一边是很难做的,必须要双方一起来做。所以在“五流四制”的制度创新方面,希望能够实现深港的深度对接。

  戴北方建议,在河套合作区、光明科学城、前海合作区等特定的平台,探索科创领域率先向港澳单边开放,推动深港科技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对用于科研的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的扶持资金、企业的风投资金实行特殊的资金管理的模式,解决资金“过河难”的问题。另外,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开放网络信息,研究和推动深港直达国际数据专用通道的建设,实现科研数据数据的跨境流通。同时,借鉴大疆科技、商汤科技,形成港澳教授参与内地产业化的模式,鼓励企业在在港孵化、在深成长。

  第三,加快合作平台的建设,拓展深圳深港融合的发展空间。纵观国内外的机构合作,平台支撑必不可少。目前深港合作有两个国家级的重大战略平台,河套和前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个主打科技创新主题的特色品牌,要把这个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起来。同时,要以这两个平台为基础,建设更多的合作平台载体,加快构建协同创新的平台体系。比如尽快研究梳理推出一批支持河套创新合作区的联合政策包,共同吸引更多的人才、项目落户合作区;比如继续推动港科大、港城大、港中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相关项目在前海落地,把前海打造成为大湾区创新合作高地和创新产业策源地;比如高标准地建设一批深港青年创新创业的基地;比如鼓励深圳的企业开放职位予香港的教授和科研人员,搭建科创人才和深圳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

  第四,加快合作项目的协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强化深港两地的创新资源协同,以重点项目的突破来实现全局的提升质效。深港两地可以联合共建国家实验室,依托深圳光明科学城和香港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积极承担国家的重大科研任务,深度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计划,重点在深港都具有优势的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命、科学、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合作,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共同突破一批“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同时,鼓励香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在深圳建立分中心,以“双中心”的模式来对接两地科研基础设施,强化深圳的资源和协同。另外,要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作用以及接轨国际的优势,合作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遴选具有潜力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主动的融入全球的创新网络。

  最后,加快合作氛围的营造,来厚植深港交流的基础。深化深港科技创新既是经济行为,也是文化的融通。科技创新合作应该充分考虑文化的因素,来借助文化的形式来营造良好的氛围,筑牢民心支持的基础。比如可以建立健全深港高校和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民众等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开展系列的文化主题活动。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宣传解读国家和两地政府的相关政策,宣传创新的氛围,宣传在科技创新合作中成功的案例。

  戴北方表示,人民政协具有联系广泛、渠道独特、人才荟萃的优势。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建议更好地发挥港澳委员双重积极作用,在深港两地人员,特别是深港青少年的教育、文化、体育等交融方面多做工作,共同营造创业人才互动交流,创新产业跨境协同的生动局面。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4285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