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观察:热议碳中和 博鳌聚焦气候合作

热点搜索

中评观察:热议碳中和 博鳌聚焦气候合作

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分论坛研讨中,嘉宾热议气候问题(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记者 海涵)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日前已圆满结束,本届年会内容丰富,共设置数十场分论坛,涵盖多种主题。中评社记者观察到,在诸多分论坛研讨中,应对气候变化议题被各国参会嘉宾重点提及。

  笔者注意到,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已重返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并寻求制定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东北亚,中国宣布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日本和韩国也宣布争取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届时,占全球经济总量70%、全球碳排放量65%以上的国家都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社会经济结构的创新性变革,也需要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国际社会如何携手共同迈向碳中和?博鳌今次年会上,各国嘉宾纷纷贡献智慧。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表示,共同应对气侯变化、为实现碳中和铺平道路刻不容缓。众所周知,造成新冠疫情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其实是气侯变化导致的环境退化。气侯危机和大流行疫情,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新冠疫情是自然向人类发出了警告。我们必须仔细倾听大自然母亲的警告,而不能与自然谈判。如果我们不能注意自然的呼唤,那么也就不可能防止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和传染病的爆发。气候行动和碳中和的倡议已经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必需项。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今天所享受的可持续生活。2020年可以说是一个起始年,各国都开始走向碳中和,纷纷做出相关承诺,为近零排放经济创造了一个势头。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气球变化是全球挑战,但现实当中会有一些差别的想法,谁来为实现目标分配资源,对于各个国家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很多人认为,要么碳排放,要么经济发展放缓,二者只能取其一,这种取舍思维根深蒂固。我们需要把传统的取舍思维改成相互促进的新思维。高碳到零碳的转型,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削减经济增长的速度。否则,就没有办法动员人们建设绿色经济可再生资源。

  卡内基气候治理倡议执行主任、前联合国气候变化助理秘书长亚诺什·帕兹托谈及《巴黎协定》实现情况。他表示,这个协定包括很多内容,我们要判断它是否真的有效,就要参考所有参与国自主决定的贡献。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诺要实现净零排放,但是各国相关的实施情况目前看起来并不是很好,碳减排和消除二氧化碳的行动还是需要加强。应对气候问题,各国需要进行合作,但是大国可以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和典范作用,来推动并且引领其他国家,并且采用多边的方式处理气侯紧急情况。

  德勤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辛迪·胡克表示,我们在克服疫情之后,其实会面临更加艰巨的气侯挑战。新冠疫情的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使人们在很多领域加速变革,在气侯方面也不例外。我们要把握住疫情带来的机遇,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以及更长期的繁荣。

  韩国环境部长官韩贞爱表示,气侯危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韩国也不例外。韩国是世界上第二个具备全国范围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家。此外,韩国也在准备碳中和相关的立法。碳中和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笔者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生态性的互联,这也是我们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的一大教训。面对气候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足够的智慧和资源去单独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难题。

  在笔者看来,气候问题对人类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当前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盛行的世界大势下,应对气候危机给处于激烈竞争中的相关国家提供了可以合作的窗口,或许为新型全球化的到来提供了契机。不久前,“领导人气候峰会”得以在地缘政治激烈震荡的时刻举行就是一个明证。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正如习近平主席日前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所讲的那样,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但是,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128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