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论坛:南台湾艺术家论两岸交流

热点搜索

中评论坛:南台湾艺术家论两岸交流

论坛现场

林富男

林千畬

赖新龙

卓来成

蔡梅芳

许一男

与会者合影

  中评社香港5月2日电/台湾艺术研究院、中评智库基金会不久前邀请南台湾艺术家举办论坛,评析南台湾的文化艺术发展与两岸关系。论坛由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富男主持;与会者包括第七暨第八任悍图社社长赖新龙,积禅艺术事业总监、驳二艺术发展协会理事长许一男,东门美术馆馆长、第十暨第十二任台湾画廊协会副理事长卓来成,枋寮乡政总顾问(艺文组)蔡梅芳,台湾艺术公司行销组长林千畬。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4月号以《南台湾的文化艺术发展与两岸关系》为题,全文刊登论坛发言,内容如下:

    林富男:开场白

  很荣幸中评智库基金会跟我们台湾艺术研究院共同举办“南台湾的文化艺术发展与两岸关系”论坛。这个主题表述得相当清楚,一方面是南台湾的文化艺术发展,另一方面是两岸关系。到底我们南台湾的文化艺术发展跟两岸关系有什么牵扯呢?是单纯的艺术牵扯还是文化连接,还是有政治的牵绊,或者是政治的阻碍?

  今天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共同在这个平台上探讨,期待各位知无不言。各位的观点通过中评社,不只会传达给我们台湾的文化艺术界,还会传播到两岸以及整个华人世界。
  首先我从左边介绍起,赖新龙教授原本是大仁科技大学多媒体设计学系的副教授,也是台湾悍图社的社长,现在更是游走于两岸,在两岸的艺术圈和文化艺术界享有盛名,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一位学者。

  我左手边第二位是卓来成馆长,他担任过两届全台画廊协会的副理事长,对于文化艺术贡献良多。虽然最近有家丧,可是他今天仍然鼓起勇气来参加这个论坛,我在此向你表示无限的敬佩。

  我左手第三位是许一男理事长。他是南台湾画廊界的先驱,是驳二艺术特区的第二任理事长。我认为,没有许一男就没有驳二艺术特区。因此我们今天能够请到许老师来参加中评思想者论坛,至感荣幸。

  我右手边的这一位是蔡梅芳理事长。屏东有一个枋寮艺术村,原先是台湾铁路局的一个仓库,后来变成了一片废墟。经“文化部”以及屏东县政府的共同努力,一个艺术村在这片废墟上成立。艺术村从无到有,从盛到现在的转型,蔡梅芳理事长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她对于宾客的那种热忱、热心更是不言可喻,尤其是艺术村告一个段落之后,她仍然在那里服务。因此,枋寮乡乡长特别聘请她为乡镇的总顾问,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头衔。

  再右手边是我们今天论坛最年轻的一位、台湾艺术研究院的行销组组长林千畬。他刚从高雄师范大学的人力与知识管理研究所毕业,对于两岸的事务也颇有涉足。

  另外,列席的还有麦惠珍老师、台北市政府的顾问陈雅婷、台湾艺术研究院的艺术总监谢佳伶,以及台湾艺术研究院的秘书长柯芷吟。

  我们再来鼓鼓掌,欢迎大家。千畬参加过几次论坛,有了经验,现在请林千畬来先发言。
   林千畬:南做北送 南台湾文化艺术面临窘境

  林院长、卓馆长、赖教授、蔡总顾问,大家午安。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南台湾的文化艺术发展以及两岸关系。我先分析南台湾文化艺术目前的窘境,有两个问题需要点出,一是藏家少,二是市场冷,南部的作品往台北送,我们称“南做北送”。闽南语中,“北送”(指发音)意思就是不爽。

  我们南部人会因为这个关系而感觉到南北落差,但是这样的窘境要怎么突破?我稍后会提出看法。我们现场也有非常多艺术界的资深前辈,相信他们也会给出精湛的分析。让我先提一些浅见。

  首先是藏家少的问题。即便是低单价,或者是低接触与入手门槛的艺术品,台湾的收藏家依然是以追求欧洲、美国、日本等国艺术品为主流,无论年轻还是资深的收藏家,相对少人会愿意给本土的年轻艺术家一点机会。也因为这个关系,本土的艺术培养与成长受到很大的阻碍与限制。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身边有不少的艺术创作者,又或我更愿意称他们为“创作者”,因为他们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就放弃了。为什么放弃?我觉得不能怪他们是“草莓族”,而是台湾的财团,或者是公司,或者是收藏家,并没有大力地支持他们。我想这是非常需要去反思的一环。

  至于说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提到的就是经济。经济是影响南台湾艺术最大的一个命脉。如何提升经济这个部分我今天不谈,毕竟大环境的变迁,并不是论坛谈完就会立刻改变的,只能一步一脚印。仅是希望全台各地的收藏家能够多多欣赏南台湾之美。也因为我是年轻人,我更要提倡大家去多支持南台湾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多欣赏,并且多给他们一些展出的机会,甚至买他们的作品以鼓励他们。

  政治方面,两岸交流确实是逐渐冷却,我在之前也常提到,艺术品是思想跟意念之间的汇聚。在我们的思想跟意念越来越消沉的状况下,我们会需要透过像本次思想者论坛这样的方式,提升大家感情的温度,让两岸明白彼此究竟在想什么。

  谈到南台湾文化艺术发展的出路部分,前面也提到了“南做北送”。我们南部很多的艺术家一直不停地在创作,而且作品都非常的优秀,争取要送往台北去展出,希望在台北可以把这些作品卖掉。我最希望的是北部与南部能够互相联合、互相帮助,让台北的艺术品也能够来高雄展出,更希望未来台湾艺术研究院可以与台北的对应机构对接,共同展出。先谈到这里,谢谢。

  林富男:下面请赖教授发表高见。
  赖新龙:疫情催生南台湾文化艺术市场新面貌

  谢谢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还有各位专家学者,今天很高兴能够参加南台湾文化艺术发展与两岸关系的论坛,发表一些浅见。刚刚林千畬组长提到,南部的收藏家很少,活动、画廊也很少,所以造成所谓南部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窘况,我在学校教书,但也是投入南部艺术圈的一名艺术家,身处艺术圈的第一线,我觉得这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大表象。事实上南部的收藏是蛮多的,只是他们比较隐性,也因为如此,所以南部的艺术家碰到的情况可能就是(艺术创作品)没有被收藏。在这种情况之下,艺术家就没有活动力,所以就想往北部发展。这是目前我们观察到的一些情况。

  疫情(暂时平稳)之后,我们姑且称之为后疫情时代。这段时间,高雄的展览活动还有艺术活动其实很热闹,因为我有参与,所以我个人觉得很热闹,包括台南也一样,有很多热闹的展览。可是因为高雄地区画廊少、能够展览的地方少,所以没有给艺术家提供一个能够展现实力跟能力的地方,艺术家没有办法发挥。这是比较尴尬的地方。也因为这样,画廊的生存状况不是很理想;因为画廊的生存状况不理想,艺术家的创作,以及随之而来的,他们能够表现的地方也减少。

  我最近观察到一些情况,就是说在疫情之后,高雄有一些不同形式的展览出现。举个例子,去年七八月的时候,高雄展览馆举办了一场艺术家与企业家合作的展览活动,而且那一次的拍卖基本上拍出七八成(艺术品)。这呈现了高雄的一个新模式,因为画廊很少,所以画家们可能会去寻找不同的地方做展览。所以高雄出现了几个另类的空间,比如说咖啡厅,他们可以在咖啡厅展览,他们可以在一些复合的空间展览。这是高雄所产生的一些比较特别的状况。在这样的模式之下,事实上高雄的艺术活动还是很热络的。

  可是这个热络是因为后疫情时代,大家没办法出去,所以就变成了一种类似于在经济上所谓的报复性消费。我最近碰到了很多企业家常常去买一些艺术圈内的作品,这些作品当然都是年轻艺术家的小作品,因为小作品的单价不高,所以出现了一个我觉得是很热闹的现象。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假象,或者是说疫情之后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现象,没有主流的画廊来支撑艺术市场结构,反而有另外一种不同的艺术市场的脉络出现;也是疫情,让艺术家去寻找另外一种模式。这是一个特点,值得我们今天在看待南台湾文化艺术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时讨论。另外,计划赶不上变化,艺术家却能够在这段时间里安心创作,反而在作品上呈现出较为不同的面貌,我觉得这是另一个可喜的部分。

  两岸交流上,因为我曾经办过高雄跟苏州和广州艺术家的两岸交流,前一段时间我在谈青岛(与高雄艺术家的交流)。像这种两岸交流的部分,也因为疫情紧缩了,但我想这并不代表疫情结束之后,不能重新举办。疫情终有一天会结束,两岸交流也会延续,我们也期待能够看到两岸交流的继续。

  我们在座的有东门美术馆馆长,东门美术馆是在台南,处于主流的市场,而且台南的画廊都是老字号,所以台南的收藏家蛮多的。所以在疫情之下,台南的文化艺术市场维持了原有的水准。因为我是艺术家,也是收藏家,这是我个人观察到的情况。屏东除了有个美术馆可以办展览以外,另外只有一个巴比颂画廊。前一段时间巴比颂画廊换了老板,现在是第二代在经营,所以现在没办法看出它未来的发展模式。至少就现况来讲,南台湾(的文化艺术市场)呈现出一种不同的面貌。谢谢。

  林富男:我们鼓掌谢谢赖教授。下面请卓来成馆长发表高见。
   卓来成:南台湾文化艺术需对内整合 对外连接

  林院长、各位与会的学者、贵宾,大家午安。今天承蒙林院长的邀请,让我出席这个会议。其实(邀请我)是做了最正确的选择,我经营画廊25年,大家都知道,卖画不容易。今天的主题是南台湾的文化艺术发展与两岸关系,这就是两个方面,对内要做好整合;对外要跟大陆连接,寻找外部市场。整合首先是市场,也就是产业方面,我是画廊协会两任副理事长,非常清楚南台湾——基本上就是浊水溪以南,包括嘉义、台南、高雄、屏东——有哪些画廊,有多少市场。学界方面,高雄有高师大,台南有好几家院校,学界也要整合。另外,政府要有一个以南台湾为主角(的规划),这样,台南的艺术家不用再到台北去,而是直接到广州、到上海、到渖阳,进行两岸交流。

  台湾艺术研究院身负重责大任,所以今天它必然要承担举办这个论坛的重任。当然,可能大家都注重在艺术市场方面,而我强调的是内部整合,学界要整合,政府也要整合。政府整合南台湾就是以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四个地方为中心。台湾艺术研究院刚好位居高雄市,有国际机场,有国际海港,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城市规划。屏东的垦丁,台南的小吃、古都,其实都是为高雄而配备的,都是高雄的后花园。

  接下来就是市场。台南有12家画廊协会的成员画廊,高雄有七八家,屏东只有一家,这些画廊就属于产业。高雄有一个高雄展览馆,如果为了南台湾的艺术发展,每年可以在高雄展览馆办艺术活动,那么南台湾的艺术家就不一定要到台北去,因为我们自己有底气,我们自己有信心,说不定北部的艺术家反而要到南部来,因为吃住等各方面的开销比较便宜。这是我第一轮的发言,提出以上的看法,谢谢。

  林富男:卓馆长参加很多两岸的画展以及博览,我请教一个问题。台湾跟大陆的艺术产业是否应该连接?该怎么连接?尤其是在COVID-19(新冠疫情)期间,该怎么连接?COVID-19之后又该怎么连接?
  卓来成:我的两岸艺术交流心得

  去年10月份我跟上海黄埔区台联也进行了一个视讯,对方介绍了阿索米文化传播给我。我与阿索米文化传播对接以后,发现他们有很好的线上系统,网站系统很成熟,也很市场化,我现在是他们在台湾的执行董事。所以你提到两岸如何交流对接,我就分享我过去三五年来的心得。

  首先我经营东门美术馆,从1996年到现在刚好是25年。我到台北就跟人家讲,我跟你们台北的画廊不一样,你们都要赚钱,我是在做文化,我的画廊出了五十几本画册,有哪一家画廊可以做到?我是用生命在做热爱的工作。

  其次,我跟上海已经进行了九年的文化交流,同时我跟湖南也进行了三届的交流,随后湖南主动来找我,要陈建大明的作品,结果总共卖出13件。2019年12月我和黄豆北接受云南大学-陈一云教授邀请到西双版纳参加“第九届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艺术节”和丁绍光、刘秉江、袁运生、刘绍荟展出重彩画,进行交流。结果东门美术馆代理的艺术家黄豆北深受喜欢,获邀北京、南京、长沙、云南、上海展出机会,并图像授权制作文创延伸品。所以说大陆的市场是我们想像不到的,我会鼓励大家不要放弃大陆市场,而且如果大陆对你的作品不买单,你要检讨自己。如果作品既能得到人家的喜欢,又能赚钱,那是最好的,互相加分。我觉得经营者要先练就自己的眼光,多看展览、多阅读;艺术创作者要自我砥砺,把作品做到有相当的完整性。但是怎么样的完整性才有价值?这又是另外一个学问。关键在于,没有任何的成果是可以速成的,都是要用心的。用你的心,打开你心里的门窗去真正地接触对方。

  林富男:如果我们跟大陆有连接,艺术市场会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

  卓来成:那是比例的问题。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主要还在台湾,不然2019年的时候,我的重心已经移到大陆了。过去这些年,我在北京卖了曾英栋的作品、在南京和成都卖了杨明迭的优质独特的版画作品,也陆续把台弯藏家所收藏大陆前辈画作卖回大陆。所以真的要往对岸去。赖教授刚刚讲得很好,台湾其实也不错,但是台湾的市场太小。基本上我们的思维都是海岛型的,大学生毕业开一家咖啡店就好,大家都很追求小确幸,真的是比不上大陆型的孩子。他们思想一对接就是全世界,到美国是很简单的,到欧洲是很简单的。你想的是这一张桌子,还是这一家饭店,还是整个高雄市,思想不同,体现出来的作为也会截然不同。

  林富男:谢谢。现在赖教授也在大陆发展,请赖教授继续卓馆长的问题,接着第二轮发言。
   赖新龙:大陆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空间

  谢谢院长,还有卓馆长刚刚的一席话。前面提到所谓的台湾美术教育的一个问题,我认为,由于台湾少子化的关系,台湾的美术教育到目前为止有一种停滞的感觉,这就没有办法让未来的艺术蓬勃发展。为什么最近我离开学校?我在大仁科大当数位多媒体系主任,之后在大陆办了几场艺术活动,发觉市场的发展事实上在对岸。刚刚卓馆长也讲到了,台湾属于海岛型,所以说再怎么样它的市场都不大。对岸的城市,比如说福建省厦门市或江苏、上海的一个地区,它的人口、经济、交通都发展得非常蓬勃,在艺术文化方面,也有更多的场合跟更多的空间可以做展览,例如画廊、美术馆等。

  正因为有那么多的空间能够让艺术家去发挥所长,所以他们的创作会更专业。台湾的艺术家有很多必须要去教书,或者说去找其他工作来维持他的创作,这是因为市场小的关系,艺术家可能会身兼好几职来养活自己原有的艺术创作。可是对岸的市场大,所以艺术家可以当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另一方面,台湾政府虽然设有“文化艺术奖助条例”,也就是说用文化基金去扶持艺术家,可是都是由艺术家去申请的。在对岸也有所谓的文化基金,也有很多人去申请,可是它的经费是庞大的,所以艺术家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去尽情创作。另外,今天刚好许一男理事长在座,他本身也是艺术家,依照他这个年纪,对岸的国务院会给所谓的艺术津贴。因此,除了市场文化基金之外,艺术津贴也会给艺术家一个空间继续创作。这是一个比较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卓馆长的很多作品一拿到大陆,或让对岸知道这样一个作品的时候,这些作品就能出手?就是关系到市场,市场大小真的一看就知。以上,谢谢。

  林富男:同样也鼓掌,谢谢赖教授。接着我们延续两岸文化艺术的议题,请林千畬组长发表第二轮的讲话。

  林千畬:台湾的价值观需改变 艺术家也有前途

  谢谢卓馆长跟赖教授两位先进前辈的提点。刚刚赖教授有提到台湾的学生这一部分,教授本身对学生这方面比较专业,其实很多的年轻学子对艺术有很大的向往,甚至有朋友想要成为我们所谓的艺术经纪人。但是也受到社会现实的限制,他们最后还是必须朝医师、建筑师、律师、会计师这种台湾高度重视的专业去发展。

  我觉得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台湾的父母,是否认为艺术家也可以是一份重要的工作,也可以是一粉养家糊口的工作?这是一个核心价值的问题。核心价值是根深蒂固的,需要透过我们的前辈们,甚至是艺术界的泰斗们去共同提倡改变,不然很多人始终认为艺术家没饭吃、艺术家很辛苦、艺术家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工作……这又回到了赖教授刚刚提的,市场太小。台湾本身是个海岛,在市场很小的情况下,艺术家可能要一边画画,一边开计程车;一边画画,一边卖面,用他卖面的收入去买画框、买油画颜料。但是作品画了一大堆,还不一定能够展出,因为他没有足够的钱租展场,更没有机会和时间去社交,去认识画廊的老板。我们需要想想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一方面,两岸关系很重要,我们很希望台湾有更多的作品可以去(大陆)展览。但是如果我们的艺术家连一张机票也买不起怎么办?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时候可能要透过一些艺术仲介或者是画廊去协助他们,把作品带去对岸展览,促成台湾实质上的艺术外销。这个部分我相信卓馆长在业界已经做了非常久,也希望卓馆长往后可以继续多拉南台湾的年轻艺术家一把,多给他们一些协助。

  我们一直在探讨两岸关系与艺术市场。其实大陆是非常欣赏台湾的作品的。台湾不用为了大陆市场而去将就,把作品往大陆市场的方向去创作,因为台湾本身就是一个很美丽的宝岛,我们不用去画大山大水,而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作品内敛化精致化,展现出台湾真正迷人的面貌。我觉得这才是大陆欣赏我们的部分,不然我们的作品就和别人的一样,千篇一律。我认为这样就失去了台湾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谢谢。

  林富男:鼓掌谢谢。接着请枋寮乡乡政总顾问蔡梅芳理事长发表高见。
    蔡梅芳:枋寮重获新生 蓄势待发

  主席,还有几位艺术界的前辈们,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林总裁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很赞同前面几位专家前辈所提到艺术市场的问题,也让我想起两年前,在东京都美术馆展览,卸展当天,遇见一位来自上海的艺术家,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谈话:三十年前上海大学毕业就到东京发展,只要努力作画,几乎可全数售出,确实赚了不少钱,因为当时亚洲的艺术市场在东京;三十年后,他要背着行囊回上海去,因为大陆的经济发展迅速稳定,带动艺术相关的政策、典藏、展览、教育、创作环境……受到重视提升,艺术市场也正热络蓬勃中。

  我想用这一段话来印证刚才两位专家所说的,目前亚洲整个艺术的市场确实在大陆。近年来我每年到大陆参访约四、五次,现在因为疫情的关系有些活动暂停或改变展览形式,2021年初也有多场以电子网路展,或寄出作品的实作展,在福建、四川成都等地展出;艺文活动规画依然蓬勃进行中,创作者在“随遇而安”的接受心态下,站稳脚步,沈淀思考,俱足能量蓄势再出发。

  林富男:你先介绍一下枋寮艺术村是什么。

  蔡梅芳:近日来非常感谢关心枋寮艺术村的好朋友们,感谢林总裁富男提醒介绍“屏东县枋寮F3艺文特区~枋寮艺术村”。在21年前,“文建会”(现为“文化部”)落实“闲置空间再利用”规划全台铁道艺术网络计划中的一部分,利用全台铁道火车站已闲置、失去功能性的仓库、宿舍等空间,再利用为艺术工作者进驻的聚落。枋寮地区结合当地文史工作者,形成了多元面貌的社区型艺术聚落。2020年开始,因应政策的改变,枋寮艺术村的房舍由铁路局收回,和乡公所、旅行社、相关单位合作,空间规划的使用重新调整,其实目前枋寮艺术村看起来好像沉寂了,个人认为正在储积能量蓄势待发。艺术一定要跟政治、经济、宗教,或是产业结合。以枋寮来说,有山有海农渔发达,现在的乡长年轻有为,努力争取将枋寮纳入“城镇之心”计划。第一期刚刚完工,走出火车站,映入眼帘是和农渔产品有关的马赛克公共艺术品,接着进入巷弄也有很多以马赛克为主的艺术作品,中兴路由车站到堤防岸边,设置了打卡地标双爱心,赏夕阳最佳景点的“落日廊道”,商店和巷弄的艺术改造,已经完成了,未来的第二期工程预定计划,幸福巴士载您到各个村落体验五感农渔生活。

  “2021戏墨品彩~枋寮乡民书画联展”是由屏东县枋寮乡陈乡长亚麟带领乡所同仁及一群爱好书画艺术的乡民、“枋寮渔菓之乡书画团队”勇于尝试的一场属于枋寮人的书画展。

  “枋寮火车站的升格”、“铁路电气化的通车”、“蓝皮火车的梦想基地”、“荣获台湾经典小镇3.0”、“城镇之心-社区美学的落实”……不受COVID-19疫情影响,枋寮得天独厚拥有多项殊荣,努力成为屏东地区观光转运中心的同时,全乡共同携手结合文化、艺术、教育、环境……追求“富而好礼的社会”,因而筹划本次联展,感谢屏东文化处、枋寮乡公所同仁、建兴国小师生、叶泉力老师书法班、玉泉怡心宝贝学堂、枋寮爱乡发展协会、阿达海鲜餐厅、天地会馆艺术团、平田永序农场、蔡梅芳彩墨工作室……的参与,及多年来为枋寮地区书画教育的推广,培育艺术人才的努力,期盼未来再次出发时,有更多乡民共襄盛举!

  本次参展作品卷轴约七十多件,建兴国小美术班4班,及深耕计划高年级普通班4班,立桌水墨小品285件,最经典主视觉作品,是由陈乡长亚麟带领乡所课室主管,共同发挥创意,集体创作之“枋寮渔菓之乡(一)蓄势待发”精彩可期!展期2021年3月12日展至4月8日,为期近一个月,诚挚感谢澎湖科技大学提供最优质展场和人力,因疫情不举办开幕茶会,欢迎各方好友莅临指导!

  林富男:谢谢蔡梅芳理事长。接着我们请驳二艺术发展协会理事长许一男发表高见。
    许一男:艺术是人类和国家的灵魂

  首先要感谢院长的邀请,与有荣焉,能跟各位艺术先进或者热心者一起来谈一谈我们南台湾的特色和将来的期望。关于驳二艺术特区的成立,我饮水思源,真的要谢谢林富男院长,那个时候他是“行政院”的顾问,也是我们驳二的指导顾问。

  那么我自己本身是艺术创作者,也做艺术经营,同时也在学校里面教书,到参与最后社区推广,我有一个感想:一个国家如果不重视艺术文化,那么这个国家是贫穷的,是没有灵魂的,是没有生命价值的。这个大家都同意。但是为什么一执政就走偏了?明明知道这重要,然而还是没有足够的预算,没有完善的人才培育制度,甚至连学校的美学经营也很敷衍,像林院长这样能够兢兢业业,不违背初心,把企业跟文化艺术并重发展的并不多。

  最近洪根深美术馆在澎湖成立,但是我反复强调,金门、澎湖需要有一个公家美术馆,讲了十几年也没有办法成立。台东、彰化、宜兰都有公家美术馆,只有澎湖没有。

  我非常谢谢大家,在我担任积禅和驳二工作的时候,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大家都来展览,都来不吝指教,让我们还继续存有活力。我有参加创造、推广,还在一直评审和座谈,一直到现在活动不断,我的精神也很好。我认为艺术真的是一个人的灵魂。

  前天,我见到了港都电台的副董事长孙国祥。他一直进行艺术诗歌创作,突然由艺术诗歌转换为琉璃画创作,而且他的创作表现非常好,一鸣惊人,让大家感觉他是无可限量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像去年去世的两位艺术家,我觉得他们的作品很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一个是傅聪,傅聪的家学渊源很好,他爸爸是文学家,培养他到波兰去,他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展现萧邦音乐灵魂的中国人。他的去世我很难过,因为我给他办过台湾的巡回展。还有一个就是张毅,他放弃了演艺生涯,一心一意与杨惠姗做琉璃艺术。他在我们画廊做过大型的展览,达到三、四万人观赏。这些艺术家虽然已经逝去,但是长留人心。

  我们的文化就是能够这么深地注入人心,但是没有去培养和注重,这是很可惜的。我听过一个案例,一个小孩子小学一年级,画画得很好,但是他的老师却限制他的创作,他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挫折,这就牺牲一个很好的培养艺术家的机会。我对此感同身受,艺术需要推广和培育,也需要政治、经济方面的扶持,同时自己的坚持也非常重要。我希望这些艺术的繁花,不要只灿烂一时,它应该继续下去,这是我们的衷心希望。以上是我一点点初步的感想,谢谢大家。

  林富男:听了各位的发言受益良多,我们也可以把资讯传达给两岸三地的朋友,让他们共同理解我们南台湾文化发展的现状。接下来,我想请求各位把整个focus(焦点)放在COVID-19(新冠疫情)这一段期间,我们如何让南台湾文化艺术跟两岸四地——大陆及港澳加上台湾就是四地——进行交流,甚至于让已有的文化交流更有深度,甚至于让文化艺术市场能够有所发展。我们不仅要把大陆的艺术作品请到台湾来展览,我们更期待台湾的艺术作品能够去大陆展览。在COVID-19这一段期间,人没有办法往来,但是我们的思想跟感情依然是深重的。疫情期间,如何让艺术作品能够互相往来,进行交流?首先我们请卓来成馆长发言。
   卓来成:疫情中可以透过网路宣传

  在新冠疫情的节骨眼上如何进行两岸文化艺术的交流。首先,在此之前如果你没有跟对岸有过交流的话,你是找不到对口单位的。就是说艺术的价值是可以透过文化交流制造出来的。如果之前你没有交流,现在要跟大陆做文化交流,唯一的办法就是透过线上网路,线上网路就是两地的视讯,目前就只有这一个方面而已。

  如果之前你与对岸有过交流,有微信的联系,我个人的见解是不赞同在当下去办展览,更多的是要靠线上去做宣传。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看法。因为展览中有没有实体展物,能不能互动,都对效果有影响。如果都没有的话,效果就会打折。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这一段时间内,需要加强跟对岸透过微信或者视讯的交流,充分多办论坛,这个是第一点。

  第二,我们要把经营的艺术家作品分享给大陆拍卖公司拍卖,要记住一个道理,即“绝对的在地,绝对的国际”,尽量把具有南台湾特色的艺术家作品送去拍卖,让它有纪录,因为大陆人买艺术品都会先看有没有拍卖纪录。我就提供以上两点比较务实的观点看法。谢谢。

  林富男:谢谢卓馆长。这一段期间如何进行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请台湾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行销组长林千畬发表高见。

  林千畬:线上展览容易沦为广告平台

  刚刚赖教授提到一点我非常认同,他说我们现在可以被称为是一个后COVID-19时期。在这种情况中,我很支持艺术创作者在台湾持续地酝酿作品,继续精进自己的创作,但同时,我们还是希望两岸能够摒弃政治的立场与隔阂,在文化与艺术方面持续交流以及增温。

  台湾艺术研究院是一个没有政治性的平台,我们接受所有省份与城市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不管是机关单位,还是大学院校,我们都可以接受。学生联展的部分,我们欢迎他们从大陆来台湾做展览。台湾艺术家也殷切期盼他们的作品能够去对岸展览。这类事情相信卓馆长已经行之有年。台湾艺术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创造自我价值,那么另一方面不外乎是要有些收益。

  刚刚卓馆长有提到线上展览。我认为在疫情中,线上展览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解套方式。但是线上展览也会遇到一个问题,我们很担心它会流于形式,所谓流于形式就是说现场展览的广告效果非常好,而作品想要真正成交显然很困难。因为通过电脑去看艺术品,跟实地感受艺术品所处的氛围、所体会到的悸动是很不一样的。这就造成我们要真的下手把它买下来,这种可能性就会相对降低。所以线上展览很有可能会形成一种极强的广告性,但是成交的几率就非常之低。因此希望大家尽量通过一个真正的展览平台去进行两岸的艺术交流,例如可以透过我们台湾艺术研究院。谢谢。

  林富男:好,谢谢林千畬组长。接着我们请赖新龙就同一话题,如何在COVID-19期间进行两岸的文化艺术交流,发表高见。
    赖新龙:望有平台推动互寄作品、云上开幕、

  线上展览

  谢谢主席,也谢谢卓馆长、千畬组长的想法。我认同目前疫情的时代,对很多事情都有阻碍。我们要如何突破这一个阶段,我觉得当然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刚刚蔡理事长也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说虽然处于疫情之中,可是对艺术家来说不是不好的。为什么?因为在这段时间里,艺术家正在享受一生创作最有效率的时期之一。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展览跟交流一定要办。如何办?到目前为止,大家想到的几乎都是线上展览。其实大陆在去年的前半年已经办了非常多的线上展览,但是效果没有特别好。这就是因为它流于形式,而且出现了一个情况,就是降价,通过不断的降价让大家去收藏。英国和台湾也有办类似的线上活动,而且是用非常低价的方式,结果也造成了艺术家跟艺术作品的混乱情况。即便线上展览可能有不利之处,但它依然是疫情中的一个选项。

  第二就是通过两岸互寄作品来完成交流展览。我认为互寄作品需要有一个平台,否则开幕的时候,艺术家没有出现,观众通常会失去与艺术品面对面的那种感受。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互寄作品我们也可以做。

  另外一个就是现在都比较盛行的云上研讨会,或者说视讯研讨会。这一方面到目前为止一直有在做,但是效果事实上也都止步于纸上谈兵。所以我觉得的确应该要有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如果台湾艺术研究院或者东门美术馆能够担任,小弟我也可以贡献一点点薄力。因为我在大陆认识一些官方和私人的艺术圈,或者是教育学校,有一些管道,我们可以来办交流。所以说重点就是要有一个平台。

  大陆方面,几乎每个省市都有青年创业基地,邀请台湾的年轻人到大陆做青年创业,我认识很多台资企业、青年创业基地,也办过这样的活动。我曾经在南京、上海都办过活动,前一段时间我还带了一批台湾艺术圈的学生,包括北艺大、台艺大、高师大、屏大,还有大仁科大的四十多位学生到铜的古都-铜陵,办了两岸学生的一个交流活动,后来因为疫情就没有办法过去,这个活动也就暂停,这很可惜。前一段时间铜陵又办了一个云上研讨会,请我做演讲。刚刚我讲的这些,都是在疫情不得已的情况下所做的各类型活动,我衷心建议台湾艺术研究院或者东门美术馆,甚至包括积禅艺术中心,如果愿意的话都可以扮演平台的角色,来互寄作品,届时在展览的时候用视讯开幕的方式,再加上线上展览。也就是说把曾经做过的东西全部集合在一起,成为互寄作品、云上开幕、线上展览的综合活动。其中的重点就是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这是个人浅见。以上谢谢。

  林富男:很谢谢赖教授,我们也鼓掌谢谢赖教授,接着我们请蔡梅芳总顾问针对COVID-19期间,如何进行两岸文化交流发表高见。
  蔡梅芳:疫情中两岸艺术交流依然热络

  接续着赖教授所谈的,我认为这个两岸交流平台,大概就只有林总裁富男能做到,感谢!

  接着要谈去年在疫情中怎样进行两岸艺术交流。屏东中华文创交流协会陈理事长信诚,带领一群艺术家与四川成都新津县的艺术家们,固定往来的艺术合作交流,两地轮流办理展览,屏东大学是在台展览的基地,成果丰硕。另外四川成都办了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的画展,台湾作品送到四川成都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实体画展。成都有一个浓园艺术村,由三个园区组成,驻村艺术家有个人单独工作室,经办过很多场国际型活动,邀请台湾的大学生短期驻村,每年国际型的设计展,从策划到执行,都由这些学生共同着手完成。浓园最近邀请大陆和台湾的大专院校,分成教师组和学生组两组在园区评比展览,台湾文创会艺术家们也积极参与!

  林富男:好,谢谢蔡理事长,最后一位发言的是许一男。

  许一男:艺术界应给作品定位 赋予其价值

  谢谢,我之前在高雄师范大学参加一个论坛,谈目前疫情之下艺术怎么推广,怎么促进南台湾的艺术发展,怎么推动南部艺术跟国外的交流?其实今天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那么刚刚各位先进都很有经验,谈了很多,我也很有同感。我们不得不承认,媒体是艺术,媒体是一切,媒体有一种无限的力量。但是怎么样去落实,有一点很关键,如果真的人不能亲自过去,而要通过线上来展现作品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选择,怎么样通过媒体去聚焦,去达成共识,这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如果要形成实质上的行销或者实质上的交易,更是有一段距离。像南台湾有经验的或者肯去做的,我认为台湾艺术公司绝对是不二选择和唯一窗口,它既有这样的认识,也有这样的经验。我们要肩负把交流的广度扩大、速度加快、深度加深,以及温度更高的责任。

  我的一个好朋友,他曾经收集过张大千的作品,当时的价钱是几百万,现在变成几亿。当时我们想以三十几万的价格卖给一位顾客,他拒绝了,结果现在变成几千万、上亿,他就跺着脚很后悔。那么这种事真的需要经过一个平台,还有艺博会,不断地反复聚焦,不断地凝聚共识,这个是我的经验。因为我自己本身创作,也当过画廊的推广,也做艺术社区美学的推广。

  那么如何把艺术文化结合到生活中,以及增加产品的价值上面去?我想要自己身临其境。刚才讲到,通过线上办展,艺术品一直降价,那么我们就需要给艺术品定位。我曾经说过,艺术的鉴价认证非常困难,现在的艺术没有鉴价、没有认证,有时候法院的判决涉及到作品的时候就很有争议。如何建立这种公信力呢?我认为大家在疫情中努力创作的同时,也应该形成一个共识,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只有给艺术品鉴价、定位,它的价值才会存在,有了价值这个作品才会增值,才会有生命存在。

  长久以来,我在努力创作或者行销的过程,没有卖过一张假画,也不打诳语随便炒作,但是一定要想办法去提高艺术品的价值,这是做艺术推广和行销平台要注意的地方。在疫情下,我们需要深思熟虑,怎么走出一条活路,带着南台湾的艺术文化杀出去;或是达成共识,给我们的艺术品定位,这都是十分重要的。

  林富男:鼓掌,谢谢。我们最后一轮来谈谈台湾文化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哪里,甚至我们要如何来看南台湾的文化艺术发展的出路与前景?也就是说南台湾的发展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的出路跟愿景是什么?今天各位都是南台湾艺术界,不管是在教育还是实际操作领域的翘楚了,那么我期待最后一轮,各位直接把有建设性的、具体的意见谈出来。这一轮首先请赖新龙教授具体讲述他的建设性意见。
   赖新龙:南台湾要发展与北部和大陆不同的模式

  谢谢林院长和各位。其实在疫情时间,要特地提建设性的意见,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可是我们还是得突破困境,刚刚好这也呼应了我说的,大陆很喜欢我们台湾艺术家的作品。为什么?因为台湾艺术家的作品是多元化的,而且这种多元化的呈现是他们所没有的。因为我们的教育从以前到现在,已经呈现出很多不同的面貌,所以在这段时间台湾能够不断地出现比较自由化、比较多元化的作品。正是由于多元化和自由这两个因素,大陆很多时候会很羡慕我们的作品。所以基于这样的一个情况,我觉得南台湾文化艺术的发展出路,其实不用讲,它已经出现了一个比较不一样的因子,这个因子事实上是可以影响出路的。我第一轮的时候提到,因为南台湾的一些画廊本身萎缩,在没有画廊情况之下,出现了很多的复合式的空间做展览。在去年的八九月有办一场艺术家与企业合作的展览,也卖出了不错的成绩。疫情中出现的这种不同的模式,我觉得是可以借鉴的;这种不同的模式也可以在我们的讨论里面被发展出来。

  所以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提台湾艺术研究院,如果台湾艺术研究院愿意当这样的一个平台,能够把这种跟北部或者说跟大陆不一样的模式展现出来,并把它发扬,我觉得是一种不同且有效的出路,而且也可以看到前景,因为它的确跟别人不一样。危机也是一种转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平台要发挥它的作用。所以台湾艺术研究院还是要弄出一个平台,然后来展现出它的出路。这就是我的建设性意见。以上谢谢。

  林富男:谢谢,怎么都把责任推给我?那么接着我们同一话题,有请台湾艺术研究院行销组组长林千畬发表最后的结论。

  林千畬:用艺术让两岸融冰与交流

  很明显我们在场的先进前辈都希望台湾艺术研究院能够担起两岸艺术交流的平台责任,其实能够听到这样的赞许或者是期盼,我们也非常开心。两岸交流方面,艺术文化发展有一个核心价值,就是连接两岸艺术。我还是提倡用最直接的方式,像刚刚赖教授提到的,用作品互寄、线上展览、视讯开幕的整合式的方法去推广,是一个非常有效率、有动能、有活力的方式。

  我认为我们可以用艺术去化解彼此之间的误解,可以用艺术化解干戈,用艺术让感情融冰,让两岸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真正的艺术作品互相展览,达到携手共进的长远目标。

  借此,我很希望台湾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可以不仅服务南台湾,而且也是全台湾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的汇聚之处,凝聚大家的艺术能力以及艺术能量,把台湾的艺术品往大陆推,同时也希望对岸把我们喜欢欣赏,甚至是我们喜欢买的作品也汇聚来台湾,然后透过中评社的宣传,让这些作品能够汇聚,让我们在这份汇聚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凝聚向心力。谢谢大家。

  林富男:接着我们请卓馆长来做分析,尤其是针对出路、前景以及建设性的具体意见。
  卓来成:台南近年所形成艺术经济

  出路方面,我认为首先你要把自己整理好,我再分享一下这两年台南的现象。台南一个艺术家,建设公司用了两栋房子跟他换作品;台南的大新美术馆邀请台湾的艺术家到广州花都去驻村,已经进入第三年了;台南的建设公司,例如富立的老板都在买艺术品,还有他们的同业,都是建设公司的老板陆续投入艺术的典藏与展览。所以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艺术要活起来,就是要把艺术经济搞好,艺术要靠经济、靠买卖来催化。

  我的客户里面有位高雄的收藏家,他一出手都是百万以上的,他不会去买十万块以内的作品;还有一位藏家,我卖他萧勤的一幅画可以卖到每号13万。为什么可以这样?萧勤作品拍卖也不过2万到7万。因为我知道这件是萧勤的代表作,是个经典作品。很多成功的艺术家,他们本身都会去买艺术品,这是我亲自见的,很多都是我经手的。收藏艺术品一是你自己喜欢,另一方面当然也是赚钱,所以我会鼓励大家,自己要有品位,从我们自己买起,这就是我要谈的一个艺术经济,艺术与企业文化的治理。

  台湾艺术研究院除了我刚刚讲的产官学做整合以外,还要做一个活动,就是把各个企业的老板圈起来,分享优质的艺术品。所以艺术经济就是要从教育开始,而教育要化于无形。我们内部要先把优质的艺术家找出来,然后鼓励企业家来收藏。收藏了之后,企业家有品牌的加分,未来又有赚钱的可能。如果我们在地没有这个养成的话,就算对岸寄作品过来也消化不掉。所以说这个很重要,把在地的老板汇聚起来,然后潜移默化地让他们以典藏艺术品为快乐,而不是只想着喝酒或者去卡拉OK。这个就是艺术的功能,就像艺术把枋寮整个城镇活化起来一样。

  其次是两岸交流方面,在目前看来两岸交流上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台湾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林董之前已经在那边耕耘很久一段时间。我个人的见解是,他需要思考如何整合台南、高雄、屏东,形成一个很强的团队。虽然林董有好多通路,但是如果你的团队、你带出来的艺术家不够强,就很难达到成功的境界。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如果讲得太直接太直白,请多多包涵。谢谢。

  麦惠珍:可不可以稍微说说自己的感想?

  林富男:可以,请讲。
   麦惠珍:艺术品收藏与艺术教育

  我们常常说要有收藏家,要让收藏家认识艺术品。但是我们台湾的艺术教育其实从小并没有做得非常好。收藏家其实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认识艺术品。我在这里稍微谈一下。我在高师大开了一个艺术鉴赏的课程,这个课程是从五大章去谈,第一个是人文主义。第二个是图像学,图像学跟传统艺术比较相关,但是当代也有图像的东西。第三个是风格。第四个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大概就要了解艺术作品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东西,我常跟学生讲说艺术品分两个主要的方向,一个是内容,就是我们今天画什么;一个是形式,形式就是怎么去画出来的,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色彩、构图、纸感、光线如何去处理等。第五个是从心理学去谈艺术作品,一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也就是佛洛伊德的心理学,佛洛伊德对于艺术不只有影响,他对于导演或者是很多其他的方面都有影响;再一个是完形心理学,在精神分析里面,除了佛洛伊德,还有拉冈、荣格,这些人对艺术的影响也很大。其实如果我们不对收藏家们谈得这么深,光谈形式就可以讲很多。

  之前我曾经在台南的耘非凡美术馆做一个演讲,观众反应都蛮不错,因为我擅长把很难的理论讲得很简单。但是除了在学校可以去推广这个东西之外,我无法在任何私人企业或任何私人场地对其他人谈。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艺术,我想让他收藏他会害怕。如果说谈这些很难很艰深,可以从很简单的开始,我上次去耘非凡的时候只谈两个东西,一个就是形式,另一个就是风格。因为我有一个学生他在那里展览,他要求我从艺术史的角度去谈,艺术史的角度很简单,可以从风格去谈。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的艺廊,却没有一个艺廊想要去做这一方面的事情?我们应该让收藏家了解为什么这些艺术品是好的,某些艺术品它有什么特色,它的创新点在哪里。我在学校都会好好准备例如台湾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美学、艺术评论等课程内容,因为教过很多,准备很多,所以我就觉得这些东西真的是要去了解,不然收藏家会不知道自己在收藏什么。

  卓来成:我接一下你的话,其实这些学理需要够专业才会懂,懂了才会介绍对的作品。至于藏家可能要用其他的方式让他了解。我刚刚讲的林董有影响力,邀请企业家来,品酒品茶,然后介绍一下家里的画。对待企业家一般是用这种方式。至于学理,则是专业人士必须去了解的。同时我们也尽可能理解推广达到艺术普及化的境界。
    林富男:结语

  今天,很谢谢各位拨冗应中评智库及台湾艺术研究院之邀,来这里研讨南台湾文化发展与两岸关系,共同畅议南台湾文化艺术发展的前景。当前COVID-19仍在全球漫延,在台湾北部的医院正发生院内感染,香港的确诊数字每天也还有两位数,大陆也还面临一些挑战。

  这不仅是台湾,也不只是华人世界,而是全球所共同面对的灾难。就今天的数据来讲,全球已经超过1亿人感染,超过百万人死亡。感染痊愈之后所产生的后遗症,超过我们的想像,而此刻我们在高雄热烈讨论南台湾文化发展,所以我们现在处在这个地方是很幸福的。在幸福的同时,我们更应当勇于承担,要多做事。我们身为一个艺术家、企业家,甚至于是政治的工作者,在这时候除了要保护好自己,更应当为大众着想。

  我再一次谢谢大家今天的莅临,并提供高见。更感谢两岸最大的媒体中评社及中国评论月刊,能将今天的结论全文刊载,把各位的思想传达至两岸四地及华人世界。

  听了各位的高见,我也有几个想法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我们共同体会到,当前南台湾的文化艺术产业有盲点与窘境,我们必须深化以文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打造源于艺术美学的创作设计产业链,再以知识经济所产生的附加价值,连结两岸创造多元复合性的实体经济市场。

  二、个人认为,艺术应当要普及化、有价化、市场化。

  艺术普及化:我们期待各界要多认识艺术、了解文化,才能爱上艺术,两岸四地应共同深入弘扬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内涵,将当代艺术价值普及在人们的心中。

  艺术有价化:我觉得在有价化的过程当中,产官学研四者应组成专业团队,研拟制定鉴价制度参与作品的鉴价。我们很荣幸,台湾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今年获台北地方法院的直接委托,对争讼的艺术品做鉴价。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耀。
  艺术市场化:我觉得政府应当以财政政策鼓励企业收藏艺术品。我们对文化有自信,就是国力强大的表征。历史告诉我们艺术品的价值是藏出来的,当银行资金充裕又值经济发展,就是艺术品起风时。我仍然相信买房赚倍,买画赚十倍,藏画富三代的道理。总结来讲,要传文化艺术给后代。在艺术市场化当中,我觉得华人艺术市场,应当像林千畬所讲的,两岸应相互融合、相互帮助。

  三、随着5G时代来临,我们要有5G的行动力。我非常重视文化科技创新的应用,希望建立一个华人共创共利的文化科技整合创新服务平台。在5G之前我们已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来卖高端的原创作品,却走入跌跌撞撞的险境。反之,也建立云端美术馆,创办台湾文创银行,却带来坦途。有了5G之后,我们更应该结合AR、VR让艺术作品看得见摸得着,才能让文化艺术产业迈向4.0文化新经济。

  四、用美的力量重建两岸和平发展。我们不愿意看到政治因素影响到两岸的各项交流,尤其是民众的旅游观光、文化学术交流乃至ECFA经济合作。当前两岸关系已不是COVID-19阻断了我们,而是因为国际关系导致台湾政治误解才阻断了交流。过去特朗普政府一连串的作为,给了台湾很多政治判断错误,而投资了特朗普政府,不只吸走了很多的资金,更阻碍两岸正常和平的发展。因此我们对拜登上任寄予厚望,期待两岸恢复对话、加强交流。此刻我们应该要掌握两岸和平发展的机遇期,让两岸重启有意义的对话,而两岸和平也有助于中国大陆走向强大。

  五、守着阳光锁着我,必然注定终身孤独 ,一定会走向失败。我觉得应该open mind(心胸开阔),展开双臂,欢迎大陆同胞走进台湾,了解台湾进而爱上台湾。朋友要多一点,敌人要少一点,台湾应当要连结大陆走进全世界。

  六、在COVID-19期间边境还不能立即开放,人们难以直接交流。我们认为,两岸四地应该可以透过视讯方式进行互动。各位在发言中承蒙厚爱,认为台湾艺术研究院是可以作为两岸交流的平台,其实在COVID-19期间,台湾艺术研究院已做了数次的文化交流视讯论坛工作。台湾艺术研究院承诺,愿意承担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在这一段期间,人不能交流,但是我相信作品是可以交流的。

  七、艺术要勇于创始、善于创造、成于创新。我想两岸此时此刻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更应当本着善的思想,用美的力量创造机会,以“共容、共荣、共融”的思维,让华人世界再一次的伟大。

  谢谢大家,今天在百忙当中拨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论坛,发言非常踊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字字珠玑,各位提供的宝贵意见,必能促进大陆更加关注南台湾文化艺术的发展。

  最后,让我们互相鼓掌说声谢谢,并互道珍重。
   评论员简介

  林富男:美国西雅图大学企管硕士、(高雄)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硕士。现任“行政院”政务顾问、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行政院”观光推动发展委员会委员、“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谘询委员、台湾民众党中央委员、台北市政府市政顾问团副总召集人、南台湾观光产业联盟总召集人、台湾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雄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讲座教授、厦门集美大学美术学院终身客座教授、高雄汉王洲际饭店集团总裁。

  赖新龙: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学士、英国丹地大学公共艺术研究所艺术硕士、英国邓肯·乔登斯坦艺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所艺术硕士。曾任大仁科技大学数位多媒体设计系系主任、高雄市现代画学会理事长、台湾悍图社社长、高雄市公共艺术审议委员、高雄市立美术馆典藏委员。现为专职艺术家。

  许一男: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硕士。曾任高雄市现化画学会理事长、西瀛画会理事长、长谷文教基金会执行长;担任过高雄市美术馆、历史博物馆、高雄市及全台公共艺术审议委员,南瀛奖、高雄奖、台北奖等比赛评审。现任台湾艺术研究院院士、积禅艺术事业总监、驳二艺术发展协会理事长。

  蔡梅芳:曾任高雄市美术研究学会荣誉理事长。现任枋寮乡政总顾问(艺文组)、 枋寮艺术村驻村艺术家。

  卓来成:曾任台湾画廊协会副理事长。现任东门美术馆馆长、财团法人厚德文教基金会专案执行长、上海阿索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林千畬:中国文化大学国际贸易系学士、高雄师范大学人力与知识管理研究所硕士。曾任高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Lexus企划室专员。现任南台湾青年论坛总召集人、台湾艺术(股份)公司行销组长。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155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