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稳经济”是缓解人民币贬值预期好药方

热点搜索

“稳经济”是缓解人民币贬值预期好药方

  中评社北京7月1日电/近期,受到美国经济走强、美元指数抬升以及全球范围内贸易摩擦等综合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连续贬值。证券时报发表朱凯文章,表示“稳经济”是缓解人民币贬值预期好药方。

  以史为鉴看汇率

  文章称,1994年以前,人民币汇率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那段时间正是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之前的状态,汇率完全由官方确定,与市场无关。

  2005年7月21日,中国决定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自此,人民币开启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大致在2005年11月中旬美元指数阶段性攀顶至92.43点之前,人民币仍处于“有管理浮动”阶段,并未随行就市对美元贬值,而是小幅升值至8.0780。之后,美元逐步下行,一直到2008年7月末,美元指数一路下行到72.12附近,相比2年多以前的92.43已经大幅回落22%左右。这段时间人民币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很明显,在2005年7月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市场化程度已经在逐步提升。美元贬值,人民币相对美元而言就是升值了。这段时间内,人民币从汇改前的8.27到6.83,不到3年时间整整走升了17.4%,与美元指数同期贬值幅度22%已较为接近。这就是市场化的表现。

  改革须“于我有利”

  文章指出,2008年七八月间,人民币汇率制度再次实施改革,虽然对此细节官方有些“语焉不详”,但我们翻开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底的一些官方表态,也可知晓一二。

  在2008年底《为何选择目前的时机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文章中,央行指出,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始终坚持从中国的根本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央行称,在上述背景和环境下,经过一年多的周密部署和准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出台。我们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正是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这应该就是文中所称“上述背景和环境”。从这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再波动,又恢复成了“平静的直线”。而期间的美元指数先是快速走升,进而又大幅下挫,然后又是明显走强。

  一直到2010年6月19日,中国央行发布“重启汇改”通知称,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展示了中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的努力。2010年6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7976,接下来的3年多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延续升值态势,在2014年1月14日触及6.0412的迄今以来历史高位。后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跟随市场,呈现对美元的贬值态势,2016年12月到达6.9547的阶段性低位。

  这其中,2015年8月11日,央行启动“811汇改”,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入合格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制度中的“市场化因子”越来越显着了。

  最好药方是稳增长

  文章称,近期人民币汇率结束了2018年一季度的强势升值,进入较快的贬值通道。或许是受到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初“股汇双杀”惨痛历史的刺激,近期A股市场跌多涨少,情绪低迷。

  但人民币汇率预期,最终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以及与之相关的投资回报预期。尽管近几周来金融市场波动较大,但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比2015年下半年那段时间已有很大改善。有研究人士认为,去年底以来政策过快收紧引发市场对增长的担忧,可能也是近期压制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担心汇率贬值,至少目前来看,还没有资本明显外流的确切征兆。在当前时点下,稳定国内经济增长以及通胀预期,才是人民币汇率企稳的关键一步。具体来说,央行或有必要进一步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科学合理地控制好金融去杠杆的操作节奏,对于近期“苗头显露”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等,不妨安排一个债务清理的过渡期,给市场更多积极正面,至少是可控的政策预期。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18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