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李熙玉谈中韩关系与东亚国家发展范式

热点搜索

李熙玉谈中韩关系与东亚国家发展范式

李熙玉教授(图片来源:会议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5月13日电(实习记者 王嘉航)5月11日下午,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教授李熙玉以“中韩关系与文明的交流:窗户与镜子”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

  “要探讨中韩关系,就不可避免的要关注中美文明话语的冲突。”李熙玉在讲座开始时说。他认为,习近平在第一届亚洲文明对话中阐述的文明观否定了文明冲突论,强调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以及交流性。针对特朗普认为文明并不是以自由主义等普世价值为基础的开放性世界主义(cosmopolitan)共同体,而是守护白人基督徒遗产的历史共同体,李熙玉引用凯隆﹒斯金纳的观点说,马克思也是西方人,若说过去与苏联的战争是西方文明圈内部的战争,那么与中国的战争则是与一种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美国以前从未经历过。在李熙玉看来,中美文明的冲突将在中韩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立足于东亚现状,李熙玉指出,Covid-19之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疫情导致的生活方式变化,对替代性未来文明的需求超过了过去500年的近代文明。中韩两国共同探索东亚文明的新的解释与前景的努力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从大历史(Big history)文明论的角度来看,人类在经过古代文明-中世文明-近代文明之后,在第三个千年之际走向新的未来文明。当今世界已经超越了国境和民族,人和财物实时流通的一个’地球村’。”李熙玉强调,人类获得了便捷和物质繁荣,却难以建立普遍规范和机制,甚至出现了文明冲突和文明矛盾。最近出现贸易、技术、制度、规范、价值理念等方面全方位脱钩现象,产生了对新冷战、地缘政治学的回归等悲观预测。

  “要构建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全球治理模式。”李熙玉称,我们要超越主权国家的自主性,履行主权义务(sovereign obligation),对未来文明的转型思考与大历史(Big History)的探索。新冠疫情的冲击新冠疫情导致全球“四不”(不确定性、不明确性、不稳定性、不可预测性)现象出现。针对这一现象,李熙玉认为,近500年的近现代科学技术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我们应当关注从个别国家到全球化存在方式的变化,反省人本主义历史观的范式转换。探索’大历史’,以共生与生态角度解决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态危机、战争与和平、贫困等威胁地球和平的问题。

  而对于现实中的国际政治出现“强国政治”的悲剧,李熙玉指出,目前来看,自由公正的自由贸易、基于合作的多边主义、全球价值链体系弱化,取代而之的是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民族主义、本国优先主义、种族主义。这种本国优先主义、大国中心主义削弱了人类对地球和平的渴望,破坏了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信心。

  中韩关系与亚洲的新时代:多样文明的共存与包容

  东亚国家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展现的东亚国家的恢复弹性(resilience),与亚洲国家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李熙玉表示,亚洲作为古代文明的宝库,是文化与传统、历史与思想、儒佛道民间信仰等多种价值的融合。这是建设新文明的智力资源(Intellectual resources)。

  立足于现实政治,李熙玉认为中韩关系已经体现出了亚洲悖论(Asia Paradox)。他指出,由于冷战的遗产和战争的记忆,尽管经济交流和人文交流持续增加,但构建新的区域共同体的上层政治(high politics)并没有得到发展。“消极和平”(negative peace)、“冷和平”(cold peace)依然是东亚国家之间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东亚国家之间并没有形成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这不利于构建可持续的亚洲未来。我们应当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反思中探索,追求克服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国家主义的多边主义。

  李熙玉认为,中韩都是现代化比较成功的国家。在此基础上,李熙玉总结了中国经验和韩国经验。中国经历了革命、建国、改革开放、发展再到新时代的伟大成绩。中国的发展范式也经历了从数量发展到包容性发展(inclusive development)的过程。中国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通过脱贫政策,确保人的尊严的底线(bottom line);通过开放、多边合作,探索区域一体化(RCEP,CPTPP);基于对世界和文明的新思维下的国家战略和世界秩序构想等等,都是发展范式转变的良好例证。李熙玉强调,作为文明古国,在追求新的国家改造的同时发出中国话语,中国以新冠疫情为契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中探索文明共存,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文化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为半岛的和平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韩国则同时实现民主化与工业化,通过建立政治民主(主权在民)、经济正义(反腐败改革与市场的自由平等)、福利国家(解决贫困、确保人的尊严性)、均衡国家(缩小社会差距、地区差距)、和平国家(追求和平繁荣,没有战争的朝鲜半岛)等等努力,对亚洲合作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中韩两国对新未来和文明的规划

  李熙玉展望韩中关系的未来指出,韩中两国通过反思现代性(modernity),有必要共同规划克服后现代问题的新未来和文明。虽然韩中两国在历史上共享着文化与传统,但冷战之后各自用不同的价值和方法建设了自己的国家,积累了各自独立的现代化经验。两国虽存在价值和体制、制度的差异,但共享和学习现代化经验的过程中成为彼此的“窗”和“镜子”。李熙玉最后强调,中韩两国在合作过程中,为世界人类的幸福构建了包括现代和后现代的知识和政策平台。新冠疫情之后,全球变暖,疫情使生活方式、资本积累方式发生变化,由此出现了一种“新常态”(New Normal),在此情况下中韩两国应共同探索新的未来文明,吸收多种视角,将其扩散到世界范围,把亚洲历史和文化的地位从周边推向中心。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338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