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网评:美俄矛盾很大,联手抗中无可行性

热点搜索

网评:美俄矛盾很大,联手抗中无可行性

  中评社北京8月5日电/网评:美俄矛盾很大,联手抗中无可行性

  来源:中国网 作者:孙兴杰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

  基辛格算得上是智者了,学而优则仕,将学术和外交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他最大的成果就是在1970年代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构建了中美苏三角关系,改变了冷战的格局。基辛格以外交权谋改变了外交格局,现在世界格局再次发生了变化,中国的不断发展成为关系变局的因素,中美关系成为影响到国际格局的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

  基辛格的杰作就是“三角关系”,实践先于理论,从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关系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甚至可以说任何国际关系都可以化为三角关系。为什么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可以说是冷战时期石破天惊的变化呢?原因在于从冷战时期的两大阵营的对立转向灵活的三角关系,这是基辛格的伟大之处。

  三角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双边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第三方,这样的互动关系就构成了三角关系,因此,三角关系具有“系统性效应”,超出了参与方主观意愿的范畴。当然,如果双边关系对第三方没有影响的话,那就不是三角关系。

  基辛格的三角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它超越了冷战的逻辑,冷战是什么逻辑呢?就是阵营之间的对垒,两个阵营之间界线分明,从经济到军事,再到意识形态,与此同时,阵营内部是等级性的关系,当然两个阵营内部的等级关系构建方式不一样,美国及其同盟体系是军事同盟体系加市场经济,保持了高度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中美苏三角关系的构建意味着两个阵营的界线已经不是那么明确了,或者说中国已经超越了阵营的思维,从这个角度来说,亚太地区的冷战逻辑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发生了逆转。

  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的前提就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而在19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中美建交几乎同时发生。中美关系的变化,源于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型和调整,源于中国对于世界格局认知的变化,从革命与战争转向和平与发展。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富起来的目标,在短短四十年之间,中国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从外交与战略效应来说,中国改革开放就是跨越冷战阵营,加入到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对外开放主要是对美国开放,而国内的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的进程是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改革开放在原点上与美国联系在一起,这奠定了中美关系的性质。中美关系并不仅仅是两个国家的双边关系,更是中国与国际体系之间的关系,美国是一个体系性国家,尤其在经济和金融方面更是如此。

  现在的中美关系与冷战期间美苏关系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中美关系还在同一体系之内,至少是在全球经济体系之内,而美苏关系则是体系性的对抗。

  特朗普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也是希望在中美俄三角互动中,占据关键地位,至于能不能联合俄罗斯,从结构上来说,美国有需求,但是操作来讲,短期无望,美俄之间的矛盾更甚于中美,尤其是通俄门带来的反俄情绪。

  基辛格的方案无论有无可行性,都值得反思,中美关系是不是到了一个临界点,还是说认知发生了巨变。中国外交的每次重大的转型都与自身的国家战略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中国外交的自主性,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2417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