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桃园大溪蒋介石行馆遭封闭 昔日风采不再

热点搜索

桃园大溪蒋介石行馆遭封闭 昔日风采不再


大溪蒋公行馆属于砖造平房,每个房间都有大理石壁炉,流露浓厚的洋味,这是蒋介石监造,给夫人蒋宋美龄更大空间。(中评社 黄文杰摄)


大溪蒋公行馆疏于整理,部分区域濒临坍塌危险,现场拉起封锁线,大溪文史工作者黄建义带领中评社进入采访。(中评社 黄文杰摄)


大溪蒋公行馆疏于整理,锈蚀严重,部分区域濒临坍塌疑虑,看不到昔日蒋家的风采。(中评社 黄文杰摄)


黄建义表示,这里就是蒋介石与约旦国王胡笙见面的凉亭,可以远眺石门水库,以及大溪三桥美景。(中评社 黄文杰摄)


黄建义推算,蒋经国抒发情感写梅台思亲,最早是住在大溪蒋公行馆,因为开窗就是梅树。(中评社 黄文杰摄)


封闭中的大溪蒋公行馆,站在凉亭可以远眺石门水库以及大溪三桥美景。(中评社 黄文杰摄)


这是大溪蒋公行馆封闭前的蒋介石卧房,陈列摆设,开窗可以看到梅树,空间比蒋宋美龄小很多。(照片:黄建义提供)


这是大溪蒋公行馆封闭前的蒋宋美龄卧房及陈列摆设。(照片:黄建义提供)


这是之前蒋公纪念堂里面的文史资料,呈现两蒋的故事。(照片:黄建义提供)


日据时代兴建的大溪公会堂,因为蒋介石来大溪,被当作大溪蒋公行馆,后来也变成蒋公纪念堂。(中评社 黄文杰摄)


现在大溪公会堂,变成单纯聚会场地,里面看不到昔日两蒋文物。(中评社 黄文杰摄)

  中评社桃园8月7日电(记者 黄文杰)国共内战战败,蒋介石撤退来到台湾,在桃园大溪落脚,利用日据时代留下来的大溪公会堂,1950年代把厨房与寝室改建为砖造平房,成为蒋介石在台湾少数亲自监造的房子,这就是众人所知的大溪蒋公行馆以及“总统”蒋公纪念堂”,无奈的是,行馆早就封闭,两蒋文物全部搬空,看不到昔日蒋家风采。

  民进党桃园市长郑文灿6日先主持“大溪公会堂及周边建筑与环境改善工程”开工仪式,接着在大溪公会堂主持“慢城‧大溪”说明会,稍后也证实,包括全台第二高的蒋介石铜像、大溪蒋公行馆并未列入这次改善工程,未来怎样活化空间?还会找当地居民开会讨论,再做最后决议,但承诺不会粗暴对待历史。

  桃园大溪知名文史工作者,也是达文西瓜艺文馆负责人黄建义,带领中评社进入用封锁线拉起的大溪蒋公行馆,描述当年两蒋故事,走在木栈道,到处龟裂崩坏,岌岌可危。

  因为大溪蒋公行馆封闭,只能从屋外描述昔日屋内的陈列与摆设,L型建筑,走廊走到底,是蒋介石的房间,房间虽小但是风景最棒,屋外可以看到五个烟囱,第一个烟囱是客厅,第二个烟囱是餐厅,第三个烟囱是厨房,动线流畅,这就是典型的军人盖房子,无关闽南式或日式建筑,窗明几净,乾净俐落,简单明白。

  行馆封闭,里面文物也被搬空,不过黄建义手边,还保有历史照片,可以看到蒋介石与夫人蒋宋美龄的房间大小“差很大”,如果以窗户来比较,夫人房间占了两个窗户,老蒋只有一个窗户,他笑“老板娘最大”。

  研究蒋家历史的黄建义,也从大溪蒋公行馆找答案,他发现蒋介石住的房间,开窗就是梅花,后来蒋经国来大溪也住这里,开窗见梅会思念父亲,虽然复兴区角板山有“梅台思亲”,但文章真正最有感情应该是在大溪行馆。

  他解释,蒋介石监造的房子,有很多洋式建筑风格,为什么?答案还是夫人,蒋宋美龄就是要有壁炉,私生活领域非常重视,就是自己盖,不管两蒋政治或历史功过怎样评价,蒋介石蒋经国就是大溪人,只是他的身份是“总统”,他是大溪居民、也是军人,这层关系,容易跟陆客解释,就是军人,就是要乾净俐落。

  黄建义指着岸边的“志清亭”,采钢筋混凝土、洗石子工法搭建,早年蒋介石曾在这里接待包括约旦胡笙等各国元首,赏景兼交换国际情势。
 
  现在凉亭依旧在,但避免游客闯入,发生危险,也是拉起封锁线。

  他说,看历史照片,过去凉亭外还是一片树林,只是随着时间不断坍塌,变成一个崖边的建筑,站在凉亭,远眺是邻近新竹的山脉以及桃园台地,俯瞰典型的大溪河阶地形,大溪地名所谓“三层”,就是第三阶,一目了然,这里是地形丰富的地方,可以谈历史也是顺便讲环境教育,也可以看到石门水库,还有崁津大桥、武岭桥、大溪桥等大溪三桥,

  过去两岸交流频繁,黄建义经常陪着上海及各省市大陆高访团四处参观与导览,来到志清亭不忘介绍,这里美景媲美蒋介石故乡,面大山大水,老蒋总会幻想何时反攻大陆?

  黄建义说,陆客对蒋介石历史相当熟悉,开口闭口都是“蒋先生、蒋先生”,同样美景,陆客与台湾人看法可能不同,陆客说,或许蒋介石心想:“我怎么会打输”。

  他坦言,这几年接待陆客团比例,确实减少许多,虽然陆客不来可惜,但是台湾也应该对于两蒋历史要深入瞭解,透过同样的历史人物,不同的历史观点讨论,增加彼此瞭解。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2453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