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图首 > 辉眼看两岸:旗袍,跨越海峡两岸的美丽记忆

热点搜索

辉眼看两岸:旗袍,跨越海峡两岸的美丽记忆


两岸共同的美丽记忆(中评社 辉哥手机摄)


旗袍背后的美丽故事(中评社 辉哥手机摄)


旗袍背后的美丽故事(中评社 辉哥手机摄)


旗袍如画(中评社 辉哥手机摄)


旗袍是当年“月份牌”的主打服饰(中评社 辉哥手机摄)


旗袍是当年上海家庭中必不可少的装饰(中评社 辉哥手机摄)


旗袍走秀,别样风韵(中评社 辉哥手机摄)


身有旗袍,岁月静好(中评社 辉哥手机摄)


浓郁民族风的花布伞是旗袍最好的搭配(中评社 辉哥手机摄)

  中评社上海8月14日电(作者 辉哥)近日,一批来自于台湾的海派旗袍藏品登陆上海历史博物馆,为两岸民众开启了一段共同的美丽记忆。

  海派旗袍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艺术典范。在本次展览中,共有70余件藏品分别以“时尚盛宴 文化沙龙”、“现代女性 摩登生活”、“民族工业 上海制造”三个板块进行了美丽呈现,观众在品味每件藏品的艺术价值同时,还对藏品所蕴含的历史回忆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大家在欣赏藏品时,如同漫步在家国百年风云中。

  海派旗袍不仅曾是中国时尚界的翘楚,更因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而迸发出了更多华彩。曾几何时,徐志摩、胡适等社会名流是海派旗袍品牌的股东,张幼仪、陆小曼等沪上名媛是海派旗袍之美的引领者,叶浅予、张乐平等沪上名画家也都为海派旗袍贡献过艺术灵感。如此海派旗袍,自然很快风靡全国,也必然成为彼时台北女性的一项美丽选择。

  1936年,台北一家缝纫店老板陈杏村到上海考察海派旗袍制作,这一举动引发了台北市民的热情关注。考察三周归台后,陈杏村在报上发表长篇文章介绍海派旗袍的款式,并开始为人制作旗袍。由此,她登上了一九三〇年代台湾名人录,被称为“洋装店主”、“设计师”、“流行界的先驱”。但令人唏嘘的是,陈杏村的旗袍事业生不逢时,在日本殖民者开展的“皇民化”运动中,旗袍因是中国象征,而与其他中国文化一样被禁止。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回归祖国,当奉命重返台湾的中国军队在基隆登陆时,许多台湾妇女再次穿上了压在箱底多年的旗袍,成为欢迎祖国军队的人群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旗袍,一段属于两岸民众的共同记忆,承载着两岸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任岁月流去,美丽永远不会褪色。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2618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