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 > 中评关注:专家学者共议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

热点搜索

中评关注:专家学者共议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


“大国关系——从治理到秩序”国际战略圆桌研讨会日前在光明网举行(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巍(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郎平(中评社 张心怡)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胡波(中评社 张心怡摄)


外交学院凌胜利(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杨原(中评社 张心怡摄)


对外经贸大学刘若楠(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钟飞腾(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左希迎(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赵海(中评社 张心怡摄)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檀有志(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评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 张心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与光明网理论部共同举办的“大国关系——从治理到秩序”国际战略圆桌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对外经贸大学的1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从多角度出发共同探讨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秩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巍从全球经济治理的角度回溯世界秩序变更历史。他指出,国际秩序是在特定的权力结构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套比较严密的规则和价值体系,从而使得行为体产生的一种稳定行为状态。国家治理则是通过国家外在行为、外在活动,实现有效合作,进而形成的稳定状态。国际制度的竞争不完全是对抗关系,市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处于对抗中实现有效平衡的状态。

  谈及网络安全问题,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郎平表示,在网络空间中,核心技术是能力、是逻辑,国与国之间在网络技术能力存在差距的情况下,很难进行平等谈判。郎平亦提到,目前来看网络空间的国际秩序还没有形成。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胡波谈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存在机制随意的问题,全球海洋的连通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海洋的利用和管理具有先天的开放性。但是,大国之间海洋地缘政治又具有复杂性与封闭性,妨碍了合理的全球海洋治理秩序的形成。

  外交学院凌胜利从核安全与地区秩序的关系出发展开阐释。他指出,由于核武器具有巨大杀伤性,管控核武器依然是国际安全的重要问题。大国应该加强在核问题上的合作,这既符合大国各自的利益,这也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杨原表示,安全之中隐含着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而安全具有“负外部性”的特征,成为一种国际关系中无法避免的成本,比如“中国威胁论”的产生。他认为,如果仅把维护国家安全理解为是规避风险,无所作为是不行的。
  
  对外经贸大学刘若楠以“东亚安全秩序”为主题发言指出,在国际仲裁领域,法律和外交程序的建设,是未来处理国家安全以及大国关系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钟飞腾表示,目前对大国关系研究要形成新的范式,要从传统基于主权国家层面的国际秩序研究,进一步深入到国内政治经济层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左希迎认为,国际秩序是国际政治中的核心问题。他提到,不同地区在特定时间出现一些冲击既有秩序的力量和运动,当这种情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国际秩序的调整也就无法避免了。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赵海表示,现今某种国际安全问题已经超出各自领域范围,变成了一个更加综合性的问题,如经贸领域也需要考虑战略方面的问题。未来中国也会被要求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治理,提供公共产品,既有机遇,也有风险。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檀有志指出,大国关系的研究不能拘泥于双边关系,而是要注重观察和研究多边关系。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大国的确是当前外交工作中一个关键部分。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薛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当前中国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期,我国的综合安全形势面临许多挑战。他认为,在未来在处理大国关系上,需要考虑新的评估中国崛起和发展的标志,而不是将取代美国作为衡量崛起的标准。
nextpage>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3785.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