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图首 > 中评镜头:澎湖施公祠纪念施琅见证两岸统一

热点搜索

中评镜头:澎湖施公祠纪念施琅见证两岸统一


施公祠。(中评社 杨腾凯摄)


施公祠内香炉,香火至今不断,匾额上写着“福曜海山”。(中评社 杨腾凯摄)


施公祠墙上的绿釉花砖,是闽南风格的装饰。(中评社 杨腾凯摄)


施公祠内祭拜的神明像。(中评社 杨腾凯摄)


当地导游向观光客介绍施公祠。(中评社 杨腾凯摄)


万军井。(中评社 杨腾凯摄)

  中评社澎湖10月2日电(记者 杨腾凯)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335年前的“澎湖海战”中,领兵击败明郑水军,促使延平郡王郑克塽降,台湾、澎湖因此首度纳入中国版图当中。清廷念施琅战功,替其建立生祠,目前“施公祠”仍存在于澎湖中央街内,在当地信仰中心“天后宫”附近,香火至今不断,是见证两岸统一的重要历史景点。

  中评社记者25日至28日前往澎湖采访,并寻访与两岸有关的历史记忆。

  施琅原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手下的将领,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先随郑芝龙降清,但不久后又加入郑成功反清的行列,成为明郑军中重要将领,后因郑成功手下曾德得罪施琅,遭施琅杀害,郑成功下令诛杀施琅全家,施琅虽顺利逃走,但亲人被郑成功杀灭的大恨难消,决定再次降清,参与清军对郑军的军事作战。

  清康熙22年(1683年),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提督,在澎湖海域与郑氏水军发生“澎湖海战”,施琅领军击败郑军将领刘国轩,刘从澎湖吼门水道败走,战败消息传出后,郑氏王朝已无心抵抗清军,郑成功的孙子延平郡王郑克塽降清,结束在台湾22年的统治。

  事后施琅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台湾、澎湖初次归收编入大清帝国版图,设府置厅,归属福建省。

  清廷感念施琅战功,封其为靖海侯,并于今日“卫生福利部”澎湖医院一带建造施琅生祠,后人推估施公祠建祠的期间应于1683年施琅封侯之后至1696年施琅过世之前。

  台湾进入日据时代后,施公祠原址在大正3年(1914)被征用辟为医院院舍,于是施公祠便迁入澎湖中央街内现址,位于天后宫旁,目前公告为县定古迹。

  施公祠对面有一“万军井”,当地传说,施琅攻下澎湖后苦于无水可用,向神明祈祷后得到甘泉,水源足以供养万军,因此该井被称为“万军井”,也称“施将军井”。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3803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