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孔子第75代嫡长孙:我不会是最后“奉祀官”

热点搜索

孔子第75代嫡长孙:我不会是最后“奉祀官”

  中评社北京10月4日电/“我们的血都是一样的。我和你并没有区别,都要通过努力才能把事做成。”在浙江衢州孔氏家庙大成殿前领祭完祭孔仪式后,80岁的孔祥楷这样回答塞内加尔人法勒。

  新华社消息,远道前来祭孔的塞内加尔孔子学院代表法勒对这位孔子第75代嫡长孙充满好奇:“您身上流着孔子的血是什么感受?”孔祥楷笑笑说:“如果需要,我可以献一点给你。”

  9月28日,“南孔圣地”举行孔子诞辰2569周年祭祀仪式,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主任孔祥楷是主祭人。这是自2004年衢州南孔祭典恢复以来,孔祥楷主持的第15个祭孔大典。

  “我是孔子的后代,传承、发扬儒家文化是我的责任,我义不容辞。”孔祥楷说。

  孔祥楷生在衢州,成年后前往西安求学,在河北、辽宁务矿,久居中国北方数十载。他自认为,从在外求学、务矿,再到掌管家庙,一路走来,角色转换很多次,但孔氏传人的身份一直没变,坚持传播儒家文化的初心没有变。

  对于如何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孔祥楷的观点是,只有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能让现代人真正理解儒学、领会孔子的思想。2004年,孔祥楷提出“当代人祭孔”的倡议。

  “是谁来纪念孔夫子?是现代人,是我们来祭祀。”孔祥楷说,“今人祭孔不是演戏,而是要从祭孔的过程中收获现实的意义。”

  孔祥楷认为,孔子思想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其核心是人,能帮助理顺人与人的关系。“孔子主张‘修、齐、治、平’,重在‘修身’,如果每个人能把自己管好,那么世事就顺,社会也就和谐了。”

  每年祭孔,孔祥楷都会思考契合时代背景的祭祀主题,邀请不同的群体来参与:从乡村教师、白衣天使到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今年是学祭,主题是“师生共祭”,现场有衢州市中小学以及海内外孔子学院近千名师生一起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孔祥楷主动提出做主祭。从写祭文到选择《论语》章句,祭孔的礼乐、《大同颂》等祭祀歌曲都由他自己谱曲。更难能可贵的是,孔祥楷在年事已高,站立和走路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全程参与祭孔活动。

  史料记载,公元1128年,孔子第48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宋高宗赵构南渡,定居衢州,建家立庙。这批孔子后裔史称孔氏南宗,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也成了继中国北方山东曲阜孔庙之后的全国第二座孔氏家庙。

  1506年,明武宗下诏,封孔子第59世嫡长孙为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1913年,这一职务被北洋政府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1944年,年仅6岁的孔祥楷成为最后一任奉祀官。

  “不过,我不会是最后的‘奉祀官’,一定会有人接我的班。”望着孔庙中读经班的孩子,孔祥楷说,“儒学在这些孩子心里播下了‘仁’的种子,我对他们满怀希望。”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3895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