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图首 > 中评镜头:花莲锥麓古道有惧高症的止步

热点搜索

中评镜头:花莲锥麓古道有惧高症的止步


锥麓古道为合欢越岭古道残存遗迹,是台湾东部以险著名的健行路道。(中评社 林淑玲摄)


在狭窄的山径上,两方交会都得小心翼翼停下来。(中评社 林淑玲摄)


锥麓古道位处花莲县立雾溪北岸,山径凿辟于陡峭山壁之中。(中评社 林淑玲摄)


两岸峡谷顶端线条所透出的天空,由西向东看起来像极了台湾的外形。(中评社 林淑玲摄)


锥麓古道位处花莲县立雾溪北岸,山径凿辟于陡峭山壁之中。(中评社 林淑玲摄)


锥麓吊桥。(中评社 林淑玲摄)


日据时代建物的遗址。(中评社 林淑玲摄)


锥麓与福矶断崖处,有1.2公里长全由大理岩构成,是太鲁阁峡谷最壮丽的景观。(中评社 林淑玲摄)


由于路线环境特殊,官方管制承载量并立告示牌。(中评社 林淑玲摄)

  中评社花莲10月9日(记者 林淑玲)位于花莲太鲁阁国家公园内的锥麓古道为合欢越岭古道残存遗迹,是台湾东部以险著名的健行路线。最惊险的一段在锥麓与福矶断崖隔溪对峙,长约1.2公里,高约600公尺,全由大理岩构成,是太鲁阁峡谷最壮丽的景观。120至150公分宽的小径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多数没有护栏,下方就是中部横贯公路和峡谷,两方交错时更是险峻,有惧高症的人很容易吓到腿软。

  锥麓古道早年是太鲁阁族各部落间联系要道,也是日据时代殖民地政府理番的道路,沿途留有部落遗址、纪念碑,以及日本人的坟墓。原路径只有30公分,仅容得下并立的双脚。1917年日本人强征原住民壮丁,将小径拓宽至1.5公尺,以便通行或载运火炮。当时壮丁们以绳索捆绑腰际,自断崖顶垂悬而下,以凿洞埋设炸药,可见当年开凿之艰辛危险。

  根据太鲁阁国家公园资料显示,目前仅开放3.1公里,即锥麓吊桥至断崖驻在所(东进东出) ,全程维修完毕后为10点3公里。

  由于路线环境特殊,官方严格管制承载量,平日限96人,例假日156人,一般要一个月前提出申请,如果人数超过,还得抽签。报到时要核对证件,进出都要核对名单,限上午8时到10时可进入。

  太鲁阁国家公园简介显示,锥麓古道,位处花莲县立雾溪北岸,山径凿辟于陡峭山壁之中,路宽仅约一台尺所能立地仅能容足,由于大理石坚硬及不含水的特性,使得锥麓古道几乎寸草不生,若不经意向下瞄望,险峻落差之山壁加上立雾溪滚滚溪水,视线在毫无遮掩之下,更能充分感受大断崖的雄峻峭拔之惊心动魄,其为太鲁阁峡谷最撼人之景,地质全是大理石岩层构成,由于地势不断隆起,加上立雾溪侵蚀下切作用强盛,切穿了三角锥山东南棱,因大理岩不易崩落,才形成陡峻的断崖。

  过了靳珩桥,两岸崖壁更形陡峻逼近,到了中横公路178K的地方,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垂直陡立的大理石峭壁,宽约1200公尺,海拔高约1100公尺。从公路上隔溪对岸是锥麓断崖,而公路一侧,与锥麓隔溪壁立对峙的是福矶断崖,是立雾溪切穿三角锥山之棱所形成的,两断崖相距仅有20多公尺,这是立雾溪百万年来精雕细琢的壮观成果。

  断崖下的公路有一段宽阔的路面,可以停车赏景。在此仰望断崖,几乎看不到断崖顶端。倒是两岸峡谷顶端线条所透出的天空,由西向东看起来像极了台湾的外形。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3985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