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卢锦钦语中评:港商港企应发挥优势创新进取

热点搜索

卢锦钦语中评:港商港企应发挥优势创新进取


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


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


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


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

  中评社香港10月21日电(记者 张心怡)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第一批进入内地发展的港商、港企既是改革开放的贡献者,也是受惠者。50多岁的香港,应拥有20多岁的心态,在求稳中也要拥有创新敢做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卢锦钦认为,上一辈的港商可以调动自身,培养下一代,给更多年轻人提供创业机会,扶持他们进军新的领域。随着内地居住证申领开放、广深港高铁开通以及随后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已经真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港商、港企要迎接机会,主动融入,亲身去寻找商机。

  “我认为实体经济还能生存,还能创造,不能一棒子打死。”谈及实体经济生存现状,卢锦钦说,打通粤西非常重要,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内一线城市容纳不下的企业向振兴工业的城市去转移,因为这些城市不仅会提供好的政策,还会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土地资源。

  卢锦钦还提到,面对市场变化的挑战,面对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全港各区工商联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将不断为香港企业家融入内地发展搭建桥梁与平台,把所有企业紧紧地连在一起,让大家进行沟通交流,产业互动,抓住合作机遇。

  专访全文如下:
  “改革开放东风惠及港商、港企”

  中评社: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香港商界抓住了内地发展的巨大机遇,实现自身发展,也在不断进行升级转型的尝试。作为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可否谈谈您的一些亲身经历和感受?

  卢锦钦: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看到了国家从1978年发展到现在的整个变化,人均GDP从200美元增长到8000美元,速度是非常之快。改革开放为我们国家带来的历史性变化,亦让整个世界刮目相看。

  从80年代初开始,第一批港商、港企进入内地发展,一时间掀起了“融入潮”。这批港商、港企是改革开放的贡献者,也是受惠者。港商、港企引进资金投资、引进人才、引进管理,到珠三角进行来料加工,为国家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创造了很多大型产业,并引导内地的产业生产基地,利用香港这一国际化平台走向世界。感受颇为深刻的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为香港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也让不少港商、港企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受惠。早期进入内地开设工厂的港商,虽然在政策等方面有很多不利便,但都能感受到在整个经济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带来的无限商机。包括我自己的工厂,在90年代初进入内地后的短短两年内,便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港企、港商要敢于尝试、升级改造”

  中评社:改革开放40年间,不少港商、港企到内地投资,在助推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对国家贡献良多。但近年来,随着内地经济蓬勃发展,香港自身优势不断减弱。您认为未来港商、港企应如何调整思路、转变模式,继续为国家发展助力?

  卢锦钦: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港商、港企早期进入内地的都是一些实体经济,即“旧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家大力推动万众创新理念的过程中,90年代末互联网经济的到来使得很多实体经济受到打击。比如用钱购买商品的零售方式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淘宝、微商等年轻一代的消费形式。此外,在智能手机的影响下,科技、信息传播加速发展,旧的经济市场不断萎缩,实体经济发展速度亦受到影响而放缓。为了不被淘汰,很多工厂开始跟随市场去改变,进行产业升级改造。

  港商、港企无法改变时代,他们的思路还是围绕着实体经济。香港早期进入内地发展的工厂,与互联网厂家有所脱节,难以融入新时代的行业之中。所以我经常说香港企业、商人拥有的是50多岁的心态,而内地则是20多岁的年轻心态。港企、港商从整体上讲对具有一定风险的投资较为小心谨慎,偏爱稳中求进的投资方式。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内地一些产业依托香港出口,与世界接轨,那么港企、港商就要敢于尝试,发挥自身优势,跟随时代发展不断探索与改变,招收更多新的开发人员,进一步升级改造。

  近几年我们看到,由于市场庞大,内地的科技创新不管在哪一领域都在不断地升级。而香港一些年轻人不仅没有走进内地,亦与国外脱轨,处于进退两难的状态。香港投资创新项目较少,一是因为特区政府开始支持较晚,二是因为投资者较为谨慎,所以,香港好的创新项目一定要依托内地的创新平台和市场,才能拥有广泛的投资渠道。
  “实体经济不能被一棒子打死”

  中评社:您是做实业起家,最近是否有感觉到国家有重新重视实业、制造业的倾向?港珠澳大桥其中一个设计目的是要开发粤西,那么通过港珠澳大桥能否让实体企业在粤西获得更好发展?

  卢锦钦:我认为实体经济还能生存,还能创造,不能一棒子打死。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实体经济在沿海设立工厂的土地成本不断提高,招工也出现困难。早期在深圳开设的工厂开始移向惠州、东莞等地,还有的在向广西、江西转移。在这样的情况下,打通粤西非常重要,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内一线城市容纳不下的企业向振兴工业的城市去转移,因为这些城市不仅会提供好的政策,还会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土地资源。为什么将韶关一带都纳入了大湾区规划之中?就是为了振兴粤西,将其变为发展工业的重点区域。未来大湾区会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将有着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发展强项。

  “50岁的香港要拥有20岁的心态”

  中评社:那么您认为香港有没有可能放弃50岁的稳妥,再去强化20岁的心态? 
   
  卢锦钦:港商、港企更多会选择投资比较成熟的项目,在投资创新、较为年轻的项目上还是比较谨慎。对上一辈的港商来说,50多岁的心态调整起来是会有些困难,但他们可以调动自身,培养下一代,给更多年轻人提供创业机会,扶持他们去进军新的领域。我认为,50多岁的香港,要拥有20多岁的心态,在求稳中也要拥有创新敢做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比如在物流、专业人才等方面可以向内地的自贸区集中。香港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结合国家转型中新的发展理念,结合年轻心态,敢于面对市场变化,培养新一代。

  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中,内地企业杠杆比例很高,银行有政策支持,还有投资者融入资金推动产业,经济发展非常迅猛,但这其实从侧面体现出国家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内地企业从未经历过金融危机,很多人对存在的风险没有深刻感知,股权积压严重。因此,目前内地企业必须去杠杆,要在追求高速度的同时追求高质量。而香港由于拥有相对成熟的金融体系,港商、港企更多注重的是稳定高质量、创造高质量,优化企业管理,打出品牌,健全财务。
  “大湾区遍地都是黄金”

  中评社:内地于9月起接受申请港澳居民居住证,您对此项惠港政策作何评价?居住证对港商、港企有怎样的意义与影响?

  卢锦钦:最近社会各界一直在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将如何进一步建设推进?近期我们看到,9月份起,香港居民可以申请内地居住证,这代表香港将进一步融入内地发展,充分享受内地读书、创业、投资、工作等方面具体的 “人的政策”,香港可以更快、更容易地融入大湾区发展之中。此外,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也开通,大湾区“一个小时生活圈”逐步形成,再加之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东南西北几条线路便可实现全面覆盖,将大湾区的人流、物流、交通流将紧紧联系在一起,为香港融入大湾区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大湾区对香港来说是千年难逢的发展机遇,香港早期年轻一代大部分还没有融入国家的发展趋势,也没有了解国情,高铁的开通就是给他们提供机会去尝试,去感受未来应实现如何在大湾区内共同创业。香港很多年轻人说买不起房子,现在高铁开通后到深圳十多分钟,到东莞也只要半个小时,其他城市的房价便宜很多,这也是给香港的创业者、年轻人提供机会,充分解决年轻一代的资金困难、成长困难。由于香港人自身质素较高,工作认真负责,香港的人才在内地就业颇受欢迎,所以年轻的港商不怕在大湾区没有发展机会,反而“遍地都是黄金”。

  随着内地居住证申领开放、广深港高铁开通以及随后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已经真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政策已经有了,路也逐步通了,那么港商、港企就要迎接机会,主动融入,亲身去寻找商机,去大湾区走走看看,去感受一下哪些领域可以进一步发展。
  “全港各区工商联将做好融入国家发展的排头兵”

  中评社:在“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之下,未来全港各区工商联将具体从哪些方面着手规划,以推动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卢锦钦:全港各区工商联已经率先在前两年融入内地,做好一系列品牌来继承工商联的发展优势。面对市场变化的挑战,面对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全港各区工商联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将为香港企业家融入内地发展搭建桥梁与平台,把所有企业紧紧地连在一起,让大家进行沟通交流,产业互动,抓住合作机遇。

  前两年全港各区工商联在深圳南山建立了深港创新孵化基地,目的是给香港青年一个机会,去融入、去创新。香港年轻一代不管是拥有互联网经济理念,还是创新理念,还是人工智能技术,都可以融入到内地科技最先进、最辉煌的地方——南山去发展。南山是科技创新高地,我们创造这样一个基地,就是为香港青年搭建一个平台,给他们提供走向深圳、走向内地的途径。此外,我们还在惠州建立了惠港创新孵化基地。惠州市依托高新区,制造产业很发达,创新产品的研发落地都要在这里进行。去年12月份,全港各区工商联与腾邦集团合作共建首家深港商贸科技合作基地。基地将引入深港两地优秀科技类创新企业,建立深港创新基地,并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联合,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将河套-福保片区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新高地。全港各区工商联要成为一个桥梁、一个平台,给工商联内的企业创造融入大湾区发展的机遇。工商联内的香港企业可来大湾区做商贸,扩展市场,我们所搭建的基地能够进行配套融资、租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及资源,帮助产业发展壮大。

  所以,我们将基地一个个做起来,就是一种融入,下一步如何去深化,如何逐步去延伸,是新的考虑方向。全港各区工商联将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关系更加密切,要不断探讨新理念,搭建新平台,展开互动合作。全港各区工商联未来还将努力打造“大湾区共享经济”,将大湾区内的人流、物流利用科技集合在一起。全港各区工商联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肩负起排头兵责任,尽快与大湾区内各个城市政府接轨,以带动后来者。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335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