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宝蕴楼里 两岸媒体共寻两岸故宫根

热点搜索

宝蕴楼里 两岸媒体共寻两岸故宫根


宝蕴楼(中评社 海涵摄)


院史展(中评社 海涵摄)


宝蕴楼(中评社 海涵摄)


宝蕴楼一景(中评社 海涵摄)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娄玮(中评社 海涵摄)


院史展(中评社 海涵摄)


院史展上的老照片(中评社 海涵摄)


院史展的老照片(中评社 海涵摄)


文物南迁的大箱子(中评社 海涵摄)


院史展的老照片(中评社 海涵摄)


文物南迁路线图(中评社 海涵摄)


毛泽东主席在故宫(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 海涵)在故宫里,有一处别致的院子——宝蕴楼。不同于故宫里常见的明清两代的建筑物,宝蕴楼则是故宫内少有的民国风格的建筑物,如今尚未对外开放。

  很多人知道宝蕴楼,是在2017年。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习近平夫妇与特朗普夫妇在此茶叙。有着百年历史的宝蕴楼,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成为了大国外交的见证者。

  日前,参加首届“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活动的记者一行有幸参访了宝蕴楼。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娄玮陪同介绍。

  宝蕴楼,位于紫禁城西南、武英殿以西,原是咸安宫地基。1913年初,为解决沈阳故宫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所藏文物运到北京存放问题,决定修建。1914年动工,1915年完工。2013年12月24日启动修缮,2015年5月竣工。2017年12月2日,宝蕴楼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宝蕴楼曾经作为库房存放多达3150箱、23万余件文物,因文物多是金石玉宝和珍贵秘笈,故得名。宝蕴楼现存三座西洋式二层楼阁及一座咸安宫遗留的大门,如今的库房今日变成了“故宫博物院院史展厅”,展示民国时期故宫的历史变迁。

  据了解,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如今已历经93年,共收录文物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其馆内收藏主要来源于中国明、清时期的典藏,其中部分清宫旧藏文物于1948到1949年迁往台北故宫。

  谈及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娄玮表示,“两岸故宫是两岸之间最紧密、最有代表性的联系,希望能够把这种联系保存下去。”

  在故宫博物院的院史展览中,令两岸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二楼陈列的故宫文物南迁时使用的大箱子。据娄玮介绍,成立故宫博物院之后,好景不长,1931年日本就开始出兵东北,导致人心惶惶。有人提出把故宫的国宝南迁避寇。但是社会上对此存在着很多争议,有的人认为故宫的国宝是国之根本,仗还没打就把国宝移走可能会动摇民心。但是最终国民政府和故宫理事会还是决定把文物南迁做最好的、最妥善的保护。从1933年年初到5月15号,分五批先后起运,因为有的人不理解,所以起运是悄悄的,用大车送到火车站。就是在宝蕴楼这个院子里装箱。

  “装箱都面临很大的问题,当时故宫的专业人员不多,有很多的故宫同仁在这方面经验还不是很够。比如,如何保证瓷器在长途运输中不会碎掉等很多问题都要请教琉璃厂古玩店的老板和伙计,他们比较有经验。最终实现了文物的安全运输,”娄玮说。

  在一张南迁路线图的老照片前,娄玮介绍说,当时故宫文物的南迁,先从北京运往上海,并开始在南京建库房,筹备分院,同时在上海北京两地清点故宫文物。1936年建成南京库房,把文物从上海迁到了南京。但是大概半年多的时间后,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南下,于是故宫文物就被迅速地分三路西迁,一路是陕西、一路是四川、一路是贵州,最终就储存在乐山、峨眉等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要求文物东归,先集中到重庆,逐步回迁。1947年底基本迁回南京。1948到1949年初,其中有三批文物潜台,造成了如今两岸故宫的分离。

  他介绍说,从1933年起,一直到抗战结束后,文物先是东归又是北返,于1950年、1953年、1958年分三批北返。故宫文物最后一批北返的时候与当时南迁已经相隔了20多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文物无一丢失、几乎没有损害,这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奇迹。

  娄玮还说,“1935年文物在上海的时候,民国政府决定去英国举办展览,在南迁过程中,故宫人也不忘传播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优秀。”

  “为了文物,故宫同仁付出了太多,牺牲的也大有人在。许多人颠沛流离、抛家舍业,只身南下,一走就是十几二十年,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娄玮提到,有位故宫人的爷爷和叔叔当年都随文物去了台湾,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自己和父亲却留在了北京,“两岸的故宫同仁是一脉相承的。”

  故宫人的故事很感人,因此在故宫博物院90年院庆的时候,以故宫人为底本的话剧《海棠依旧》上演,展现了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以及故宫人不惜献身保护国宝的动人故事。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335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