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头条 > 中评智库:世局大变 台湾何去何从

热点搜索

中评智库:世局大变 台湾何去何从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强调,美方反对任何片面改变现状,但愿意持续使用任何方式解决两岸分歧。


表一:安全复合体类型一览表


表二:非区域安全复合体形态一览表


表三:台湾历届“总统”主政时期国际政治解析一览表

  中评社香港10月28日电/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台湾战略研究学会理事长翁明贤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0月号发表专文《世界变局中的涉台国际环境:抗衡、扈从或和平中立?》。作者认为:“台湾必须确认当前世界变局的战略趋势,理解台湾所处的安全态势,才能进一步提出促进台海稳定和平发展的政策。一般安全取向选择:抗衡、扈从、避险、中立等,台湾应该阶段性采取积极和平中立,寻求中美两强之间的‘战略平衡’轴心。如何从决策者立场、建构新时代的两岸关系应该是当务之急。”本文藉由“区域安全复合体”(Regional Security Complex)角度,透过三个国际政治解析层次,分析整理台湾历届“总统”主政时期的安全态势:“结盟”、“覆盖”、“无结构”到一定程度的“缓冲区”态势,提出“积极和平中立”的战略思考。文章内容如下:

  一、前言:近期中美战略竞逐

  近期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分水岭,不仅基于两岸各自内部的发展,主要在于世界进入一个如同2017年慕尼黑国际安全研讨会的主题:“三后时代”:“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Post-truth, Post-West, Post-Order)。所谓“后真相”系指全球资讯发展,各种传播媒体的盛行,使得“真相”是否为“真相”,变成众人讨论的课题,是以,美国民主基金会提出“锐实力”(sharp power)来指涉中国利用庞大资源进行有利于北京的论述。此点正好与“后西方”概念相互辉映,主要在于“中国崛起”或是“亚洲崛起”,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因此,美国学者Graham Allison研究近百年来的强权之间的纷争,几乎战争是不可避免,因而提出“修昔底德陷阱”,以古代希腊时期由于雅典崛起,威胁斯巴达的霸权,从而让斯巴达引发与雅典的战争。

  而“后秩序”也在于指涉2016年特朗普胜出之后,改变传统美国的外交政策,强调“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不仅提出贸易保护主义,退出全球多边体系:“气候变迁议定书”、“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协定”等等,并要求北约组织成员国增加国防预算、日本与韩国增加军事预算,分摊美国维护世界安全义务。
  上述三种“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两岸关系的走向,例如由于美国采取逆全球化策略,一切以华盛顿利益为优先考量,自然冲击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加上,特朗普改变对中国的态度,2017年透过首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Report),直接点出中国是一个“修正主义式”国家,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又加上特朗普总统“非建制”的外交决策思考,2017年与蔡英文电话事件,重新处理台湾问题,开始解构所谓美国的“一中政策”,也被认为开始打“台湾牌”来制约中国。后续的“台湾旅行法”、2017年与2018年的“国防授权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ty Act),其中载明提升美台之间的军事交流、高阶人员的互访,一定程度牵动两岸关系的走向。

  是以,面对“三后时代”下的美中全球与区域全力争斗,台湾的基本战略选择为何?以往台湾采取“经美制中”战略,其后中国运用“经美制台”,从而“主导台海”,让台湾面临更多安全威胁。台湾是否具备其他另类战略选择?传统上,小国面对大国会运用抗衡、扈从、避险与中立的战略取向。台湾是否可以采取此种战略?如果台湾采取“和平中立”战略的目标与能量如何?世界各国的反应如何?美国的态度?如何能有利于其他国家?中国大陆会有何种反应?如何让北京放心地让台湾采取此种战略?

  二、区域安全复合体解析途径

  1.区域安全复合体的概念

  英国国际安全学者布赞(Barry Buzan)认为“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Regional Security Complex Theory, RSCT)可以让研究者理解“地区安全”构成国际安全研究的一种重要模式,它可以区分全球大国在体系层次上的互动,以及小国在次级体系层次上的互动关系。“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的核心在于:大多数威胁在近距离传播比在远距离传播更加容易,因此会出现以“地区”为基础的安全相互依赖的群体,这就是一种“安全复合体”。①此外,“安全复合体”可能会遭受全球大国的广泛渗透,不过,它们的“地区态势”(dynamics)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独立于全球大国设定的模式。②

  2.区域安全复合体的类型

  从“地区安全复合体”(Regional Security Complex)角度言,在一定地区的行为体透过不同程度的互动关系,形成不同程度的安全相互依赖模式,③上述“行为体”系指国际体系内的“正常成员”,并符合两项要件:第一、拥有自主决策力,第二、同体系内单位交往的权能。布赞整理出“地区安全复合体”的类型如表一:

  (表一:安全复合体类型一览表)
  3.区域安全复合体的例外

  如果符合上述两种要件下,但无法形成任何一种形态的“地区安全复合体”,就会演变为下列两种另类安全形态:④第一、“覆盖”(overlay),第二、“无结构”(unstructured)。前者系指大国的“安全利益”超过单纯的“渗透”方式,达到主导一个地区的程度,使得当地国家间无法建构任何安全关系结构。此种“覆盖”现象通常指涉大国的武装力量在一个地区长期驻扎,影响当地国家根据此一大国对抗模式进行结盟。

  第二、“无结构”的安全形态建立在两种条件,首先,本地区“国家安全”能量相当低,以至于他们的权力无法有效地投射到边界以外地区;其次,基于地理上的孤立因素,使得行为体之间的互动难以进行,例如被浩瀚海洋隔离的一些岛国。⑤“无结构”的简单模型:相关各个单位作为国家而言过于虚弱,无法形成地区层次上的相互依赖。无法形成“地区安全复合体”的原因在于:各个单位并没有成为彼此之间的主要安全关注。⑥

  (表二:非区域安全复合体形态一览表)
  三、涉台的国际环境发展历程

  以下,从三个角度分析相关涉台因素,国际体系发展、两岸关系互动与不同时期的领导人思考与作为。

  1.两蒋主政的时期(1949-1988)

  首先,在国际体系部分,在冷战时期,美苏核武对抗,台北与北京隶属于不同集团阵营,双方处于美苏从属下的对抗安全态势。台湾成为美国围堵中国第一岛链的不沈航空母舰,自然约制两岸之间的往来,加上,台美之间于1953年在韩战结束后,签署“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形成美台军事同盟关系。

  因此,第二、在两岸间互动,居于体系对抗结构下,台北与北京不相往来,双方抱持消灭对方、争夺中国正统代表权之争。

  第三、决策者思考方面,蒋中正思考一切以军事反攻为主,制定“国光计划”目标在于伺机反攻大陆。其后,蒋经国继任,美国已经开始改变对中国的态度,1972年双方签订“上海公报”,进行“关系正常化”。因此,军事反攻已经无法成为选项,反而,台湾内部“政治民主化”开始酝酿,开始推动解严、终止动员戡乱临时条款、扩大中央民意代表民选。

  2.李登辉主政时期(1988-2000)

  首先,在国际体系部分, 世局进入后冷战时代,两德统一之后,引发东欧自由化运动,导致前苏联解体之后,东西欧整合,美国单极主导多元力量兴起。

  第二、在两岸关系方面,李登辉开始主导新型两岸关系发展,成立陆委会、海基会负责大陆事务,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与发布“国家统一纲领”。开始展开制度化与中国大陆的交流与互动。

  第三、决策者思考方面,李登辉于1995年前往美国母校演讲,在专题演讲上多次提出“中华民国”用语,在1996年台湾第一次“总统”直接民选之前,台北基本上透过“经美制中”,游说华盛顿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空间,北京方面对台启动三波飞弹演习,引发第三次台海危机,美国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南北巡弋台湾海峡,一定程度稳定情势。1999年为了因应后续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的上海和平论坛,李登辉提出“特殊国与国之间关系”,简称“两国论”,从此被北京拒绝往来,认定是“台独”同路人,也因此阻碍两岸正常交流。
  3.陈水扁主政时期(2000-2008):同时美中对抗

  首先,在国际体系部分,在2001年国际反恐时期,在美国引导下全球社会进行反恐联盟行动。台湾也因而成为美国领导的反恐集团的一分子。相同的,全球化浪潮兴起,北京积极参与国际社会,除了加入多边国际组织之外,自行倡议国际机制(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五国、一带一路等等)更能够发挥北京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两岸间互动,由于台湾首度政党轮替,北京方面无法因应具有“台独党纲”的政党,而非传统与国民党的“国共关系”。当时,国共两党主张“九二共识”,民进党不同意,而提出两岸藉鉴“欧洲统合模式”,承认“九二会谈精神”的态度。2004年为了赢得大选,民进党提出两项公投:“建构反飞弹防御系统”与“两岸和平互动稳定架构”;2005年开始冻结国统会,废止国统纲领的适用,并提出“正常国家决议文”、以台湾名义重新加入联合国。使得北京在2005年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组建“国共论坛”,加强“反“台独”力道。

  第三、决策者思考方面,陈水扁在第一任期保持“维持现状”。到第二任时期,由于中国方面没有善意回应、夺取台湾的“邦交国”诺鲁,因而提出“两岸一边一国”主张。到了第二任时期,推动去中国化,以台湾名义参与国际组织,并在外交上,推动“积极外交”,被认定是“烽火外交”,引发两岸外交与国际空间的争夺战。同时,此一时期的“台美关系”相当紧张,两者之间的沟通有限。

  4.马英九主政时期(2008-2016):和中、亲美、友日

  首先,在国际体系部分,中国逐渐经济崛起,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影响力。2009年发生纽约华尔街金融风暴,出现G2概念,但是,北京方面还未做好准备,“韬光养晦”还是基本外交原则,主要在于稳定周边,确立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发展阶段。

  第二、两岸间互动方面,马英九强调外交休兵、两岸和解,透过制度化方式,签订二十三项协议,并确立国台办与陆委会领导人定期会晤,北京方面也不阻止台湾有限的国际空间与国际组织的参与。

  第三、决策者思考方面,马英九强调“和中、亲美、友日”的战略优先顺序,并在两岸优于外交思考下,以改善两岸关系为主,遂有2015年11月7日新加坡的“马习会”,确认两岸之间的“一中架构”。

  透过国际政治解析三要项,整理台湾历届“总统”的国际体系结构、两岸关系互动与决策者思考,得出以下一览表(表三)。

  (表三:台湾历届“总统”主政时期国际政治解析一览表)
  四、影响涉台国际环境因素:中美日战略三角关系调整

  1.中美关系:和战两手战略竞逐

  在美国奥巴马总统第二任时期,开始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企图开始转向亚太地区来因应一个崛起的中国。相对的,北京在2012年习近平上台之后,开始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两者之间透过多层次的“战略与经济对话”(S&ED),有系统地规范美中两国间的关系。2017年特朗普上台之后,完全抛弃“亚太再平衡”,承接日本与印度海上围堵中国的目标,2017年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出“印太战略”,连接印度、澳洲、日本与美国的“钻石联盟”。华盛顿也开始针对中国进行贸易战,透过单方的“301条款”,进行对中国进口产品高关税。北京方面,则是采取“硬对抗”,毫不退缩。

  另外,中国在南沙组建七个岛礁,逐渐军事化,也让美国调整“太平洋司令部”为“印太司令部”,显示出未来美中战略争议焦点在于南沙群岛。2018年5月30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表示:“我们体会到印度洋与太平洋关系日益密切,因此决定将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美军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⑦马蒂斯在演讲中意有所指地说:“印太有许多带跟许多路,美国会持续大力增加印太地区的稳定,加强以自由和开放为基础的国际秩序。”⑧

  2.两岸关系:已读不回互不往来

  2018年2月21日,在参加台商春节联谊会上,针对两岸关系蔡英文强调,面对两岸的新情势,我们始终坚持承诺不变、善意不变,不会走回头路。台湾一定会善尽我们对区域安全的责任,维持一个稳定、具一致性、可预测性的两岸关系。而两岸关系的未来动向,取决在双方是否能够互释善意,良性互动。⑨

  2018年4月8日中共中央台办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求是》杂志登载一篇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引领新时代对台工作”,指出:“台湾问题的解决,是两岸综合实力较量的过程,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自身发展进步。我们持续发展进步,将不断扩大对台湾的战略优势,不断增强对台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对两岸关系的牵引力和主导权。”⑩

  根据中共十九大工作报告,中国对台统一战略基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定调清楚,伴随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49完成社会主义世界强国的战略目标,北京“推进两岸和平发展、推动祖国和平统一”会在习近平第二任总书记时期有所完成,虽然蔡英文提出两岸未来三十年发展愿景,却没有进一步讨论,主要在于民进党不接受“九二共识”,两岸政治基础无法存在。
  3.美台关系:逐渐升温政军强化

  2018年6月2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参加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中谈及两岸关系,他表示美国“国防部”仍坚定致力于与台湾合作,提供必要的防御军备与服务,以确保台湾有足够的能力自卫。马蒂斯也强调,美方反对任何片面改变现状,但愿意持续使用任何方式,解决两岸分歧。⑪2018年2月20日,华府智库卡托研究所国防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卡本特(Ted Carpenter)在《美国保守派》 (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杂志网站发表文章,介绍美国基于《台湾关系法》,有出兵协防台湾的义务,文中写着:“美国领导人应该重新考虑,协防台湾的承诺是否符合美国最佳利益”,“虽然美国介入战事仍能成功拯救台湾,但情况已比以往更危险。”⑫

  另外,2018年2月中旬,“2049计划研究所”在美国国会举办台海情势座谈会,该智库执行主任石明凯(Mark Stokes)、研究员易思安(Ian Easton)与美国企业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卜大年(Daniel Blumenthal)等专家都认为,特朗普政府应该宣示台海为国际公海,并表明美国将在此执行自由航行任务,以此回应中国侵略性行动。⑬

  2018年6月26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推文表示,“作为太平洋伙伴关系的一部分,台湾将加入美国在所罗门群岛的海军演习。这不是第一次,但现在正在公开宣布。”(Taiwan will join US navy drill in Solomon Islands as part of Pacific Partnership. Not the first time, but now being announced publicly.)⑭2017年台湾的军医系统已于吉里巴斯与美国共同进行演习。葛来仪才会指称“非首次,但可以公开了”。

  2018年6月27日,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指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坚决反对我建交国和台湾发展任何形式的军事联系,中国大陆坚决反对美台间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事涉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妥协。美台在所罗门群岛举行军演一事若成真,势将加剧中美在台海摩擦、撕大“管控破口”。⑮

  五、台湾另类安全战略思考:积极和平中立与和解对话

  1.战略平衡:美中两强的缓冲

  面对中国不放弃武力攻台与不承认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身份,台北的任何战略的选择,都必须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安全威胁最小化的思考。一般从“国家安全”研究角度言,传统小国的战略途径不外乎:抗衡、扈从、避险或是中立,例如陈水扁“总统”时期在“改变现状”下采“双重抗衡”:抗中、拒美;马英九时代在“维持现状”下采取“双重扈从”:“倾中、亲美”立场。现阶段蔡英文时期,台北持续“维持现状”战略下“亲美”途径;但是,不接受“九二共识”,形成两岸“政冷经热”现象。
  2.积极中立:第一岛链的稳定

  根据上述“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所讨论的另类安全模式:覆盖、无结构、缓冲区三种,又根据台湾从1949年至今的国际政治三种层次的解析过程,在两蒋时期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与美国军事结盟,属于“覆盖”形式;在1971年台湾退出联合国之后,持续在美国军事权力影响下,成为护守第一岛链关键位置。在李登辉时期,美苏对抗缓解,世局进入后冷战时期,两岸开始有限度接触,开放民间交流。安全态势方面,美国透过“台湾关系法”持续提供防御性武器给台湾,基本上,还是美国安全力量的渗透与延伸的态势。

  在陈水扁时代,两岸之间因为“两国论”引发紧张对峙情势,虽然此一时期,台湾提出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阶段说,北京方面没有任何回应,一定程度中国也开始延伸其军事力量于台海地区,推动“反介入”与“区域拒止”(Anti-Access, Area Denial, A2/AD),是以遭遇美国此地区推行“空海一体战”(Air Sea Battle),演变成为“全球空间介入”等战略思维加以因应。而在马英九时期,虽然两岸和缓,政治互信密切,北京基于国防现代化进展,开始扩增海上力量,形成美中两国“覆盖”力量延伸之争。到了目前蔡英文时期,解放军突破第一岛链对台进行机舰绕台巡弋,进入第二岛链,联结南海地区,争取主导此一地区安全态势权。

  3.和解对话:国内共识的建立

  台湾所面对的不仅外在有大三角关系:美中台三方,在两岸关系部分也存在国民党、共产党与民进党的小三角关系。“美中关系”影响“两岸关系”与“美台关系”,“两岸关系”的和缓,一定程度纾解“美台关系”的压力,却无法牵动“中美关系”走向。2005年基于“九二共识”默契,“国共和解”开展关系正常化;民共之间鉴于“台独党纲”无法建立党对党的交往机制,又加上台湾的民主制度,为了争取各种形式选举的胜利,国民两党呈现蓝绿对决、统独争议。此种内政立场迥异的态势,也牵动两岸关系与美台关系的走向。换言之,呈现“亲中”、“和中”,或是“倾中”的批判,也影响台湾一致对外政策。

  4.目前基于美中战略竞逐亚太明确,台湾优越地理位置,从军事科技角度言,台海西面也非主战场,战略动向移往东部海域。是以,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链结到南海区域,将是兵家必争之地。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就是“以海制陆”,台湾就成为此一战略的“缺口”。是以,美国升温“对台关系”,一定程度也有确保此一战略要地考量。

  在此态势下,台湾采取“积极和平中立”战略,或许可以取得类似“缓冲区”的战略利基。此种“积极和平中立”战略,并非一般传统保守中立,而是在确保本身国防力量下,不参与任何一方的军事冲突,并致力于促进此一地区的和平稳定。换言之,“中立”是一种“途径”,目的在于追求“和平”的目标,随着两岸关系的改进,扩大双方合作的利基,“积极和平中立”可以创造两岸更多沟通与合作的空间,也可以避免“亲美”与“倾中”的安全双重困境。
  注释:

  ①巴里布赞(Barry Buzan)、奥利维夫(Ole Waever),潘忠岐等译,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Regions and Powers: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页3-4。

  ②巴里布赞(Barry Buzan)、奥利维夫(Ole Waever),潘忠岐等译,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Regions and Powers: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页4。

  ③布赞(Barry Buzan)提出四种“安全复合体”类型:标准安全复合体、中心化安全复合体、大国安全复合体、超级安全复合体等。巴里布赞(Barry Buzan)、奥利维夫(Ole Waever),潘忠岐等译,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Regions and Powers: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页60

  ④巴里布赞(Barry Buzan)、奥利维夫(Ole Waever),潘忠岐等译,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Regions and Powers: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页60-61。

  ⑤巴里布赞(Barry Buzan)、奥利维夫(Ole Waever),潘忠岐等译,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Regions and Powers: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页61。

  ⑥巴里布赞(Barry Buzan)、奥利维夫(Ole Waever),潘忠岐等译,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Regions and Powers: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页62。

  ⑦“美太平洋司令部易名‘印太’”,中国评论新闻网,http://hk.crntt.com/doc/1050/8/9/9/105089946.html。(检索日期:2018/06/02)

  ⑧“美太平洋司令部易名‘印太’”,中国评论新闻网,http://hk.crntt.com/doc/1050/8/9/9/105089946.html。(检索日期:2018/06/02)

  ⑨“蔡英文再向中国喊话释善意 吁台商做伙打拼投资台湾”,苹果日报,https://tw.news.appledaily.com/politics/realtime/20180221/1301418/。(检索日期:2018/02/21)

  ⑩“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引领新时代对台工作”,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8/0408/c415590-29912774.html。(检索日期:2018/06/23)

  ⑪“美防长愿与台湾合作 控中国‘恐吓威胁’”,苹果日报,https://tw.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realtime/20180602/1365735(检索日期:2018/06/02)

  ⑫“台海紧张情势升高 学者撰文称美不应为台开战”,苹果日报,https://tw.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realtime/20180221/1301367/。(检索日期:2018/02/21)

  ⑬“美智库献策:台海改国际公海”,苹果日报,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daily/20180223/37940221。(检索日期:2018/02/23)

  ⑭“美军事交流再突破!葛来仪:台将参加所罗门群岛军演”,自由电子报,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470295。(检索日期:2018/06/28)

  ⑮“快评:美台所罗门军演 撕大‘管控破口’”,中国评论新闻网,http://hk.crntt.com/doc/1051/1/6/5/10511659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5116592。(检索日期:2018/06/28)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4498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