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褚静涛谈汉字与中华文化认同

热点搜索

褚静涛谈汉字与中华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中评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 徐梦溪)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褚静涛在提交给中华文化论坛的《汉字与中华文化认同》中表示,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生存方式的自我肯定,汉字是中华民族主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和鲜明标志,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两岸应该在相互接受对方使用的汉字的基础上,增进对繁体和简体字的认识和了解。

  褚静涛表示,在海峡两岸对峙时期,中国大陆高举革命大旗,强势推行文字改革,创造一种全新的、科学的中国现代文字。自1979年以来,两岸关系开始缓和。两岸人民从老死不相往来,逐渐走向深度融合,海岸两岸的文化差异,首先在文字改革问题上正面交锋。一些台湾知识精英指出,中国大陆的文字改革造成汉字支离破碎,进而指责“简化字破坏传统文化、损害汉字结构、字形难看、使人愚蠢”,应予放弃。对此,中国大陆相关部门当然不能轻易接受。

  中国大陆主张使用简化字的理由主要有:1、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一直处于简化过程中,是大势所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2、中国大陆颁布的简化字多源于民间业已流传的写法,有其依据,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简化字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和汉字的数目,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书写速度,有利于普及教育。4、繁体字在特定范围内允许使用、存在,北京中华书局等出版社专门出版古代典籍,如“二十四史”,通常使用繁体字。

  台湾主张废弃简化字的理由主要有:1、简化字背离了六书造字原则,许多汉字失去表义结构,辨识困难,又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统,增加汉字学习的难度,削弱了汉字的完整性、传承性,有损汉字的美感。2、使用简化字,很多中国人缺乏、甚至丧失阅读古籍的能力,难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古籍以简化字重印,容易出现歧义,误导读者。3、使用简化字,阻碍中国大陆与台湾、港澳地区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等外国使用的汉字进一步脱节,从“书同文”到人为制造“书不同文”。4、汉字演进并非只是简化,繁化一直在汉字中展开。这主要是为了辨义,自然演进,不可轻易变更。

  褚静涛指出,文化认同是一种抽象的心理建构,决定文化认同的因素主要是长期性、抽象性的不因短期利益而改变的风俗习惯、生命礼俗、伦理价值等因素。这种抽象的心理建构是由长期的历史经验积淀而成。在历史意识高度发达的华人社会,政治认同常常通过文化认同建构起来。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生存方式的自我肯定,是对共同价值观的自我传承。汉字是中华民族主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和鲜明标志,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

  他认为,中国大陆的简化字并非心血来潮、一时冲动的产物,有其长期的历史动因。中国大陆推行使用简化字已达60多年,对于减少文盲、普及初等教育功不可没。文字是国家统一的一种意志,不可轻言改动,以免自乱阵脚。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大陆必须坚持使用简化字,切忌随风摇摆,进退失据。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经济迅速发展,中华民族的自信心逐渐增强,正在走出西方文明中心论的阴影,重新建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传统汉字无疑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DNA。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主张使用或恢复繁体字,也是言之有据,持之成理。

  繁体字与简化字是前后关系、衍生关系、兄弟关系,不是非此即彼。两岸人民都坚持汉字的正统性、权威性、合法性、传承性,坚守中华文化家园,繁简之争仅仅涉及到部分汉字的书写与适用,不应被放大,上升到意识形态。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仍在使用繁体字,为了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大陆在坚持使用简化字的大前提下,对于大学本科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应该增加繁体字的教学课时,要能认识、辨别。

  褚静涛建议,在两岸四地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国大陆的学术单位、民间组织可以使用传统汉字,用繁体字印制学术论文、会议手册、大会图标等,不必简转繁或繁转简。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年轻人也要体认到,中国大陆普遍使用简化字,应能认识、书写简化字。这对于赴大陆旅行、交友、求职、工作有其必要。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5181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