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中评社评出2018年十大国际新闻

热点搜索

中评社评出2018年十大国际新闻











  中评社香港1月1日电/中国评论通讯社国际部评选出2018年度国际十大新闻:

  一、四大主场外交彰显中国影响力 中国智慧闪耀全球

  4月8日至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举行,会议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功经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前景。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山东青岛举行。上合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进一步弘扬了“上海精神”,开启了该组织发展壮大新征程。9月3日至4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这是今年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中非双方一致同意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树立了中非友好团结合作新的历史丰碑,为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达成累计意向成交额578.3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

  习近平主席连续出席四大主场外交活动,深入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宣布了中国开启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增添中国动力。

  二、中美贸易争端硝烟弥漫 困扰全球经济

  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对中国商品征收大规模关税,打响了对华贸易战的第一枪。中国随后宣布一系列反制措施。大半年间,双方进行了多轮磋商和谈判,但未能达成任何共识。直到年底的阿根廷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2月1日举行会面,一致决定在接下来的90天内停止相互加征新关税。双方同意“停战”期间加紧谈判,以便为取消所有附加关税而达成双赢协议。因担心中美贸易争端激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下调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由此可见,世界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争端,不仅损害了两国经济发展和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还影响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三、半岛局势柳暗花明 中方发挥积极作用

  原本氤氲一片的半岛关系,从今年初的韩国平昌冬奥会开始出现转圜。今年4月27日,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和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板门店举行会晤并签署《板门店宣言》,这是韩朝最高领导人时隔11年之后的第三次见面,也是文金二人首次会晤。此后,朝韩领导人又两次会晤,并签署《9月平壤共同宣言》,就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加强北南交流与合作、努力把朝鲜半岛建成永久和平地带等达成一致。

  半岛局势明显缓和,朝韩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朝美对话进程也得到推进,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两国在任领导人史上首次会晤,意义特殊。中国在半岛形势转圜中发挥积极作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称赞。2018年上半年,习近平主席同金正恩百日内三次会晤,开创了中朝高层交往的新历史,开启了中朝关系的新篇章。

  四、美国“退群” 单边主义给全世界带来消极影响

  美国总统特朗普自正式上台后,做出了一系列“惊人”举动,不仅宣扬“美国第一”以及“优先主义”,且不断退出国际组织。今年5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随后重启对伊制裁。6月,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10月,美国又先后退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涉及国际法院管辖问题的相关议定书、万国邮政联盟,并宣布将退出《中导条约》。此外,美国还宣布不再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资金,并会继续减少承担联合国维和经费的份额。

  美国政府以“美国优先”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单方面的“退群”加剧了全球安全局势的不稳定性,但事实上,“退群”、“撤资” 之举非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损害了自身的国际信誉,也为全球治理蒙上阴影,对多边体系和全球化进程造成危害。

  五、日本首相时隔7年再正式访华 中日关系回暖

  2018年,中日关系趋稳向好。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两国总理在这一特殊年份实现互访。两国间其他一些交流机制得以重启,例如,高层经济对话时隔8年重启,中青年军官互访交流项目时隔6年重启。中日国民间的感情也有所回升。10月公布的第14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两国受访者对对方国家持良好印象的比例均有上升。中日国民间的感情也有所回升。10月公布的第14次“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两国受访者对对方国家持良好印象的比例均有上升。然而,向好态势下,阴影犹在。展望未来,日方应言行一致,在敏感问题上积极去除消极因素,方能使中日关系行稳致远。

  六、叙利亚局势进入新阶段 大国博弈搅动中东乱局

  今年4月14日,美国、英国和法国以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为由,在未获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叙发动军事打击。俄罗斯一方面同伊朗、土耳其等国就叙局势持续斡旋,另一方面加大在叙军事行动力度。随后,叙利亚战场形势快速发展,境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基本被剿灭,叙反对派武装节节败退,95%的叙领土被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叙利亚局势进入以多方政治力量博弈为主的新阶段。与此同时,中东热点此起彼伏,大国干预加重地区冲突。美国决定将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引发巴以新一轮持续冲突,导致大量平民伤亡,严重威胁长期陷入停滞的巴以和平进程。

  七、黄背心运动法国爆发 欧洲蔓延

  法国巴黎“黄背心”运动,始于2018年11月17日,是法国巴黎50年来最大的骚乱,起因为抗议政府加征燃油税。首日逾28万人参与,持续多日,重创法国经济。2018年12月10日晚8点,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对“黄背心”运动作出了一些让步。12月17日,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公开认错。“黄背心”运动在法国爆发的同时也蔓延至欧洲其他国家,其中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爱尔兰等国家12月15日开始出现骚乱抗议现象。法国政府不得不紧急退出三大让步措施以平息民愤,法国总统马克龙面临他上台以来的最大危机。

  八、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无端被拘 折射大国科技争端

  2018年12月1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美国向加拿大要求引渡她,加拿大法院定于2018年12月7日就此事举行保释听证会。2018年12月11日,加拿大法院作出裁决,批准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保释申请。当晚,走出法庭的孟晚舟发朋友圈,以华为为傲,以祖国为傲!中国官方和媒体以及世界其他多国舆论都对孟晚舟被加拿大当局拘押一事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加方受到中方严正交涉、强烈抗议。

  究其背后原因,还是和大国科技竞争有关。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沙野日前在媒体公开撰写文章表示,“如果说华为的电信设备存在安全风险,那么西方国家电信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设备也同样存在安全风险,它们所使用的科学技术是一样的。当有人指责中国的华为公司时,他们应该拿镜子照照自己。归根结底,他们是担心中国发展太快,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科技上要超过西方国家了,才用“国家安全”的幌子打压中国企业,阻碍中国发展。”而加拿大不分青红皂白,为美国马首是瞻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加关系,性质及其恶劣。

  九、沙特记者“失踪”事件引发外交风波 多国谴责

  2018年10月2日,卡舒吉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领事馆,办理结婚相关手续,“再也没出来”。2018年10月20日,据沙特国家通讯社报道,沙特检察机关对沙特记者卡舒吉失踪案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卡舒吉已经死亡。10月中旬,媒体爆料,卡舒吉从总领事办公室被拽到隔壁书房的一张桌子上。在那里,沙特情报人员将其麻醉后活活肢解,整个过程共持续了7分钟,卡舒吉不明原因的死亡在全球舆论引起巨大讨论的声量,杀死卡舒吉方式的独断和残暴遭到许多国家的谴责。并且沙特领导人在此事上的独断专行不仅让沙特本身陷入大麻烦,就连美国的中东政策以后如何继续执行下去也成了问题。

  十、英国“脱欧”取得实质性进展 欧洲一体化挑战多

  今年11月25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特别峰会上正式通过此前与英国达成的“脱欧”协议。这是英国和欧盟“脱欧”谈判一年多来取得的关键性进展。但“脱欧”协议还需英国议会及欧盟其他各成员国分别批准才能生效,英国“脱欧”之路并非坦途。此外,难民问题依然困扰欧盟,各成员国围绕难民配额分配、责任分摊等问题争吵不断。难民大量涌入也导致民粹主义等极右翼思潮在欧洲抬头。欧洲一体化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5474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