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星岛:流感凸显医生荒 引外援不容缓

热点搜索

星岛:流感凸显医生荒 引外援不容缓

  中评社香港1月13日电/这个流感高峰期又出现香港公立医院病房“爆棚”超收的现象,医护人员工作量百上加斤。要打破公院人手不足导致更多人跳槽去私营医疗机构的恶性循环,长远需增加培训人才,但难救近火,短期就要放宽输入“外援”,而且须大幅增加。

  星岛日报今天发表社论说,根据医院管理局的统计,刚过去的一个星期,几乎所有公立医院的内科住院病房都有超收,当中将军澳、深水埗明爱和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超收率高达两成,在这个高峰期,有医院更曾超收三成。本月首星期公院加开了近一千七百张病床,比一星期前增加了两成,但是医护人手没有相应增加,不难想像他们承受的沉重压力。

  这种超负荷现象,并非偶尔发生,反而成为常态。医护人手短缺,导致一些医院就算建成都没有办法全面投入服务。天水围医院最近才可以把急症室服务延长至全天候二十四小时,而全院目前只开设了一个三十二张病床的综合专科病房,病人情况严重或者病房爆满,就要把病人移送到屯门或元朗博爱医院。

  短缺千百计 病房难启用

  位于东涌的北大屿山医院,更要把需要住院的病人送到荃湾玛嘉烈医院。这还未计算不设急症服务的启德儿童医院,至今仍未聘请到足够的专科医护人员。

  按照目前的医生培训速度和服务增长需求,当局估计最坏情况是明年全港会短缺近千名医生,到二○三○年更短缺逾一千五百位,短缺率达一成。就算以中间数情况推算,明年医生也会欠缺五百人。

  社论说,全港医生本已不足,再加上私家医院等医疗机构近年大事扩充业务,以数以倍计的薪酬向公院挖角,导致公院医生人手特别吃紧。医管局指上一财政年度公院医生整体流失率是百分之五点八,但是个别专科更流失一成。

  妇产科医生流失率严重,是众所周知的,但在上一财政年度流失率在公院各专科中只排第三。排首位的是眼科,流失率达百分之十点六,原因是两大眼科医疗集团扩充业务抢人。
  排第二位的是放射科,原因是私营体检业务大增,需要大量医生看X光片和扫描等写报告,导致部分公院要由其他专科医生看片,近来就发生三宗事故是公院医生疑“看漏眼”,没有留意到可能是肿瘤的相片阴影,其中有骨科医生,目的是看病人骨头状况,不像放射科医生会留意到骨头以外的肿瘤。

  搞保护主义 对不起病人

  增加医学生名额,是救不了近火的远水。为了纾缓人手不足的压力,医管局推出增聘退休及私家医生兼职的措施,但是只能稍为分担工作,而医疗券所发挥的分流往私家医生的作用亦有限,主力重担仍然是放在公院全职医护身上。

  公院工作负荷愈来愈重,环境日益不理想,当私营医疗机构重金挖角,就促成更多有足够经验的医护人员另择栖身之所,加剧公院人手不足的困境,反过来令更多人萌去意,形成恶性循环,并且影响到对病人的服务。

  社论说,早日解决这个结构性问题的其中一个途径,是容许更多非本地培训的医生有限度在公院执业,但是医学界的强烈保护主义心态构成很大阻力。现时有限度注册的执业期限虽已由一年延长至三年,投入公院服务的这类医生也“倍增”至十名,医管局另收到约二十份初步评为合资格者的申请,但是,和五百至一千个的缺额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

  有关方面须提高这个计划的吸引力,包括容许这类医生在公院服务满三年后,毋须再经实习考核即消除其在本港执业的限制,同时以更大力度与意志克服障碍,大幅增加输入外援的人数,借此纾解本港“医生荒”,这才是对照顾市民医疗需求负责任的表现。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5724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