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今日图首 > 两岸村里长实地探访闽南土楼一睹“圆楼之宝”

热点搜索

两岸村里长实地探访闽南土楼一睹“圆楼之宝”


二宜楼外部(中评社 海涵摄)


台湾各地青工总会代表,漳台创业青年代表、台中市的村里长代表、漳州市基层乡村干部代表等人前赴华安县参观了当地著名的土楼建筑(中评社 海涵摄)


二宜楼内景(中评社 海涵摄)


传声洞(中评社 海涵摄)


二宜楼内(中评社 海涵摄)


二宜楼内景(中评社 海涵摄)


二宜楼内的住户(中评社 海涵摄)


天井(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福州6月21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参加第十一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漳州)乡村产业发展研讨会的台湾各地青工总会代表,漳台创业青年代表、台中市的村里长代表、漳州市基层乡村干部代表等人前赴华安县参观了当地著名的土楼建筑。

  作为闽南土楼的代表,二宜楼是参访团的重点观赏对象。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不仅是闽南土楼的代表,更是我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为"乡饮大宾"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楼内空地中还有两口井,分名为"阴泉"和"阳泉",组成太极的阵型。就算井外温度一致,两泉的泉水温度还是会相差一度。

  二宜楼的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独具特色,防卫系统构思独创,构造处理与众不同,建筑装饰精巧华丽,堪称"圆土楼之王"、"神州第一圆楼",为福建省两大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之福佬民系地区单元式土楼的代表。1996年11月,二宜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宜楼是单元式与通廊式有机结合的典范,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防卫系统构思严谨,建筑装饰精巧华丽,文化内涵丰富,融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军事学、哲学、美学和民众学为一体,整个建筑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不仅外形壮观,二宜楼的文化内涵也很丰富。二宜楼楼门朝西,门额石匾镌刻着各40厘米见方的"二宜楼"三字,近赵体而无柔媚之态,类瘦金体又稍逊劲拔,自成一格。"二宜"两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宜文宜武之意。此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中。楼内共存有壁画593平方米、226幅,彩绘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在福建众多土楼中是独有的,在中国古民居中亦属罕见,堪称民间艺术珍品。在3、6、10单元的墙上、天花板上张贴许多1931年美国《纽约时报》、1932年美国《纽约晚报》,墙面上还绘有西洋钟、西洋美女,并标注译文的壁画,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二宜楼依山傍水,楼背后层峦叠嶂,近处山丘绵延逶迤,宛如蜈蚣缓缓爬行;山前地势平缓开阔,两条清澈的小溪于楼前交汇后直奔西南而去,小桥、楼阁、翠竹、村舍点缀其间,风光秀丽,青山绿水与大楼黄墙黑瓦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故称"宜山宜水"。

  据长于二宜楼的讲解员介绍,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至三十四年(公元1740至1770年)历时30年,开基祖为蒋仕熊。他在家中排行第二,膂力超人,开荒种田是能手,在安溪、漳平等处开垦荒田几百亩,聚攒了些财富。后娶妻生子,便想为子孙后代建立万代基业。他请了一位勘舆家为他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不惜巨资,经营了12年才建成这座大楼。楼的平面直径为73.4米,外环楼高四层,内环一层,它均匀、平等地分成12个单元,除门、厅、梯道而外共192间。已有200多年生命的土楼群气势恢宏,古拙精致,由内而外渗透出历经沧桑的斑斑陈迹。

  如今二宜楼依旧保存完好,仍为蒋氏聚族而居。其空间结构相当合理,内环平屋为"透天厝",设厨房、餐室与客厅,一至三层为卧室、仓库,四层为自家祖堂,各有楼梯上下。大楼中心是公共场所的大内院,占地600平方米,只设2口水井,竖立着许多2米多高的石柱,可晾晒衣服和农作物。它兼有内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种圆楼的优点,抗风抗震,冬暖夏凉,公私兼顾,安稳舒适,故谓"宜家宜室"。楼内居民门内是自家天地,户外是家庭世界,楼外是绿色的田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确是"宜内宜外"。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67776.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