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衡量中国饭碗的质量

热点搜索

衡量中国饭碗的质量

中国新闻社,北京,8月16日(新华社)/秋天已经过去。广阔的田野充满生机,承载着秋收丰收的希望。 “过去,春天怕干旱,秋天怕涝。现在运河连接起来了,水流平稳。仰望天空,田野变成了成吨的谷物田。 “看着田里的水稻,江西省尚丽县崇德村的农民黄旭升非常高兴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落地,农田拓宽,渠道畅通,解决了村内农田排灌问题。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条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治国的重中之重。从战略角度,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家,保障生产能力,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支持、扩大投资、深化改革等措施,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和生产能力,从转包土地到户、实现家庭承包、承包经营权分离、适度经营土地、从改良贫瘠土壤、开发储备资源到坚持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从引进新的农业主体到培育新的专业农民。每一寸土地都释放出增产的潜力。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过去8亿人没有足够的食物,但现在近14亿人没有。"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部长韩长富说,我们的“米袋”、“菜篮子”和“水果盘”供应充足,保证“过去8亿人吃不饱,但现在有近14亿人吃不饱”。 目前,中国粮食产量已达1.3万亿斤。棉花、石油、糖、水果、蔬菜、茶、肉、蛋、奶和其他大宗农产品的供应显著增加。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行基本稳定。 可以说,我们的“米袋”、“菜篮子”和“水果盘”总体上是足够的,中国人民的饭碗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供应得到充分保证。 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有四个主要指标。 从自给率来看,中国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次,从储备率来看,中国的粮食储备率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安全线。(3)从总产量来看,从2004年开始,中国粮食总产量在过去7年实现了1.2万亿公斤以上的“12年连续增长”,这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从人均份额来看,1949年中国人均粮食份额仅为209公斤,2018年达到470公斤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是在同期人口翻了一番以上时实现的,这并不容易。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中国夏季粮食总产量达到2835亿公斤,增长2.1%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监测到,自新小麦上市以来,优质商品小麦的数量已经足够,每公斤价格比去年略低3美分。 在一些国家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中国粮食产量增加、市场供给充足、价格普遍稳定的情况下,显示出对中国饭碗的深度控制,粉碎了一些人提出的“中国粮食危机理论”。 随着产量稳定在高水平,粮食质量也在提高。 以今年夏粮为例,从品种结构上看,小麦主产区和优势区种植面积增加,地下水超采区等非优势区通过轮作和休耕减少了种植面积。 大众市场上的优质专用小麦比上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 从种植方式上看,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 全国小麦播种剂拌种包衣等节约用药技术推广率达到8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随着新农业产业和新形式的发展,确保供应的手段也在日新月异。 设施农业使农业生产能够实现年供应量,无论季节,供应量是连续的,无论南北,都要购买 智能农业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农业紧密结合,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掌握各种数据,用手指管理田地。 农产品电子商务使农业供应更加高效,将“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联系起来,收获的农产品可以迅速交付给市民 这将中国人民的餐桌与希望的田野直接联系在一起。 强农惠农政策实际上推动了粮食价格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建立了农民种粮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了粮食安全监管责任制。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建立了大国的粮仓。中央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发布了16号文件,从发展农业科技到巩固农业基础设施,从推进粮食价格改革到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政策支持。 财政资金不断增加和减少,从主要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到主要生产区的市场体系建设和转移支付。 做好“减法” 自2006年以来,国家完全取消农业税,结束了农民缴纳“国内税”的2600年历史,农民负担每年减轻1300多亿元。 从2009年开始,主要生产区粮食风险资金地方配套逐步取消,每年减轻主要生产区负担近300亿元。 做好“加法” 建立了农民种粮补贴制度。良种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等补贴相继出台。 实施粮食主产区奖励政策,奖励资金规模将从2005年的5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28亿元,充分调动地方政府重视农业、抓粮食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系列创新措施相继出台。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监管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这是第一份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的文件。 2016年1月,中央政府决定将粮食作物保险费财政补贴比例提高7.5个百分点。 这是稳定供应方粮食生产能力的一项创新措施。 2019年2月,发布了《农村振兴金融服务指南》,首次提出要把重点放在粮食地下储存和技术利用上,做好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金融服务的工作。 从减法到加法,从常规措施到创新措施,大国的粮食基础越来越牢固。 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体现在目前的产量上,还体现在未来生产能力的培养上。 目前,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达到0.548,一半以上的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农作物种植机械化率超过68%,农民不再“面朝黄土倒” 地下储粮和科技储粮使中国粮仓越来越稳定,保证随时可以生产。 现代农业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承包土地“三权分立”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引导和鼓励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大量了解农业、热爱农村的新管理学科已经进入农业领域。近年来,大量的农村中青年人去了城市工作。谷物农民正在老龄化,并从事兼职工作。谁将耕种土地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 随着资源环境的红灯亮起,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摆在人们面前。 从统一到分裂,然后从分裂到整合 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使土地不再是那块土地。 从2014年起,中央政府将推进承包土地“三权分立”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截至2018年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超过5亿亩。 目前,全国有农民合作社271.3万个,家庭农场近60万个,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36.9万个。 当一个了解农业、热爱农村的新型商业主体进入农业时,就会找到“谁来种地”的答案。 他们和数亿小农一起在希望的田野里工作。 “大国小农户”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小农户数量仍占主要农业经营者的98%以上。 然而,在一些地方,存在忽视小农户和过分偏向大企业实体的现象。 针对这些情况,今年,中组部、国家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联系的意见》,统筹安排扶持和促进小农发展。 这反映了政策的平衡,政策不仅发挥了适度规模管理的主导作用,而且稳定了小规模家庭管理的基本原则。 生产,也是为了 中国正在不断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 从市场开放到日益国际化的农产品交易,从农产品价格的“双轨”制度到农产品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并行发展,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最终引入了市场机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产量高,价格好 2004年以来,中国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坚持和完善大米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推动建立玉米和大豆“市场化收购”和“补贴”新机制。 根据市场定价和价格补贴分离的原则,中国逐步建立起一种机制,在价格低的时候补充生产者,在价格高的时候补充低收入的消费者。 稳定的收入预期激起了亿万农民的热情。 “粮食,人民的生命,国家的财富 “把你的饭碗牢牢地握在手中,不仅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给了我们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更多信心。 资料来源:乔·晋亮·[《经济日报》/h/]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259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