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台湾研究博士生论坛谈祖国统一 献良策

热点搜索

台湾研究博士生论坛谈祖国统一 献良策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王贞威(中评社 海涵摄)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刘海潮(中评社 海涵摄)


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萌(中评社 海涵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系讲师庄吟茜(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6月4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台湾研究博士生论坛于6月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实现祖国统一是广大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也自然是与会青年学者热切关注的重要议题。

  蔡英文上台之后拒绝接受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使得两岸关系急转直下,极大地阻碍了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针对蔡英文近年来的两岸论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系讲师庄吟茜在发言中对其进行了梳理,将其以2016年520为界划分为“缓步前行期”与“停滞背离期”。她认为,520之前,蔡英文精心构筑了“宪政说”、“九二史实说”和“宪法+条例说”三个两岸论述,虽然离“九二共识”仍有相当距离,但也算用心对待;520后,蔡英文不但再未提出任何具有实质突破性的论述,仅以“中国大陆与中华民国台湾说”、“新四不说”和“三新说”等文字游戏搪塞大陆,而且还指责大陆要求台湾做“答卷”是单边主义的粗暴行为。庄吟茜指出,事实证明,蔡英文的“言”与“行”是严重割裂的,其抛出新论述不是为了渐次达至“一中”,而是为了麻痹拖延大陆,与李登辉当年打着“一国两府”和“一中两体”的幌子推行“台独”如出一辙。因此,她建议,大陆将转变应对策略,一方面从“拆分处理”升级为“打包处理”,另一方面在“听其言”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观其行”。

  以蔡英文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在岛内的种种行径为国家统一和两岸关系带来了诸多新困境。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刘海潮认为,这些新的困境造成大陆内部“武统”声音持续高涨,已成为大陆军方、外交机构和涉台部门主动提及的可能性选项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尽快实施“武统”的民意基础。他表示,在强大民意压力下,大陆对蔡当局“台独”主张从好言相劝、口头警告升级为直接围堵,这一演变过程明显反映了大陆推进国家统一的焦虑感和紧迫感。因此,刘海潮认为,在两岸差距愈发显着背景下,大陆对台和平攻势中强化政治话语分析正当其时。他指出,基于岛内受众分析,岛内主要政治力量和社会公众在政治立场、力量变动、外部联系与政治目标等层面存在较大差异。刘海潮总结说,大陆构建涉台政治话语权需要借助场景、制度和作用力等三个层面的思维转变,在实施路径上,大陆的权力部门应争夺国家统一的道义制高点,专家学者应争夺国家统一的思维制高点,而媒体舆论应争夺国家统一的民意制高点。

  如何在逆境中促成祖国统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王贞威认为,应当培养和提升台湾民众“新中国人认同”。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重大历史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就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推进祖国统一是新时代的十四大基本方略之一,也必须要有重大进展,其中,培养和提升台湾民众“新中国人认同”就是重要内容。王贞威指出,经历李扁二十余年“去中国化”教育和台湾主体性的深入建构,台湾社会呈现普遍绿化倾向,青年“天然独”,“一边一国”逐步成为社会基本思维的一部分,台湾人认同不断攀升,中国人认同逐步下降,中国人单一认同低于10%。他坦陈,但蔡英文执政后,台湾社会的中国人认同止跌回升,这表明在政党轮替背景下,台湾社会对认同问题的思考更为客观理性、理性。王贞威介绍说,台湾竞争力论坛的广义中国人认同都在五成以上,特别是在中国大陆生活学习工作的一百多万台湾同胞正在创造一种“新中国人”认同。

  王贞威还特别提到,“卢丽安现象”是新中国人认同典范之开启。他认为,新中国人认同,即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大陆推进现代化为背景,台湾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投身大陆改革开放伟业的奋斗历程中,而获得个人价值和理想的充分实现,产生对中国发展机遇、发展成就和发展模式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基于两岸同文同种而产生以“中国人”为认同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并确立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为主体的共同体想象。

  王贞威认为,新中国人在两岸的比较中,选择一种更能实现人生价值,更能投身推动全体中国人民实现更美好生活的伟大事业,不仅认同一种意义系统,更投身践行一种论述系统的活动中去。他总结说,在建构“两岸一家亲”的情感中,通过亲身参与和与大陆同胞共同实践而内在生成的“新中国人”认同,是促进两岸心灵契合、培育国家统一民意基础的关键环节。

  在对两岸统一问题的讨论中,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萌,结合新功能主义的优劣势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特殊性,提出新功能主义海峡两岸分析框架,强调两岸关系发展中综合实力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政治精英的主导性作用,兼顾相关利益集团、普通民众等政治因素,以及国际体系和大国态度等外部因素,通过交流频率和范围、两岸共同治理机制等要素检视1987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外溢”效应,使其成为有助于打破两岸僵局的理论分析架构。她所构建的新功能主义海峡两岸分析框架认为,在促进两岸整合的进程中,大陆必须将综合实力和政治精英的两岸关键因素作为对台工作的重心,并且基于共同的政治基础和两岸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建立共同治理机制,共同确立和遵守经济合作的规范、原则和决策程序,为将来建立政治合作机制和促进政治整合奠定基础。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990.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