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聚焦台湾年轻世代 大陆青年学者谈认同

热点搜索

聚焦台湾年轻世代 大陆青年学者谈认同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邓婧(中评社 海涵摄)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何长清(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徐峰(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6月4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台湾研究博士生论坛于6月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中,与会青年学者就台湾青年的相关问题发表了系列看法。

   在关乎台湾青年的诸多问题中,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问题备受瞩目。何为国家认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徐峰认为,国家认同,简单来讲即人们对所属的政治体系、政治文化以及个人身份的某种认可和同意。他认为,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是攸关岛内政治发展和两岸关系前景的重要问题。徐峰介绍说,近年来,台湾青年国家认同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是台湾本土化认同被民进党以及“独派”扭曲为“台湾国家认同”;二是政治价值认同“全面西化”;三是中国人认同比例虽然有小幅回升,但是台湾人认同的基本面仍未改变。徐峰表示,从政治层面看,未来“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在青年群体认同中仍处于不断强化态势;从个人认同方面看,受两岸经济交流和惠台措施的影响,台湾青年国家认同出现积极变化,部分青年群体对中国好感度和认同感上升。此外,徐峰补充道,台湾青年的统“独”认同一定程度上让位于阶级和民生议题,在就学、就业、生活等非政治议题上,两岸青年群体的共同认知越来越多。

  最后,徐峰总结道,台湾青年国家认同对两岸关系有双重作用,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既应看到大陆实力发展壮大对台湾青年产生了一定吸引力,促使其认同出现某种程度的改变,也应看到认同问题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具体而言,徐峰谈道,首先,台湾青年两岸关系负面“政治认同”与正面“经济认同”呈现矛盾纠结状态,经济认同感没有转化为政治认同感;其次,两岸文化连接和认同,在民进党扭曲、割裂下不断弱化,很难为政治认同的塑造加分;再次,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民粹性和非理性特征对两岸关系发展存有一定负面作用。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邓婧在发言中讨论了台湾年轻时代的身份认知问题。她认为,“解严”后台湾社会“本土化”趋势,实质上是一场“本土”势力为获取政治权力而置换社会话语权的过程。邓婧表示,虽然台湾社会“本土化”加剧,面对台湾年轻世代的身份认知问题,也需要随着台湾社会地变迁与现今资讯获取方式的多元化,而重新审视过去我们理解台湾人身份认同的单线式逻辑。

  探讨台湾青年人的相关问题,“时代力量”则是一个不可不提的话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何长清谈道,成立于2015年的台湾地区新兴政党“时代力量”,收割了“太阳花学运”的成果,成军不久就在2016年“二合一”大选中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台湾地区第三大党。他认为,“时代力量”的崛起离不开台湾年轻人的支持,以青年学生为参与主体的“太阳花学运”为“时代力量”的产生准备了“人才”,在2016年大选中“时代力量”主打符合年轻人口味的选举策略,推出的政策主张也颇符合年轻人的诉求。但是,何长清表示,在两岸关系上,时代力量推行“反中”“台独”政策,在涉及两岸事务的议题上强烈与中国大陆对抗,不断煽动台湾社会的民粹氛围。他指出,时代力量试图靠着所谓“天然独”青年的支持继续与大陆对抗,殊不知所谓“天然独”青年是理性务实的群体,随着中国大陆对台湾年轻人的磁吸效应扩大以及“时代力量”党“立委”在政治生活中的夸张表现被选民看破手脚,时代力量党不可避免将日益失去年轻人支持。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799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