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华裔学者:应将中美关系扳回到健康发展轨道

热点搜索

华裔学者:应将中美关系扳回到健康发展轨道

(由左至右)博仁大学管理学助理教授、博士导师孟巍,美国国民智库学者邹志强,美国巴斯度学院健康教育系终身教授姜镇英(中评社记者 宋楷文)

(由左至右)南加州时事评论员莫大军,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SG分会主席刘玉发,美国微软高级工程师史建民(中评社记者 宋楷文)

  中评社洛杉矶3月28日电(记者 宋楷文)3月27日,中美两国元首通电话,讨论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这给疫情恶化期间中美关系的下滑趋势踩了刹车。两国元首对话,有助改善疫情背景下中美两国的世界领袖形象。中评社记者就如何将中美关系扳回正常健康的发展轨道和中美应如何加强合作等问题,通过远程通信视频会议和微信专访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华裔学者,包括博仁大学管理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严萱,美国巴斯度学院健康教育系终身教授姜镇英,美国国民智库学者邹志强,美国微软高级工程师史建民,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SG分会主席刘玉发和南加州时事评论员莫大军。主要内容如下:

  博仁大学管理学助理教授、博士导师孟巍表示,习近平主席在3月26日G20领导人特别峰会的发言指出,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孟巍就中美合作问题谈几点看法:

  首先,中美合作抗击疫情客观上要求中美双方团结和凝聚起强大合力。团结是形成合力的前提,而实现“团结”和“合力”的关键在美方。美国特朗普政府须尊重中国的主权和中国人民的尊严。主权问题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美国特朗普政府近年来对华霸权、干涉中国内政、违反国际关系准则连推所谓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和“保护香港法案”,明目张胆支持“港独”分子反中乱港;炮制了居心叵测的所谓“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台北旅行法”、“2019年台北法案”等,对中美关系造成了事实性伤害。2月3日,在中国举国艰难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华尔街日报》刊发标题为“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的文章,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此包括特朗普总统在内的美国高层决策者都需要反思。

  其次,中美合作共同抗疫需要齐心协力、步调一致、互相支持。如何实现齐心协力,关键还在美方!要实现中美齐心协力的条件是美国要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还是在中国和国际上抗疫期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签署了所谓的“台北法案”。中美合作抗击疫情,需要美方与中方齐心协力,应停止以人权为名干涉中国内政,废除或终止相关涉港、涉台、涉疆法案执行,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美方停止军事挑衅,停止对中国舰队和军事设施的抵近侦查。美国在国际抗疫期间对中国的所做所为与“齐心协力”背道而驰。

  再次,中美合作抗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需要两国全面加强合作。这个钥匙依然在美方手里。美方要停止在国际上污名化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中美合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在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开展。中国在抗击疫情中一直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防治新冠肺炎的中国经验,中国已组织实施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抗疫援助。中美开展合作的钥匙依然在美方手中。相信只要美国与中国相向而行,中美合作会不断加强。

  关于疫后中美合作,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和策略依然是问题的焦点。孟巍认为,特朗普政府对华一直存在战略误判问题,这个误判的根源是单边主义思维和对中华民族民族特点的曲解。误判的表现形式是采用“冷战”式的对抗思维,对华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教育、商贸封锁、限制及打压,用特朗普的话来说是“极限施压”。这种模式前苏联对华已经采用过,最终结果是中国几乎所有被限制的领域都走向了最高水平;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中国拥有了世界最全的产业链。中华民族是一个能在苦难和困境中砥砺前进的民族。越是艰难困苦的环境、越是遇到强敌,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越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就越强。特朗普政府并不了解中华文化、中国精神或导致了他的战略误判。这种误判认为,中国会屈服于“极限施压”;屈服于“贸易打压限制”;屈服于“霸权”、“污名”、“谩骂”、“恐吓”、“离间”等。从实践效果检验,这些手段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并没有实现美方终极目标。个人建议特朗普政府能够吸取教训,及时调整战略、积极纠正错误。让美方战略能够做到趋近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让中美关系重新回到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轨道上来。“合作”是疫情之后中美关系唯一正确选择,希望中美两国通过合作,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各自的力量。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严萱表示,中美之间目前的困难有很多结构性冲突的缘故。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很难在主观上改变,所以我也不想去评价,但愿就当下的中美关系谈点看法。

  首先谈谈中国当今的国际话语权问题,这无疑影响着如今的中美关系。国际话语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外交能力,而后者又会间接左右一个国家的外交决策,而中国在这方面能力不足。人们总是说,如今世界上的舆论场已经被西方垄断了,导致中国缺少话语权。其实,在如今这样的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舆情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全球性的网络平台事实上提供了一个可以基本上自由竞争的舆论战场。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民意如流水,所谓的西方垄断并没有人们想的那么牢不可破。有人说当今世界舆论场是被英语主导的,但这同样不是借口。在14亿中国人中,能熟练用英语交流的人难道还不够多吗?所以,中国完全可以利用当下接近自由竞争的网络和舆论环境,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然而,官员选拔和培养体制,直接导致了争夺公共外交能力的缺失。在西方的民主选举体制下,能够胜出的政治人物必须具有在民众面前的强大表现力和说服力。这要求有一定的幽默感、煽动能力(即走民粹主义路线)、临场应变能力和辩论技巧等等。这样选拔出的官员,在社会具体治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当然是无法保证的。但是,从这种选举体制中胜出的人物,往往在影响舆情、操纵民众思想上有着无与伦比的能力,以至于可以让民众去支持明明对自己国家有害的政策。中国的体制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但如何增强中国官员的公共外交能力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哥伦比亚大学,常常有来自中国内地高校的教授演讲,也能吸引到很多的美国学生前来。我也经常去听他们的演讲,但总是感到失望。迄今为止,无一例外的,这些中国教授根本没有能力把中国的故事清楚的说给美国人听。一方面是,英语口语实在太差了。他们不仅在演讲时吐字不清和语言混乱,而且在Q&A环节根本没有能力独自跟美国学生沟通。另一方面,即便把他们说的话用正常的英语表达出来,也实在缺乏感染力和幽默感。他们太“正经”了,太不活泼了。除了少数专门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外,其他人(尤其是普通民众)怎么可能被这样的讲话和人所吸引?教授的表达能力如此,官员估计也好不到哪去吧?

  我觉得,在对外工作团队上,中国需要一批熟悉西方民情、舆论和政治运作的人,需要投入去建立这样的人才储备。这些人必需具有能使其在西方民主体制下胜出的那一套素质(或者至少在这方面有判断力),要会一些民粹主义的手腕。这些人只能选拔自“体制外”。“体制内”选拔出来的官员,可能有“先天”缺乏这样的素质。

  在这一点上,以色列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例子非常值得参考。内塔尼亚胡的中学和大学都是在美国上,这使其非常熟悉美国政治的那一套和普通民众的想法。在其任职于以色列驻美使馆和联合国工作的几年时间,他频繁现身于美国的电视节目,用美国人熟悉的那套方式宣扬以色列的立场,非常有效的影响了美国舆论并最终影响了美国的中东政策,使其朝着偏袒以色列的方向发展。

  前段时间,美国对中国驻美媒体的人数加以了新的限制,中国立即以牙还牙。其实,从对外宣传的角度,中国驻美媒体的人数再多又能怎样呢?有一个像内塔尼亚胡的人物,胜过成百上千个写英文文章基本上只有华人看的驻美记者。在对外媒体宣传方面,俄罗斯的RT也是值得学习的对象。如果不去深挖,你去看RT的节目,很容易会误以为是美国本土的新闻媒体或者脱口秀,而普通民众大多数根本不会去做这样的深挖的。

  中国的驻外官员不是没有机会在西方国家的主流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立场,但却没有很好的抓住这些机会,以尽可能多的说服西方普通民众。中国的官员可能确实具有很好的专业素质,会像一个学者那样摆事实讲道理,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比如宣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等等概念),但这样的正襟危坐的叙事方式难以感染到普通民众。这些中国政府多年宣扬的概念,有几个在西方国家落地生根的?普通民众大多是缺乏理性的。比如说,美国加收关税,明明就是在向美国大众增收消费税。这些增加的税收收入原本是可以从富人那里获得的,而增加关税对影响到的主要就是普通民众的生活消费品,这使得关税给穷人增加的负担远大于富人。明明是这样的道理,明明就是劫贫济富,普通民众却还是少有从经济理性的角度的思考关税问题,反而被政客忽悠,以为支持关税战就是爱国。

  有的话我可能说的重了,但这确实是我多年来在美国的感受。中国的公共外交太弱了。我认为这一弱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投入。中国政府在对内宣传上近年来确实进步显着,已经不再只是局限于老一套的枯燥说教。在对外宣传方面,中国需要同样的进步,任用和培养一批足够了解西方话语体系的人,通过公共外交来重塑中美关系。

   美国巴斯度学院健康教育系终身教授姜镇英表示,总的来说,此时此刻,中国更宜显示大国胸怀,做到不计前嫌、不咎既往:不利于精诚合作的话不说,不利于联合抗疫的事不做。加强对话而不是対立,增进互动而不是脱钩,互利双赢而不是针锋对麦芒,求同存异而不是逞口舌之快。通过加强交流和实际行动,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具体而言,凡是没有确凿科学证据的事情,任何人不要再扑风捉影,胡乱猜测,似是而非,误导社会和民众,更不要公开表态。坚持不甩锅,不抹黑,不卸责任,不畏攻击,实事求是,公正理性。

  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抗疫外交”的战略契机,因为这是符合美中两国根本利益和全球人民共同福祉的首选,比如:讯息共享、科研合作、资源互助、医务交流.....等等,因为在临床经验、治疗用药、社区隔离、疫苗研制、实战培训、物资调配等多个方面,中国防疫治疫的经验和教训比世界任何国家都早走了一步。美国当前正在向全球招募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赴美抗疫,中国不妨派遣一批优秀的专家和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尤其是像纽约和洛杉矶这样的重灾区。这会迅速地造成恢复疫情创伤、增进友好感情的良好效应。如果可能,这种合作交流应该扩大的其他疫情比较严重的州或市。

  中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医卫系统,也应积极投入和参与“抗疫外交”,如果不能和国外同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釆用视频学术研讨会的作法。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海外华人自中国发生疫情之后,为支援母国的抗疫做了非常热情和重要的贡献。但国内近期的一些舆论和做法实实在在地伤了很多华人华侨的心,这对今后来说是不利的。

  美国国民智库学者邹志强表示,中美关系在过去两三年自特朗普总统上台以后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这是自从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美国历任内总统以来,在过去40年以来少有发生过的情况.

  归因究底而言,目前中美之间在沟通上和互信出现了问题.

  中美都是泱泱大国,都应该表现出大国的气度。理当互相扶持、交流,而不应该拘泥在争执,好面子的事上。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政治体制,在各自有的体制上去发展而进步繁荣。体制的不同并没有也不应阻碍两国之间的交流.双方应该本着互相尊重包容,而不是去批评干预。两方合则双赢,斗的话则是两败具伤.双方必须抛弃相互的成见,谩骂互呛,代之以理性对话和良性的沟通。

  改善双方的关系需要加强双方的合作和通话,双方应该积极推动交流和沟通来促进之间的了解和互信。上至中央到地方城市官员、议员、民意代表、商务代表等之间的互访,无论在官方或者是在民间进行深入了解,发展合作关系。

  在学术、教育上,应该扩大文化交流、各型文化展览、学术座谈等,并积极推动学者之间的互访,相互增加留学生的学习机会和空间。大力支持观光旅游,从民间交往互动认䛊对方,了解双方文化的差异。

  前一阵子中美两两国在贸易上有一些摩擦,但经过不断地磋商,两国在贸易上最近已经达成共识协议,化解双方的矛盾,走向一个正面的发展方向。

  这次疫情的发展,中国用了三到四个月时间完全控制了它的疫情。深信美国凭它的高端的科系,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设备,绝对可以在短时间内挺过这次的危机。当前情况下,希望两国摒弃前嫌,释放善意,团结抗疫,双方能够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努力,打击病毒大流行,加强抗疫等领域合作,以恢复全球健康与繁荣。

  中美都是世界大国,合则两利、斗则具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双方应共同努力,恪守承诺,遵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美国微软高级工程师史建民表示,中美关系将主导21世纪世界的繁荣与否,这早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因此这两个巨人是对抗还是合作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正在泛滥的疫情不但改变了整个世界,还使得因贸易战已经撕裂的中美关系走向了全面脱钩的边缘。

  近年来,由于中美两国基本价值观之间鸿沟的日益加深,还有其政体模式的巨大差异,使本来暧昧了几十年的两国关系濒于破裂。但是,如今这场无人可以独善其身的瘟疫却给全球负有责任的大国领袖提供了契机,他们应当找出双方利益一致之所在,即使不能使关系和好如初,也应该共同帮助世界走出泥潭。

  我认为中美双方应首先停止相互妖魔化,搁置所有争端,让科技大国与制造大国携手面对共同的病毒,以解救生命为首要目标,使得社会运转恢复正常。为此,我们需要双方抛弃争霸世界的私心杂念,可以组建一个常设合作小组,用以协调抗疫人员与物资的互通有无,特别去鼓励和推动双方科学家合作研发疫苗和特效药,并以免费或低价提供给社会。

  还有,为了不让世界在同一地方跌倒,中美两国应寻求在普世价值之下的相互监督和长期合作机制。如果没有普世价值作为基石,不可调和的矛盾就会发生,历史就可能重演。而我们这些旅美华人是连接两国民间的重要桥梁,应担负起力所能及的责任。

  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SG分会主席刘玉发表示,美国首先应调整心态。“America First” 这种心态和宣传需要被摒弃,因为毫无原则的己方优先不利于合作发展。中美是主要竞争对手,但同时也有很多可以深入合作、互相促进的地方。往前走,中美需要更多以win-win 心态合作竞争,谋求己方的最大合理利益,同时维护对方该得利益。

  再者要正视现实。中美从文化到制度有很多不同,中国在崛起,但美国依然是绝对世界第一,此种关系需要谨慎处理。

  第三 ,中美要停止互相指责,从共同利益的交集做起。此次抗击COVID-19 被比作第三次世界大战,新冠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为了人民的人身安全,中美政府必须要合作。首先要暂停贸易战直到疫情结束。其次,中国给以美国医疗物资和人员支持。最后,共同研究以后的协作应对方案。

  世界是整个人类的,为了生存和发展,甚至将来应对来自地球之外的威胁,或者为了延续而逃离地球,人类需要尽量避免互相损害,而要更多地加强协作。

  如果特朗普连任,中美关系将继续充满不确定性。

  南加州时事评论员莫大军说,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全美各地也爆发疫情,一向以经济好牌和股市飙升洋洋自得的特朗普总统,惊觉到美国已泥足深陷,他对中国当时采取强制性的封城之举嗤之以鼻,但在讲究人权和注重个人隐私的美国社会,特朗普和他的幕僚除了要求民众自律和自保之外,似乎无计可施,在人心惶惶的高度恐惧之际,我们看到的美国社会已经陷入理论和实际左支右绌的两难。

  自从中国崛起,抗中成为以美国主导世界潮流的主旋律,这次病毒疫情在中国爆发,更激发了西方种族主义论调的依据,美国《华尔街日报》不久前刊文宣称中国人是东亚病夫,这是一篇陈腔烂调,毫无根据而且充满傲慢与偏见的文章,不惜勾起中国人从鸦片战争到日本侵华战争惨痛历史的伤痕记忆:中国人民身体衰弱、精神萎靡不振,企图藉着这次疫情继续丑化中国。

  台独份子趁火打劫,他们在推动台湾独立过程引起仇中和反中的情绪里,肆意找出操弄空间,将中国妖魔化,像联合国世卫组织在二月中已将疫情定名为“新冠状肺炎病毒”,但是蔡英文政府和亲绿媒体却一直称之为“武汉肺炎”,有意提醒中国才是疫情的始作俑者,不仅罔顾事实,连最基本的人道关怀都没有。

  在大变局的时代,中国本身的质量和变量,具有对全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就经济层面来看,新冠状疫情的外溢效应将波及全球的经济,尤其是供应链和资金链的短缺,将会使许多工厂因后继无援而应声倒地,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疫情还在全球肆虐,中国随时可能遭受到第二次冲击,说明在疫情之中,谁都无法幸免而置身度外,但我们看到的是美国政客冷嘲热讽的嘴脸,和两岸仍在互喷口水,交相指责,当疫情不断地被政治化的结果,真相不仅被模糊和扭曲,更在疫情的迷雾当中,发展出最恶劣的剧情和最大的讽刺。

  这场疫情无论何时结束,都不可能阻止美国和西方仇华种族主义势力的漫延,台湾在民进党政府主政时期,更不可能寻找到两岸之间的心灵版图,唯有在人类生命共同体的关怀之下,体会出人性在灾难中绝望的韧性,或许可以超越痛苦与磨难,发现人类内心世界的真实和生命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这次疫情或许可以带来一丝丝的乐观,中美双方在共同利益的考量下,携手合作,趁机扫除今日隐藏在各个角落的愚眛和残酷,应对疫情,以及应对疫情对世界的冲击,使人类的生存意志和愿望更能彰显,将政治冰冷而残酷的对抗走到对人道主义的关怀,才是我们在这次疫情中应该学习到的教训和课题。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8957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