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余熙:疫情下,公共外交要拼话语战

热点搜索

余熙:疫情下,公共外交要拼话语战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余熙(中评社图片)

与会学者:第一行从左至右:成锡忠、贺文萍、王墨、周虎城;第二行从左至右:吴征、陈俊侠、张忠义、余熙(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4月16日电(实习记者 李舒展)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余熙在由察哈尔学会主办的线上视频研讨会表示,在疫情下的公共外交要注重运用公共媒体的声音,先发制人,用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声音。

  本次会议围绕在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我们应当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疫情之下,公共外交应如何开展?等问题,以“疫情下如何开展公共外交:经验与挑战”为主题,邀请多位此刻身处美国、韩国、日本、欧洲和武汉等疫情前线的专家学者于4月14日晚进行线上研讨。

  “故事是上帝翱翔的翅膀,一个好的故事顶得上十个硬邦邦的理论。会讲故事的能力直接展示我们的传播能力。”余熙说。

  余熙表示,注重运用公共媒体的声音,就是注重公共外交的力量。在世界性疫情灾难面前,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同理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动向世界发声。 他举例说,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魏强在个人推特上转发中国长江日报摄影记者詹松在抗疫现场极为打动人的釆访画面,就是用故事成功讲述中国抗疫的例子。迅速反击,及时澄清不实舆情,抢占媒体高地,是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任务。

  余熙认为只有实事求是和观点明确地彰显中国的国家立场,才能有效压低对方不实和刻意砥毁的声音,还原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共克时艰的抗疫真相。

  余熙指出,中国抵制谴责的语言,看似声音很大,但多为解释和澄清,国家话语的主题力量不足,应该清楚,语言不等于话语。有理不在声高。语言是直接表达,它往往是非理性的,尤其是灾难降临之时,语言很容易受到情感左右的情绪表达方式;而话语本质上是理论体系和价值观。我们不能被对方非理性的具体语言牵着鼻子走。要能够拼话语战。这中间首先要主动设置话题,不回避国际舆论场的敏感点,既着力追求信息的强度和覆盖的密度,更要拼接受中国话语的受众数量和信任度。

  “目前,我们有些缺乏先发制人的、确实能够影响别人的舆论产品。对于某些能产生社会影响力的、对华存有偏见和误会的作家和媒体人,我们更需注重在和风细雨的平时与其交流沟通,而公共外交这时就应唱主场了。通过润物细无声的交流,帮助对方增强对中国的了解,并加深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而不是等到被别人开撕以后,我们才开始被动地出击,那时常常时间已晚。”余熙说。

  余熙表示,我们对辱华舆情当然需要抗议甚至谴责,但归根结底不仅仅只为打击对方,更需要争取朋友。当需要直面回应对方的攻击时,我们也不要只用一些理论概念进行反击,而是要学会讲好中国故事。他认为,我们要与驻在国国家领导人、政要、社会知名人士多方接触;团结华人华侨力量,促进社会各界人士对华友好感情,以此促进疫情下的公共外交高效优质的进行。

  余熙认为,我们的驻外使领馆现在更加善于与驻在国的国家领导人、政要、社会知名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了;他们在促进驻在国精英层和主流社会、在团结华人华侨力量、促进民间各界人士对华了解和增进友好感情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促进了疫情下公共外交的高效运行。

  余熙表示,在疫情下的南美公共外交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以中国驻各国大使和大使馆为国家力量,形成密集和风格多样的公共外交格局。中国驻巴西、乌拉圭、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五个国家的大使馆,就辱华事件主动出击,公开声明,获得成效;驻智利大使徐步,以多次会晤政要和接受媒体采访,宣介中国抗疫政策获得理解和支持;驻哥伦比亚大使蓝虎,频繁接受媒体采访,不到两月接受采访14次之多;驻巴拿马大使魏强,接受媒体采访7次,使馆举行大型网络直播记者会。

  其次,拉美社会对华友好力量的主动真挚地对华慰问声援。

  “我本人就收到来自古巴、巴拿马、牙买加等加勒比国家和乌拉圭等南美国家的驻华大使、乌拉圭驻上海总领事、乌国内多位省长、市长、球星苏亚雷斯;还有古巴艺术家、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议会议员、哥伦比亚波哥大对华友好人士、巴拿马奇里基省警察局局长、省报主编等人士的数度来信或视频慰问,他们诚恳地询问中国是否需要支援?令人感动!”余熙说

  再次,华人华侨社团积极踊跃对国内疫情防控进行声援。在中国疫情严重时期巴拿马城的巴拿马花县同乡会、中山同乡会多次声援国内疫情的防控防治,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最后,中国国内社会各界与南美各国之间的直接互动。在国内疫情防治工作有所成效之时,全球的疫情防控并不乐观,中国展现大国风范,为世界各地提供医疗援助和经验分享。以乌拉圭为例,中国多省多企业对其捐赠支援。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2669.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