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曾湘泉:就业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热点搜索

曾湘泉:就业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曾湘泉(图片来源:人大国发)

  中评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 李娜)人大国发院国家高端智库“名家讲坛”(第7期)以“中国就业市场的新变化:机遇、挑战及对策”为主题进行线上直播,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专聘研究员曾湘泉日前在人大国发院国家高端智库“名家讲坛”中以“中国就业市场的新变化:机遇、挑战及对策”为主题进行线上直播。曾湘泉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国的就业市场遇到了三大风暴,中国就业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大。

  曾湘泉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国的就业市场遇到了三大风暴,中国就业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大。第一个风暴是环保风暴。“十三五”强调绿色产业,所以很多地方政府“一刀切”关停了一大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对就业市场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同时,环保也影响到了猪肉价格,因为很多地方不让农民个人养猪了,不养猪的话,猪肉供给减少,肯定就会涨价。第二个风暴是,中美贸易摩擦,关税提高肯定对就业不利。另外就是社保风暴,机构改革后社保要从人社征收交给税务,企业担心税基变化对此反应非常强烈,有的裁员,有的要关门。

  三大风暴也有机遇。曾湘泉认为,过去几年国内外一直强调绿色就业,这显然是发展绿色就业的好机会。通过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发现以前中国经济大量依赖外需,虽然现在外需比例降到20%以下,但我们并没有下定决心从外需转内需。实际上,中国经济体量如此庞大的国家,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内需。所以,贸易战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要下决心来扩大内需。同样,社保问题也需要我们下决心长期坚持减税降费,我们过去一年间名义减税降费的力度已经很大。

  曾湘泉表示,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是一个新的大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分析显示,地方停工停产增多、用工减少、就业人数下降、失业率上升等。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比较大,主要包括传统的酒店、餐饮、旅游业等。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农民工因灵活就业比重大,所以受影响明显。还有,体制外的人受影响也蛮大,他们很多都属于小时工,如果没活干就没有收入。

  此外,结构矛盾在疫情期间也有显现。武汉封城、其他城市实行管制,人员无法流动,造成有的活没人干、有的人没活干,所以就出现了新情况——员工分享或员工借调,这是一种新的灵活就业形态。外需影响也在逐步加大,最近国际疫情问题非常突出,我们的外贸订单会受到影响。

  同时,疫情对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也有明显影响。智联开展的一项网上联合调查显示,超半数高校毕业生认为,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中51%的受访人认为就业非常难、41.2%的受访人认为有难度但是可以接受。

  曾湘泉表示,不确定因素,确实是很大的挑战,特别是疫情方面带来的影响。但是,有挑战也要看到机遇。

  首先,不应人为夸大外部冲击的影响。从机遇来讲,要设法将外需转内需。除了新基建外,国家要更加重视教育、卫生,公共福利方面的投入。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对未来就业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国应下决心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这个问题已非常迫切。

  其次,数字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机遇。这次疫情发生以后,远程办公一夜之间就发展起来了。其实,远程办公、在家办公并不是新的事物。观察2020年一季度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一季度最好的就业行业是互联网教育和培训。

  再次,此次疫情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一些挑战,也带来了一些提升的机会。要看到对政府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推动。比如,过去失业登记仅限于本地户籍人口,领取失业保险的人员比例很低。登记失业人数900多万,真正能领取登记失业保险金的仅有200多万人。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有资格问题、平台发展等。最近,政府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在手机、网络上开展了失业金申领渠道,并且考虑调整口径,从过去依据登记失业过渡到依据调查失业。还有,在疫情期间,政府和企业深度开展合作,网络招聘也做得不错。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2877.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