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曾湘泉:如何应对中国就业市场的新变化

热点搜索

曾湘泉:如何应对中国就业市场的新变化

曾湘泉(图片来源:人大国发)

  中评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 李娜)人大国发院国家高端智库“名家讲坛”以“中国就业市场的新变化:机遇、挑战及对策”为主题进行线上直播,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专聘研究员曾湘泉日前在人大国发院国家高端智库“名家讲坛”中以“中国就业市场的新变化:机遇、挑战及对策”为主题进行线上直播。曾湘泉表示,

  曾湘泉从劳动力供给变化、平台就业变化、结构性矛盾分析了中国就业市场发生的变化,未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曾湘泉表示,一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稳就业创造条件。就业,本质是一个经济问题,我们不能脱离宏观经济来谈就业,所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保持增长,对就业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体现稳就业是首位?比如,投资就要将“稳就业”纳入投资项目的评价,无论是新基建还是老基建,首先要评估究竟一个投资项目能够带来多少就业。

  稳就业要长期的话,需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我们国家人力资本的状况不能只看北上广一线城市。中国有大量学前教育、健康投资、医疗卫生设施等非常落后的地区,应该加大对这些贫困落户地区的投资。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需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我们要资助低收入群体,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解决内需问题。同时,完善国家收入分配信息系统,搞清楚发给谁是很重要的。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把减税降费长期化,而不能仅仅作为短期应急的事情。此外,还要研究提升劳动参与率的政策,如何实行弹性的退休制度?怎样提升女性劳动参与率?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是,对人工智能新技术持积极和谨慎的态度。新技术革命短期内还没有对就业市场构成大的负面冲击,长期来看,对就业市场是一个很大挑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工智能与就业的关系。比如,有的地方政府奖励企业机器代替劳动力,这样人为干预市场的政策并不好。我们应该激励人工智能替代艰苦和危险职业的使用,对就业质量提升和就业市场进步都是好的事情。平台型就业灵活而潜力巨大。例如现有的几家大的电商平台、网约车平台等,还有未受到疫情影响、发展迅速的直播平台等,它们对就业贡献很大。但是,我们应该关注这些行业的就业质量,包括法律地位和社会保障问题,并制定相关的就业激励政策。

  三是,强化信息流动,提升就业市场效率。1月份存在6.2%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这其实当中大部分的失业是源于自然失业。一个求职者进入市场找工作,或者一个企业在市场招人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相互搜寻的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这被称为摩擦性失业。怎样降低摩擦性失业呢?很大程度上,需要发达的市场信息流动,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就业市场信息平台。

  曾湘泉指出,更高质量就业,首先需要搭建有效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就业信息的充分和及时流动。包括各高校的入学规模、毕业生规模等。例如,大学新生的学校、学院、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数量等。教育部并没有发布这个数据,然而发布这些数据对各高校开办专业、大学生选专业、职业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要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从学校到就业的成功转变。个人需要强化工作搜寻,降低薪酬预期,建立正确的职业成功观。

  四是,深化教育培训改革、重视软技能培养。曾湘泉认为,我们为建立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应推动课堂改革,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中国的大学课堂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需要转变教育理念。知识是要靠学习,而能力不仅仅要靠学习,更重要靠实践。也就是3P理论,即Practice、Practice、Practice。我们要重视硬技能的训练,同样要重视软技能,这些都非常重要。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2878.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