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宏观经济数据报告发布 如何应对疫情挑战?

热点搜索

宏观经济数据报告发布 如何应对疫情挑战?

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线上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 李娜)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日前举行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论坛期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代表论坛发布报告——《技术性反弹与“倒灌”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4月17日中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报告显示,尽管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出现比较深幅度的下滑,但远好于此前的市场预期。目前全球大型经济体中只有中国基本完整经历了“医学意义”上的疫情防控周期,并且基本实现生产秩序正常化。同时,我国也是全球防疫物资供应的中心和全球经济应对疫情冲击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因此,在欧美经济全面下滑的条件下,中国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具有全球性的指标意义。

  范志勇表示,相对此前国内外经济学家和研究团队对我国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的预测,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反弹的程度超出预期。注意到3月份与1、2月份相比出现改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的改善在性质上属于环比意义上的技术性修复。自疫情爆发以来,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也采取措施实现复工复产。与1-2月份的宏观经济相比,随着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全国范围内的复工复产得到有序运行,以及一系列救助措施的出台等利好因素,近期宏观经济将出现短期环比意义上的反弹。

 报告指出,预计近期出现的环比反弹持续时间将非常有限。二季度受全球疫情蔓延形势加剧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经济将大概率出现环比和同比意义上的增速下滑。全年来看,各季度GDP同比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基于结合大量数据和事实梳理,报告得出以下基本判断:

  第一个判断,一季度宏观经济整体表现超预期。然而3月份以来的反弹主要是环比意义上的,具有技术性修复性质。

  第二个判断,预期二季度开始,受国外经济衰退的“倒灌效应”叠加国内需求冲击,如果没有大规模刺激政策,经济将大概率再次出现环比和同比意义上的增速下滑。

  第三个判断,外部需求下降和全球产业链瘫痪及其造成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悲观预期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较长期影响,对此要有应对预案。

  第四个判断,基于一季度宏观数据的整体表现,在整体刺激政策到位的情况,我国有条件实现比较理想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同时,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将面临的三个主要挑战:

  一是,受国外疫情整体恶化的影响,多国同步采取“封城和封国”政策。随着国外防疫政策趋同,不仅导致全球总需求骤降。全球产业链由此前的“分段式瘫痪”转变为“整体性瘫痪”,从而大大增加了疫后经济复苏的困难。

  二是,疫情冲击将对人们的收入预期和消费偏好等产生深刻冲击,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将持续较长时间,结构改革更加迫切。

  三是,疫情对全球经济秩序和治理结构造成重大冲击,全球经济可能加速进入“长期停滞”状态,全球化进程也因此遭遇挑战。疫情导致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以及可能发生的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将使我国面临的稳外贸和稳外资局面可能更加严峻。

  对此,报告认为应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入手。短期急救型政策不能因为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而放松,但是政策的重心要有所调整。政策重心应从疫情爆发初期的“保企业、保复产、保复工”,转移到“稳就业、保民生”。灵活创新财政、货币政策,防止由于国内外需求骤降造成大面积的复工即失业现象。长期针对中国经济中的“灰犀牛”,加大各项改革力度,破除现有的制度性壁垒和阻碍,逐步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3601.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