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学者讨论:疫情舆论战使中美关系雪上加霜

热点搜索

学者讨论:疫情舆论战使中美关系雪上加霜

王帆(来源:人大国发院)

刘亚伟(来源:人大国发院)

肖耿(来源:人大国发院)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实习记者 梁剑敏)4月29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举办“全球疫情背景下的国际舆论与大国关系”论坛在线上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就当前疫情下,美国对华舆论及中美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与会嘉宾认为,疫情下,中美双方在外交舆论场上的交锋日趋白热化,由于中美间的差异性使得两国在抗疫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对疫情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美国政客污名化也直接导致了民众对华舆论的消极论调,为中美双边关系和民间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帆首先为我们理清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概念的区别,并强调指出,非传统安全具有突出、爆发性、广泛性的特点,它才是人类真正的天敌,因为其不仅仅是针对国家安全,更指向人的安全。新冠疫情作为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一种,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际格局、国际秩序造成强烈的冲击,且这种形势将日趋复杂并具有长期性。二是对大国关系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中美关系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一些外国政客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从在政治经济舆论方面对中国进行打压和限制,利用疫情抹黑和污名化中国,这将使已经处于战略临界点的中美关系雪上加霜;三是新冠疫情的造成的伤害比传统战争形势影响更为严重。国际流行疾病的破坏力强大,会阻断人类正常的经济交往、生活,其影响和负面效果超过了战争。那么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呢?王帆认为,从宏观来看,各国应该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加大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国家间的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才能保证共同的安全。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中美印象》网站总编辑刘亚伟认为,美国从以为可以独善其身转变为现在成为疫情“震中”,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特朗普总统自身的原因。他前期对疫情没有做出合理判断,同时害怕封城造成经济萎缩,影响其连选连任,导致美国应对迟缓;第二,CDC变成了很大的官僚机构,互相掣肘,导致FDA、WHO英雄无用武之地;第三,美国国家特色制约,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第四,美国特朗普政府财政削减了公共卫生预算,导致美国医疗物资战略储备非常低;第五,对新冠病毒信息掌握不足;第六,美国人拒绝戴口罩使得疫情蔓延更容易。针对当前美国的对华舆论,刘亚伟表示整体偏向负面,疫情使得中美辩论由高层政客的辩论,变成了双方老百姓、民间的大辩论。且在美国媒体负面报道下,民众对中国的观点普遍向负面转变,而在选举前民众受到这种信息导向,将影响到接下来的美国各选举人和议员。虽然从看得见的层面分析,美国问责不可能导致中国的个别官员被制裁、没收中国在美财产等情况发生,但是从看不见的层面来看,其对中国的名誉会造成影响是无法估量,中国必须做应对准备。对此,刘亚伟从宏观到微观提出了四个建议:首先,要防止对美国产生“已经衰落”误判;其次,中美要保持畅通人员、信息和民间交往,合理管控双边关系,在国际议题上的继续合作;第三,要对媒体进行合理管控,呈现给世界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开放,更信息公开的中国。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表示,中美在应对疫情时表现差距巨大的原因,主要在于中美治理模式与增长模式的差异,具体体现在:第一,政府的负责任程度。相对于美国,中国政府在疫情中表现出来强烈的责任感;第二,国家能力。中国在疫情中发挥了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国家能力,包括公共基础设施、硬件软件等,维持了在抗疫过程中供应链的稳定;第三,问责制度。中国在疫情期间及时问责责任人,并严肃处理。同时,肖耿强调,中美模式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并且在过去四十年为创造就业投入巨大,在疫情期间就业受影响较小,而美国更加注重利益,底层民众一旦失去工作,就无法生存了,因此在疫情冲击下,美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从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中美差距来看,未来两国在国家安全、人民幸福生活以及全球秩序方面将仍会存在一些相互矛盾,但两国打热战或者冷战的可能性不大,更有可能的是打“凉战”,即两国关系不冷不热,但在全方位的开展竞争。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5311.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