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港食肆收益跌31% 有纪录以来最大跌幅

热点搜索

港食肆收益跌31% 有纪录以来最大跌幅

黄杰龙指出,政府推出的防疫抗疫基金,使很多食肆避免结业。资料图片

黑暴是本港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大家乐等本 地餐饮企业深受其害。资料图片

  中评社香港5月7日电/受新冠肺炎疫情拖累,本港今年首季度食肆临时总收益按年急跌31.2%至216.66亿元,不仅连跌四季,并创有纪录以来最大跌幅。分析称,随着“限聚令”逐步放宽甚至取消,外出用膳消费力有望得以释放,最近两个月的生意额,有望回复至去年同期的六成至七成。
 
  香港商报报道,政府统计处昨日公布,首季度本港食肆总收益临时估值,扣除价格变动后,按年跌幅更达32.3%。按月份分析,1月、2月及3月的食肆收益临时估值,分别按年跌10.8%、42.1%及41.7%。若以金额计,首季度以2月份表现最差,仅有58.02亿元,3月份稍为回升至61.69亿元,相信与3月较2月多两天有关。
 
  中式餐馆及酒吧最伤
 
  若按食肆类别分析,首季度中式餐馆的总收益跌幅最大,以价值计按年跌39.6%至80.8亿元。其次为酒吧,按年跌37.5%至2.48亿元。至于快餐店的总收益,则按年跌17.1%至15.51亿元,跌幅为所有餐饮类别中最低。
 
  政府发言人表示,虽然近日情况有改善迹象,但在经济衰退下,餐饮业短期经营环境依然困难。发言人续称,相信早前针对餐饮业的支援措施以及优化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应有助业界应对目前的困境,将继续密切留意发展。
 
  叙福楼(1978)主席兼行政总裁黄杰龙对本报表示,港府推出“防疫基金”对业界帮助相当大,部分原本打算结业的食肆,因为政府推出针对业界的纾困措施,而打消结业念头。他又称,饮食业短期已见底,预期4月至5月的生意额,有望回复至去年同期的60%至70%。不过,他警告,疫情只是过了“上半场”,当前只能说是“松一口气”。
  
  防疫基金帮助相当大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表示,3月及4月为表现最艰难的月份,但随疫情逐步受控、政府有望放宽甚至取消“限聚令”,外出用膳的消费意欲有望释放出来。受疫情拖累,不少食肆力推优惠,致单价(人均消费)平均减少15%。不过,据他个人观察,近日不少食肆的门外已见排队人龙。
 
  今年母亲节即将到来(本星期日),黄杰龙表示,在“限聚令”放宽至8人之前,酒楼订座率接近零,但目前已回升至30%至40%,期望今年可“做到一转”。黄家和更预计,今年母亲节酒楼的生意额能达到去年的80%。
 
  【拆局解码】黑暴收手 饮食业才有望复苏
 
  新冠肺炎来袭,饮食业于2月及3月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随着疫情纾缓带动户外人流回升,可以预期5月及6月食肆生意有望从低位喘定,惟何时复苏,端视以下几个指标:
 
  第一是本港能够全面撤销“限聚令”。虽然疫情逐渐受控,但碍于疫情反复,当局在本周五只是稍为放宽人数上限。可以预期,一日未撤销“限聚令”,市民对外出用膳的意欲,只会继续受抑。
 
  第二是视乎港府刺激经济的效果。今年2月,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宣布向每名成年市民派发1万元,预期7月正式发放。市民届时收取款项后,或会增加外出用膳次数,饮食业有望重拾动力。
 
  最重要的是黑暴何时收手。疫情过后,黑暴极大机会再次转烈。暴力事件再升温,不单旅客不愿意来港,连市民也不敢外出,内部消费仍会低迷。
 
  在重重打击之下,本港饮食业举步维艰,一些公司的业绩报告对此有充分的反映。倚赖“自由行”旅客的翠华(1314),位于游客区如旺角砵兰街、中环威灵顿街及铜锣湾景隆街的分店,已经先后停业。翠华能否从谷底翻身,视乎旅客何时回归。而倚赖本地消费的大家乐(341)及大快活(052),亦难言可在疫情完结后率先反弹。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96514.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