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评电讯 > 新指数登场 预示板块见顶?

热点搜索

新指数登场 预示板块见顶?

  中评社香港7月27日电/全球股市今年3月跌至低位后,随即迎来了迅猛反弹,而本港新经济股及科技股等在过去数月的表现更大幅跑赢大市,可谓独力扛起带动股市的责任,情况与美股相若。不过,传统智慧告诉我们,一旦全民都将注意力集中炒作某类股份、连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有关板块时,几可肯定有关板块已经过热。如果连交易所、指数公司都为个别板块进行“大动作”举动,更可将之视为见顶“警号”。回顾过去,至少有两次市场出现新指数后,相关板块的升势便告进入尾声。今天面世的“恒生科技指数”,以及新经济股的往后表现,正好可以观察这种传统智慧能否可信。
 
  纳指七雄诞生 科网股泡沫即爆 

  香港文汇报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进入科网股爆升的时代,主打科技公司的纳斯达克交易所汇聚了全球股民的目光及资金。当时刚完成合并的港交所(0388),为了从中分一杯羹,仿照纳斯达克市场设计出创业板(现为GEM),于1999年11月25日推出。
 
  港交所并于2000年5月与纳斯达克合作,引入包括微软等7只纳指巨擘的股份在本港挂牌,被称为“纳指七雄”,时任纳斯达克总裁的约翰沃尔(John Wall)更亲自来港主持上市仪式。当时股民不少人手上都有一些科网股,该板块也成为热度最高的股份。
 
  不过,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及恒指先后双双见顶,恒指在突破18,000点水平后于同年7月开始下泻,并引发全球性的“科网股泡沫”爆破,恒指到了2001年9月跌到8,894点。由创业板的推出到“科网股泡沫”爆破,历时不足1年,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指数是于2000年3月20日推出,可谓“刚面世、即见顶”。
 
  市盈率逼近上次科网股股灾 

  事实上,“科网股泡沫”爆破是由美国开始,当时美股五大新经济龙头的市盈率(见表),与现在本港热炒的五大新经济股比较,会发现本港的新经济股有逐渐追上之势。

  另外,获选入恒生科指的30只成份股中,有5只录得全年亏损,包括阿里健康(0241)、平安好医生(1833)和众安(6060),金山(3888)和新东方在线(1797)更是转盈为亏。
  
  不过,富昌证券联席董事谭朗蔚表示,纵然有部分科技指数成份股估值高、未有盈利,但成立科技指数也是需要的,因为市场会借科技指数而推出相关ETF,及衍生工具,令整个市场进一步畅旺起来。至于股民应否于此时追入,他笑言“是个别人聪明与否的问题”。
 
  内银股应验魔咒 至今未翻身 

  除科技股外,内银股指数推出后也遭遇过类似情况。恒指公司因应当时市场热炒中资金融股,在2006年11月27日推出“H股金融指数”,这个指数的设立时间正值2006年香港中资金融股热潮,市场热炒内银股和内险股。该指数的基准日为2004年3月5日,当时指数只为5,033点,但指数正式公布前已飙至超过10,000点。
 
  及后港股在2007年10月初创下31,638点的历史新高后便大幅倒跌,当时H股金融指数面世还不足一年。而导致当年股灾的,正是全球银行业的大幅拓展业务,包括美国次级按揭问题带来的信贷危机,使银行股瞬间“爆煲”,连内银股也被牵连。
 
  还记得当时建行(0939)高见8.7元,工行(1398)升穿了7.3元大关,中行(3988)正在5元水平徘徊,交行(3328)更在12元之上。有市场人士忆述,当时股民都会在茶余饭后“畅谈”买卖内银股的经验,惟若当时高位追入的股民,事后需要持货将近10年才可“回本”,甚至有些银行股份至今也未返“家乡”。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09573.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