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伦:疫情地缘政治经济放缓挑战已经过去
中评社香港4月29日电/香港文汇报报道,港交所(0388)昨公布,截至3月底止的今年首季纯利录得38.4亿元,创季度新高,按年增长近70%,每股盈利3.03元,盈利水平达到市场预期的上限。期内收入及收益为59.56亿元,按年升48.6%,同样创季度新高,主要由于交易及结算费增加,以及集体投资计划的公允值收益录得1.59亿元,反映全球股票及固定收益市场的广泛表现。港交所主席史美伦于股东会上表示,过去一年面对疫情,加上地缘政治紧张及经济增长放缓,该所面临一定挑战,但她相信有关的挑战已经过去。
被股东问及何时可纳入第二上市的中概股进入“港股通”时,史美伦表示,这并非由港交所单方面决定,交易所将继续与内地有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期望早日成事,现未有时间表。港交所昨日举行股东大会,3名非港府委任的非执行董事人选获通过上任,分别为领展(0823)主席聂雅伦、怡和太平洋前行政总裁张明明,以及中信资本董事长张懿宸,3人任期至2024年港交所AGM届满为止。聂雅伦、张明明都获得约99%赞成票,张懿宸则获77%赞成票。港交所今年有3名非委任董事退任,分别是陈子政、胡祖六和庄伟林。
高盛维持沽售评级
高盛在业绩后发表报告指港交所首季每股盈利为3.03元,高于该行原预期约13%,主要受收入上升带动。撇除投资收益,港交所首季收入仍高于高盛预测的5%,若纳入则高于该行预测9%,成本表现也符合预期。不过高盛暂时仍维持港交所的“沽售”评级,以及目标价400元。港交所昨日微跌0.2%,收报488.8元。
港交所首季受惠于交投强劲,单是1月份的日均成交额,便创2,457亿元的月度新高,首季更有5个交易日成交额逾3,000亿元。全季计,首季的日均成交额创2,244亿元,同样是季度新高,按年升86%,按季升59%。
首季新股集资大增9倍
沪、深港通的成交量在首季亦创季度新高,当中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按年升63%,按季升33%。南向交易更夸张,日均成交额按年飙升1.81倍,按季激增1.16倍。香港IPO市场继续蓬勃,首季共32只新股上市,集资额高达1,366亿元,是去年首季集资额的逾9倍,数字使港交所暂列全球IPO第三名。
港交所代理集团行政总裁戴志坚表示,港交所的业务在今年初开局良好,收入及其他收益均创新高。新股市场也热闹非凡,二级市场成交量强劲。尽管面临宏观经济不景,以及地缘政治环境带来了许多挑战,但港交所仍然稳步推进落实《战略规划 2019至2021》,积极回应客户及市场需求,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同时,亦继续审慎管理成本及风险,相信港交所继续具备优势,稳握未来增长机遇。
戴志坚:研增加市场流通量
对于政府计划8月上调股票印花税,戴志坚表示,市场已消化印花税消息,该所会配合政府工作,多与市场沟通,亦会研究可否透过增加市场流通量、交易等,以增加收入。至于加税对市场究竟有多大影响,需时再观察,又指买卖股票涉及众多因素,包括市况、投资机会等。他又指,虽然4月份成交相对低,但仍较去年同期多20%。
问及港交所仍未获准推出“MSCI中国A股指数”的期货产品,戴志坚称,目前未有时间表,认为现已是适当时间,但亦要监管机构抱同样的看法。他指,该所会继续做好工作,努力将产品对市场的影响、风险等进行分析,以支持产品尽快推出。另外,他表示,港交所入股广州期货交易所是重要的突破投资,未来希望与对方合作,包括产品、互联互通等,又预计碳排放产品市场需求会上升,该所会投入研究。
多项数据创季度纪录
整体日均成交额:2,244亿元 +86%
证券日均成交额:1,980亿元 +91%
债券通日均成交额:253亿元人民币 +31%
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额:1,268亿元 +63%
港股通日均成交额:608亿元 +181%
股票期权合约日均成交:82.7万宗 +54%
本文网址:http://www.crntt.cn/151112.html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